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名人王恩洋介绍
王恩洋(1897~1964年)佛学家,居士。四川南充人,字化中。1913年入南充中学,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后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法相唯识,1925年在该院任教。此后十几年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1942年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1957年出任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在成都病逝。通内外学,精通法相唯识,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通论》、《心经通释》、《佛学通论》、《人生学》、《人生哲学与佛学》、《起信论料简》等200余篇(部)。
王恩洋生平著述
王恩洋生平著述甚多,大都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重要者为《摄大乘论疏》、《二十唯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大乘佛说辨》、《佛教概论》、《佛学通论》、《佛法真义》、《解脱道论》、《心经通释》、《大菩提论》、《佛教解行论》、《佛说无垢称经释》、《世间论》、《人生学》、《儒学大义》、《论语疏义》、《孟子新疏》、《老子学案》、《新理学评论》、《大足石刻》、《王国维先生之美学思想》等。
王恩洋人物成就
王恩洋早年在支那内学院时期,曾因研究唯识而撰写《大乘起信论料简》一文,掀起《起信论》论战。这是一件轰动佛教界的大事。这一场笔战牵连许多人,王恩洋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一九六一年,王恩洋已六十多岁,健康日衰,因此辞去佛学院教职,返回成都。四川省府聘他为参事室参事。又过了三年,终因健康恶化而病逝,时为一九六四年二月,享年六十八岁。
王恩洋生平学兼内外,佛学则专精法相唯识。王恩洋治学,与欧阳大师有所不同。欧阳大师治学,凡有三变,他首治唯识,于所依经论在扼其大意,贯通其一经一论之思想,故以后由唯识而般若,而涅盘;亦即由一切皆妄,而至一切皆空,乃至即妄即真。王恩洋治学,则一生忠于唯识,始终未超越唯识范围,故其唯识学之造诣,于欧阳大师之下为第一人。一九三二年,太虚大师应厦门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文哲学会约请,讲“法相唯识学概论”,由虞愚(佛心)笔录,讲毕印行,由王恩洋、张化声、梅光羲、唐大圆、黄忏华等人作序。太虚大师与王恩洋在佛学上虽有法义之诤,而对其在唯识学之深入研究推崇有加,固为佛教学人所公认也。
王恩洋补充介绍
王恩洋,字化中(1897-1964),南充县集凤乡(今南充市嘉陵区集凤镇)水龟山人。一生主要从事儒家及佛教的研究与活动,著作很多。王恩洋生于农村,幼年从父亲王思敏受启蒙教育。民国2年(1913)考入南充中学。民国4年(1915),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学校- ,王恩洋发表知耻、自觉、自任三义勉同学,并作《-惨》告县人。之后他接触新学,阅读《饮冰室文集》、《甲寅杂志》、《新青年》等。
民国8年(1919),王恩洋游学北京,值“五四”运动高潮,他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并一度入法文专修学校学习。同年底,天津学生以外交事故发起爱国群众运动,王恩洋参与并讲演,被捕入狱,在狱中读了克鲁泡特金的著作,愈觉社会有实行改革的必要。民国9年(1920)4月王恩洋出狱,参加了陈独秀、李大钊倡办的工读互助团,担任了该团的第四组组长。他开始尚可勉强支持,终因社会阻力大,经验不足和人事不协调而解体。经此一番波折,王恩洋对于接受外来思想进行社会改革产生了怀疑,因而决定转向探讨佛学,希望从东方文化中寻找出一条解决社会以至人生问题的途径来。当时梁漱溟在北京大学。王恩洋听讲之余,专读《成唯识论》并负责管理印度哲学图书室,因而有机会泛览有关佛教瑜伽法相的著述。
民国10年(1921)4月,王恩洋经梁漱溟介绍,前往南京支那内学院结识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执弟子礼留内学院受业。在欧阳竟无的指导下,他整理并续成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讲稿,写了《佛法真义》论文,校刊了《唯识述记》、《唯识枢要》、《唯识学记》、《唯识了义灯》、《能显慧日中边论》、《仁王般若测疏》、《顺正理论》诸要籍。
民国14年(1925),内学院得梁启超、陈铭枢诸人的赞助,创办了法相大学。王恩洋任大学部主任,编写了《佛学概论》,经内学院刊行后,在当时佛学界起了一定的影响。在南洋西伯里岛经商的华侨黄联科曾来函,略称“本人感到人生的空虚,出入于东西学校而无所得,时萌 之念。因读此书而获得解救”云云。此后王恩洋多种著作的刊行和兴学活动,经济上多有赖于黄联科的热情资助。
民国16年(1927),北伐军兴,法相大学驻入部队。王恩洋返南充原籍。在贫病交困中,他研学不辍,通读了《瑜伽师地论》。民国18年(1929),他在集凤场创设龟山书院讲学。吕秋逸函约他返内学院工作,因宿疾辞谢。民国19年(1930),他应成都佛学社邀请,讲《瑜伽·真实品》、《广四缘论》、《八识规矩颂》。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倾慕禅学的黄肃方,黄肃方成为王恩洋事业上的有力支持者。至民国31年(1942)龟山书院的结束期间,授徒、讲学和著述成为王恩洋的日常活动。完成《摄大成论疏》、《论语疏义》、《世间论》、《孟子新疏》、《二十唯识论疏》、《佛说无垢经释》、《人生学》、《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新理学评论》、《杂集论疏》等。其中《人生学》四篇约28万字。王恩洋糅合儒佛,以佛法为体,以儒学为用,以佛法为究竟,以儒学为过渡的思想体系,毕见于此书,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同年,龟山书院结束。王恩洋应廖泽舟、陈戒予诸人的邀请,赴内江主办东方佛教院。院址设圣水寺。九月间,黄肃方自成都来内江与廖泽舟诸人共议,改东方佛教院为东方文教研究院。民国32年(1943)年,吕秋逸继任院长。王恩洋被推为理事。同年,他应邀到武汉大学(内迁乐山)讲授《佛学概论》、《儒学概论》,历时三个月。民国33年(1944),富顺余次青由于读了王恩洋的著作,同情他发展东方文教事业,商得王恩洋同意,在自流井召开会议,组织董事会募集基金,得到不少人士响应资助。自此东方文教研究院在经济方面得以稍脱困境,出版经费和对研究生的补助也相应地得到解决,开始发行了《文教丛刊》。至民国35年(1946),王恩洋一面主持院务,一面在成都、重庆、自流井、泸州等地讲学。这期间,他的重要著作有:《心经通释》、《清福和尚传》、《实有真空中通了义论》、《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新人生哲学》、《人生哲学与佛学》、《金刚经释论》、《因明入正理论释》、《儒学中兴论》等。较之前诸作,渐有佛学重于儒学的倾向,他的以上著作连同前诸作,由东方文教研究院汇集编号总辑为《文教丛书》在内江出版发行。
1951年秋,王恩洋任川北政协顾问。1952年6月,应川北行署文化教育委员会函约,王恩洋写了《佛教概观》一文,连载于《弘化月刊》,并由《弘化月刊》社印成单行本。9月,川北行署撤销,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王恩洋任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及省政协委员。1957年至1960年,他应北京中国佛学院邀请,讲授《佛学概论》。在北京期间,他曾托上海佛学书局将1942年所完成的巨著—《大乘阿昆达摩杂集论疏》复印了200部,作为资料保存。1961年,他因病返回成都,1964年2月5日在成都病逝。
集凤镇 2019年,撤销集凤镇、礼乐乡、桃园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蟠镇管辖,龙蟠镇人民政府驻正蟠街68号。集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幅员面积22公里,距南充市中区35公里,国道318线横穿境内。辖石板被、红瓦房、青林岭、天台山、长鼻咀、石头垭、皮匠沟、枇杷林、杨家坝、高桥坝、陶家坡、牛头寺、覃家桥13个行政村,124个社。耕地面积1.2万亩,粮油作物有水稻……
“王恩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