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南充市名人>南部县名人

李先复

李先复人物照片

南部名人李先复介绍

清朝官员

李先复(1650~1728),字子来,号曲江,四川南部县人,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官至工部尚书。

李先复人物生平

三次落榜

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十五年(1676)、康熙十八年(1679)三次会试落榜。

清朝初期规定,举人3次会试不中者,可以参加拣选知县的考试。李先复以“体貌丰满、言词辩证、书法遒美、义理优良”被选中。

勤政廉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吏部分发到山东曹县任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山东巡抚多次向朝廷保举他为廉官。

康熙三十四年(1695),山东巡抚桑额改任湖北巡抚后,得到推荐,改补湖广大冶知县,以廉能行取。

同治版《大冶县志》记载,李先复到任后,第一件事是修葺学校。除将昔日被侵占的学校基地一律收回外,还带头捐款、募捐,修建儒学大殿两廊,增修圣城、贤关两座牌坊,以及该县宋朝出的大儒——万止斋的祠堂。每次童生考试时,李先复总是亲自参与阅卷,做到“选才不漏”。在当地童生赴省城、上北京参加乡试、会试时,他都亲自出马,为贫穷的学子准备丰厚的路费。体恤百姓疾苦,在征收钱粮赋税季节,李先复不准衙门差役登门催收,而是让百姓自行送来缴纳。同时,按照每户应该征收的据实征收,不加羡余(即多收一部分粮钱,向上司进贡)。平时在办理诉讼案件时,李先复总是在原告和被告都齐聚公堂时,当场审讯案情,并做到尽量审理完毕。这样,一是为老百姓节省时间,二是避免差役吏胥从案卷中钻文字空子徇私舞弊,从而保证司法公正。推行敬老爱幼,李先复在任大冶知县期间规定,每月初一、十五为宣读法规日,让老百姓受教育;每年春冬两季,召集乡贤长者在一起,举办乡饮礼,大力倡导尊老爱幼。

青云直上

康熙三十六年(1697),授陕西道御史。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先复上疏康熙帝,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舞弊现象进行了披露,并建议今后乡试、会试时,都应该派御史加以纠察,严防弊端。康熙帝批示道:部院大臣及九卿速议,先复所请,应从之。并一再称赞李先复的建议是“良策”。

康熙四十一年(1702)五月,升通政司右参议;七月,转任左参议;九月,升任奉天府府丞兼提督学政。康熙四十三年(1704),升任大理寺少卿。

给事中王原上奏弹劾吏部郎中陈汝弼,说他收取道员黄钟的贿赂。李先复参与了该案的审理。他听了王原的陈述后认为,陈汝弼有罪,应判死罪绞刑。陈汝弼不服判决,上疏叫冤。康熙帝下令议政大臣及九卿确核。结果,原来的供词、证词都“全属虚言”。在陈汝弼无罪释放恢复原职后,李先复受到连降三级的处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历任鸿胪寺少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太仆寺卿,秋,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江南是文人荟萃之地,朝廷选拔前往江苏、浙江等江南地区担任乡试主考官的人,历来都是在进士出身、官阶三品以上的大员中选拔。而李先复只是举人出身,去文化发达地区担任主考官,在清朝实属罕见。

康熙四十八年(1709),李先复任太常寺卿;五月,他升为左副都御史;七月,擢任兵部右侍郎;九月,升为兵部左侍郎。

康熙五十二年(1713),出使祭告嵩山,赏赉绿旗官兵,八月,任会试副考官,又一次创造了清朝没有的先例——举人当会试考官。

后勤保障

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军由胤禵统帅征策妄阿拉布坦,李先复奉命督军粮,在两年多时间里,往返万里外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地区巴里坤等6次,共计向前线运送米粮35000担(即175万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大军的需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底,李先复完成任务后回到京师。康熙帝问他此次督粮的感受,李先复答复道:我从来没有到过高原和口外过,开始感到有些畏难。但往返了6次以后,觉得还是容易的事。在我的眼中,荒凉的口外,到处都有水草。康熙帝听后,感慨在对大臣说,李先复是汉人,从新疆阿尔泰归来,气色甚好。这看来,边关上的水土,也容易行走。

整顿税收

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功擢工部尚书,成为清朝第三个举人出身的一品大员。奉命赴两淮地区,查审两淮巡盐史张应诏科派案,经过半年审理,李先复向朝廷缴命,认为张应诏“无科派”。但是,奏章报到刑部后,却遭到驳诘,认为李先复审理得不妥。于是,这案子就拖了下去,直到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亲自谕批,此案已经朝廷大臣察审,不必再行诘驳,这才为李先复解了围。

江苏、安徽一带是重要的产盐地,盐税是国家重要的收入。可是大盐商们常常和地方官勾结,大量地偷税漏税,地方官们也从中得了许多好处。对这种情况,各方面的反映很强烈,可是长期以来没能解决,于是朝廷派李先复到两淮,去查审盐务。李先复到了两淮,了解到官商勾结的种种情况,弄清了两淮盐务历来所欠的国税数额。他向朝廷建议:盐务亏欠国税,是地方主要官员的责任,应该由他们把所欠税款补起来。朝廷同意了李先复的意见,李先复就责成江南总督、巡抚等主要官员各出八万两银子,补齐国家的税收。从这以后,地方官们再也不敢轻易纵容盐商们偷税漏税了。

雍正二年(1724),以原官致仕,囊无余赀。而性喜施与,躬安淡泊,以周贫困。在家乡捐资建“三元”、“北极”等十二亭。雍正六年(1728)卒。

李先复人物轶事

李先复考取举人那年,是户部郎中、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祯任四川乡试主考官。这位正直的考官给李先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视王士祯为恩师。在李先复参加朝廷拣选中,王士祯也大力举荐了这个来自川北的才子。所以,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康熙四十七年(1708),58岁的李先复到浙江担任乡试主考官。工作完成后,他专门绕道前往山东新城,看望75岁的退休在家的王士祯。这在官场,是十分少见的事。所以,王士祯的年谱中特意重重地记上了这个尊师的佳话。

李先复文学成就

李先复工诗,有《断臂烈妇行》,曾撰《南部县志》未付梓。

李先复补充介绍

  李先复(1650~1728),字子来,号曲江,进士李永登子,南部县枣儿乡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初任山东曹县知县,改补湖广大冶知县,以廉能行取。三十七年授陕西道御史,历通政司参议,奉天府丞、大理寺少卿、擢兵部侍郎。五十二年出使祭告嵩山,赏赉绿旗官兵,八月,任会试副考官。越二年,清军征策妄阿拉布坦,先复奉命督军粮,以功擢工部尚书,奉命赴两淮查审盐务,请以江南督抚各官规礼八万两,补商欠国课。雍正二年(1724),以原官致仕,囊无余赀。而性喜施与,躬安淡泊,以周贫困。工诗,有《烈妇断臂行》;曾撰《南部县志》未付梓。捐资建“三元”、“北极”等十二亭于县城。

  “李先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