彝良名人刘平楷介绍
刘平楷(1902-1930) 云南省彝良县人,字履端,又名少猷、少泓、少尤、绍猷,化名陈伯言、一飞、朱铨等。1902年10月9日生于彝良县角奎镇。1922年5月到北京,先后求学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期间受李大钊、邓中夏等的革命熏陶,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信阳党部执行委员、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等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26年,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后,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历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闸北区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书记兼军委书记,领导东北地区的革命工作。1929年底调到云南,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0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抓捕,7月,在昆明就义,年仅28岁。
刘平楷人物生平
1923年2月,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爆发,刘平楷即受党组织派遣到长辛店协助邓中夏做宣传工作。1924年秋,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的指派,赴河南信阳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常委,使信阳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农民运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国民革命高涨的形势下,刘平楷于1926年在南京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9月,向中央作了《关于津浦线南段工作报告及今后计划大要》,为津浦路南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7年4月10日,刘平楷主持召开了各界各团体20多万人参加的“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蒋介石派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酿成“四·一〇”反革命流血惨案。5月,刘平楷被派往上海闸北区着手恢复和整顿被破坏的党组织。在革命低潮中,刘平楷临危受命,于1928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湖北临时省委书记,以恢复遭敌人破坏的湖北党组织。他在形势非常险恶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领导成立了湖北省委,使全省各地党组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并逐步恢复。1928年底,又受中央委派,以特派员的身份与谢觉哉同志一道前往东北领导恢复了满洲省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建立后,刘平楷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不久又担任了中共第四届满洲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使东北地区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工农运动很快活跃起来。
1929年秋,中共云南省临委请求中央派刘平楷回滇工作,11月,刘平楷回到云南。1930年春,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并在省委书记赴滇南工作期间,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刘平楷为桑梓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为大公而忘小私,为了解决省临委经费困难,他常想方设法以各种借口写信回家要钱。1930年5月5日,在敌人的大搜捕中,刘平楷为了保护省委的机密文件并安排有关同志转移,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先施以高官厚禄的引诱,被他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并以死亡威胁,都无法撼动他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刘平楷说:“大丈夫不怕死,为何以死惧之!成全我一个烈士的美名,不也好吗!”他把监狱当战场,是狱中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鼓励难友们保持革命气节,写了狱中学习提纲30条,组织大家学习,并亲自讲授自己的斗争经验。他回想起老母病故已三年多一直等自己回去安葬,老父和妻儿处境艰难的现实,身陷牢狱的他意料到可能永远无法尽一个儿子最后的孝道,以及对妻儿的责任,不禁思绪万千,提笔嘱咐妻子:“如果我死了,不要悲伤,也不要为我守节,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死,我心甘情愿”。 遍体鳞伤的刘平楷,时常凝视着怀中珍藏的一颗白里透红的雨花石,决意以南京雨花台的烈士为榜样,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这颗晶莹透亮的雨花石,作为对革命事业的最后献礼。当得知敌人要下毒手了,刘平楷同难友一一握别,泰然自若地迈开大步走向刑场。
1930年7月26日,刘平楷在昆明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刘平楷人物轶事
1920年底,刘平楷回家度假,由父母主张,和彭嘉娣结婚,后仍返校求学。次年11月,昆明发生云南讲武堂学生殴打省一中、农中、路政师范等校学生的事件,酿成云南学界的首次悲剧。刘平楷目睹了部分事件的经过,愤然参加各校组织的罢课活动。
1920年11年5月,刘平楷进京求学。他于5月19日告别家乡父老亲人,步行17天到达昆明,再经河口、香港、上海、南京,辗转2l天,于7月15日抵达北京。北行途中,刘平楷认真观察、分析内忧外患的现实社会,看清了改造社会,需“国人其速兴”。他将耳闻目见的事载入《北行日记》,对“把香港大好之地,举以与人”,容忍帝国主义修筑滇越(南)铁路使“门户洞开”,“大好财源,掳去一空”,“四亿同胞,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国前途忧心忡忡。愤怒谴责“万恶军阀及傀儡政府”,对内不能“保民”,对外不能“筹抵制之方”。深刻指出“资本贵族制度不消灭,平民无再生之日”。并敏锐地看到中国将以“阶级斗争”形势,“排演于东方大舞台中”。这次北行对他后来投身革命,立志“为吾国平民援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年10月,刘平楷考入“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同时还到“励群学院”选修英语。翌年秋转入“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习。民国12年,与在京的云南省立一中的学友组织“同学会”,继后又与在京的云南籍进步学生组建“云南新华社”(后更名“新滇社”),出版《华新》周刊(后易名《铁花》)。刘平楷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结识了滇籍北大学生王复生(又名王濡廷)。他们一道投人了反帝、反封建、反宗法社会的运动,并在《铁花》等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民国12年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25年,中国共产党派遣刘平楷到河南信阳工作,秋季到职。公开身份是信阳铁路工会秘书、国民党信阳市党部秘书。同年10月被选为国民党信阳市执行委员。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集会,支持国民革命军,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爱国热潮。次年1月中共四大制订了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的计划。信阳地区在刘平揩 等人领导下,发动群众,深入农村,经过细致的工作,各区农会相继成立,分会达50余个,会员约5万人,成为全国农民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刘平揩还经常到河南省立第三师范、县立师范讲习所、信义中学及铁路工段等地,和工人、教师、学生交朋友,宣传马列主义、共产党的主张。刘平楷、王克新等经过研究,向中共中央报告,决定在信阳建立中共党、团支部。经中央批准,诞生了信阳最早的党组织——干事支部委员会,刘平楷任书记兼抓宣传工作。同年5月,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成立,王若飞任书记,刘平楷为常委,分管信阳工作 。 “五卅”惨案后,刘平楷组织领导了信阳的反帝斗争。他们召开声讨大会,成立“信阳沪案后援会”,创办《血拼》刊物,组织发动罢工、罢课、罢市。刘平楷还因势利导,用国民党信阳市党部名义组织以铁路工人、爱国学生为主体的敢死队,他亲任队长,准备赴上海参加战斗。因经费不济,到开封后又返回信阳。刘平楷在信阳的一系列活动,给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鄂豫信义总会”挑拨驻信阳的国民革命军第2军ll师师长蒋世杰将刘平楷逮捕,激起全市工人、学生集会请愿,并通电全国。当局迫于群众的威力,不得不将他释放。
1926年秋。刘平楷受中共中央和全国铁路总工会派遣,到中共南京地委工作,负责津浦路南段(徐州至浦口)的工人运动,隶属中共上海区委领导。9月26日,他深入调查后,向中共中央作了《关于津浦线(南)段工作报告及今后计划大要》的书面报告,分析了各站、各段工会、党团组织情况,提出下步工作总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报告中强调党的组织工作“要取得有组织有战斗力的群众,先要有坚强伟大的本身组织,实际成为群众的核心,才能领导群众的一切斗争”。主张“一个革命的共产党员”要有“确定的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革命的彻底意识”。他在工作中告诫一些已入党的学生:“共产党人要比其他人更能吃苦,才能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次年1月,中共南京地委根据上海区委指示,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刘平楷兼负两浦区的职工运动工作,组织工人纠察队,拆毁沪宁铁路龙潭东站和津浦铁路入南京北门附近的轨道,破坏军阀的军事运输,还缴获了孙传芳部1个连的武器。2月11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江浙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后上海区委改称江浙区委)。刘平楷代表中共南京地委出席大会,任大会秘书,参与大会组织问题委员会工作。3 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北伐光复南京,刘平楷以中国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的身份出席各种会议,主持召开各界、各团体的群众集会,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动广大群众投入反帝、反军阀斗争。
1927年4月9日,蒋介石从上海到南京。当天下午2时,刘平楷在公共体育场主持召开了20万人参加的名为欢迎,实为谴责蒋介石的大会。国民党顽固派看到南京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惊慌失措,密令南京“劳工总会”100余名流氓打手,捣毁省、市党部及市总工会,并逮捕了张曙时等30余人。大会闻讯,群情激愤,到总司令部请愿,但蒋介石置之不理。10日上午9时,刘平楷主持召开各界20多万人参加的肃清反革命派、声讨反革命罪行大会,推选代表继续到总司令部请愿,先后派了3批代表进去,均不见答复。下午5时,100余名流氓打手持木棍、铁器、枪支冲人人群。殴打请愿群众,并向群众开枪射击,打死数十人,伤千余人,造成了南京“4.10”惨案。针对严酷的现实.中共南京地委于当夜11时,在大纱帽港10号召集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正在进行,便衣特务突然包围了会场,除刘平楷只身从后门越墙脱险外,与会的中共南京地委书记谢文锦等10人被捕,几天后惨遭杀害,南京党组织受到破坏。12日,刘平楷派郑旺华持他写的关于惨案经过的书面报告,到武汉呈报国民党中央党部,同时将情况急报中共江浙区委。此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政变。上海总工会被查封,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捕杀,中共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迅速恢复南京党组织中共江浙区委任命刘平楷为南京地委书记。5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加紧“清党”,刘平楷因身份暴露,被迫撤到上海,受命在闸北区着手整顿党的组织。不久,调任沪东区委书记,此间经组织批准,与沪东区从事妇女工作的程寄茹结婚。年底又调回闸北区任书记。
1928年,宁汉合流之后,中国革命斗争处于低潮。5月初,中共湖北省委遭到破坏,中央立即派刘平楷、余泽洪等3人组成临时省委,到武汉恢复党的组织。刘平楷于5月9日抵达九江,稍后即到武汉开展工作。7月初,省委扩大到7人,他仍任书记。到10 月底,湖北各地党的组织日趋健全,全省党员发展到6 000余人。此间,程寄茹在娘家生子刘颖后,于11月初赶到武汉协助刘平楷工作。11月6日,省委、军委机关工作人员在与外县同志接头时不幸被捕。当晚,军委机关遭到破坏。刘平楷及省委其他领导临危不乱,决定撤消特委,撤离工作人员,避免了党组织遭受更大损失。11月中旬,刘平楷、余泽洪等奉中共中央指示,撤回上海。年底,接受中央委派,以特派员身份与谢觉哉前往东北视察工作,程寄茹也随同前往。时值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省委负责人除张任光1人幸免外,其余全部被捕。中央获悉后,即令刘平楷迅速着手恢复满洲临时省委。刘平楷、张任光在满洲召开党团联席会议,组成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刘平楷任书记兼军委书记。 .
次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新的满洲省委,书记王立功,刘平楷为常委。因王立功患病治疗,由刘平楷代理省委书记。他受任于危难之间,仍满怀信心,任劳任怨工作,到哈尔滨等地了解情况,着手恢复和健全辽阳等基层党组织,并于4月召开第一次全体执委会,重新制定满洲省委的工作方针,通过了《满洲党政治任务决议案》等重要文件。在新省委领导下,东北广大地区党的组织迅速得以恢复,党员队伍发展壮大。4月底,刘平楷被组织调回上海。
同年秋,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派吴少默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并请求中央委派刘平楷回云南工作。经中央同意后,刘平楷、吴少默2人于10月中旬回滇。云南省委考虑他刚由外地到昆明,便于开展工作,安排在昆明市区领导各支部的工作。民国19年春,刘平楷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在王德三赴滇南工作期间,省委日常工作由他处理。为了筹集党的活动经费,他仍象北京求学时那样,以各种借口向家中要钱,并计划搜集云南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写成专著奇上海出版。
4月底,国民党第三次对云南共产党人残酷捕杀。由于中共内部出了叛徒,供出省委机关和省委“闻铃”(刘平楷职务代号),几天内,省委机关连遭破坏,先后被捕10多人。朱铨(刘平楷化名)于1927年5月5日也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昆明“模范监狱”。审讯中,刘平楷咬定自己就是朱铨。后因叛徒告密,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被暴露。刘平楷身为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长,掌握着党内许多重要机密。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但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刘平楷被捕后,中共党组织及刘平楷亲属曾积极组织营救,均未奏效。
7月,正值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发动陆良暴动,国民党顽固派惊恐万状,急速密令枪杀刘平楷。7月26日午后2时30分,以”赤化代表”、“勾结迤南匪党图谋不轨”等罪名,将刘平偕、张舫带到狱中一空地秘密杀害。
年仅28岁的刘平楷英勇就义后,在昆亲友刘百川、张尊五找到钟祥寓伙同苦力6人等把他安葬在昆明北门莲花池义冢内,墓前竖有石碑,钟祥寓在上面用毛笔写了“彝良刘平楷履端之墓”几个字。1931年2月,几位彝良旅昆同乡还曾去奠祭扫墓并合影留念。但后来,时光流逝,时事变迁,莲花池边的乱坟早已不复存在,烈士墓也被沧桑的尘埃掩没,不知踪迹。
刘平楷补充介绍
刘平楷(1902-1930) 云南省彝良县人,字履端,又名少猷、少泓、少尤、绍猷,化名陈伯言、一飞、朱铨等。1902年10月9日生于彝良县角奎镇。1922年5月到北京,先后求学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期间受李大钊、邓中夏等的革命熏陶,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信阳党部执行委员、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等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26年,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后,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历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闸北区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书记兼军委书记,领导东北地区的革命工作。1929年底调到云南,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0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抓捕,7月,在昆明就义,年仅28岁。
1923年2月,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即“二七大-”)爆发,刘平楷即受党组织派遣到长辛店协助邓中夏做宣传工作。1924年秋,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的指派,赴河南信阳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常委,使信阳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农-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国民革命高涨的形势下,刘平楷于1926年在南京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9月,向中央作了《关于津浦线南段工作报告及今后计划大要》,为津浦路南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7年4月10日,刘平楷主持召开了各界各团体20多万人参加的“南京市民肃清-派大会”,蒋介石派-向-群众开枪,酿成“四·一〇”-流血惨案。5月,刘平楷被派往上海闸北区着手恢复和整顿被破坏的党组织。在革命低潮中,刘平楷临危受命,于1928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湖北临时省委书记,以恢复遭敌人破坏的湖北党组织。他在形势非常险恶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领导成立了湖北省委,使全省各地党组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并逐步恢复。1928年底,又受中央委派,以特派员的身份与谢觉哉同志一道前往东北领导恢复了满洲省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建立后,刘平楷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不久又担任了中共第四届满洲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使东北地区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工农运动很快活跃起来。
1929年秋,中共云南省临委请求中央派刘平楷回滇工作,11月,刘平楷回到云南。1930年春,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并在省委书记赴滇南工作期间,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刘平楷为桑梓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为大公而忘小私,为了解决省临委经费困难,他常想方设法以各种借口写信回家要钱。1930年5月5日,在敌人的大搜捕中,刘平楷为了保护省委的-并安排有关同志转移,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先施以高官厚禄的引诱,被他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并以死亡威胁,都无法撼动他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刘平楷说:“大丈夫不怕死,为何以死惧之!成全我一个烈士的美名,不也好吗!”他把监狱当战场,是狱中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鼓励难友们保持革命气节,写了狱中学习提纲30条,组织大家学习,并亲自讲授自己的斗争经验。他回想起0病故已三年多一直等自己回去安葬,老父和妻儿处境艰难的现实,身陷牢狱的他意料到可能永远无法尽一个儿子最后的孝道,以及对妻儿的责任,不禁思绪万千,提笔嘱咐妻子:“如果我死了,不要悲伤,也不要为我守节,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死,我心甘情愿”。 遍体鳞伤的刘平楷,时常凝视着怀中珍藏的一颗白里透红的雨花石,决意以南京雨花台的烈士为榜样,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这颗晶莹透亮的雨花石,作为对革命事业的最后献礼。当得知敌人要下毒手了,刘平楷同难友一一握别,泰然自若地迈开大步走向刑场。
1930年7月26日,刘平楷在昆明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刘平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