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名人刘熔铸介绍
刘熔铸,原名刘创文,古蔺县龙山镇人,1922年生。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路过龙山时,加入“红军之友”社,并任儿童团团长,给红军带路、放哨、送信。1938年5月,在泸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派往延安学习。到成都后,党组织考虑他年纪小,不宜远行,安排在救亡团体“战时学生旬刊社”做发行工作。后调到“贫儿院”任教。1941年皖南事变后调重庆工作。1942年在重庆创办“儿童文化社”,出版活页文选,选刊高尔基、鲁迅的进步文学作品,供中小学生阅读。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开办“杂志供应社”,“邮购书报社”,任开明书店图书局门市部主任,掩护地下革命活动。并在《新华日报》党组织领导下,与蒋一苇、陈然创办《彷徨》杂志,积极宣传共产党主张。
1947年,《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中共驻渝办事处撤回延安,刘熔铸被留在白色恐怖下的重庆继续坚持战斗。4月,收到从香港寄来载有人民解放军在战场胜利消息的新闻稿,《彷徨》杂志连夜以“无名小报”(后取名《读者新闻》)之名油印散发。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3人中由刘熔铸负责小报工作。1947年“五一”节,《读者新闻》首次在重庆秘密传播,引起党组织的关注。派吴子见参加小报工作,并将其更名《挺进报》。根据上级指示,《挺进报》成立特别支部,刘熔铸任书记。从此,《挺进报》成为重庆市委机关报,秘密发行。稿件主要是新华通讯社电讯,以八开版每期油印800-1000份。不仅在群众中传播,还发至重庆市行辕主任朱绍良和重庆市长杨森手中,令国民党官员十分惊恐。
1948年3月,刘熔铸调离《挺进报》,在菜园坝开办“永和盐店”,为地下党筹措经费。后在石桥铺处理华蓥山武装斗争失败的善后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营救被捕同志。
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决定成立贵州省工委,张立任书记,刘熔铸任委员兼黔西(辖兴仁、安顺、毕节3地区)工委书记。3月,按照党组织部署,化名刘成勋,以亲戚名义去做兴仁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谭本良的工作,谭倾向革命,委刘熔铸为专署“视察”。刘利用此身份,使盘县农民革命武装和盘江大桥免遭破坏。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贵州省国民党官员云集兴仁,刘熔铸通过谭本良做十九兵团副司令王伯勋、四十九军军长王景渊、毕节专员刘鹤鸣、二十二师师长徐启佑和独立师师长程朗军等上层军政人员工作,12月10日,上述诸人率部3万人通电起义,实现黔西南、黔西北共12个县和平解放。
解放后,刘熔铸任兴仁县委书记。1953年调贵州省文化局任办公室主任。1958年错划为 ,下放农场劳动。1980年平反改正后,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不计前嫌,积极参与创办《贵州文史丛刊》。20世纪80年代初,他以抱病之躯应古蔺县党史办之邀返回故里,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党史资料。1999年1月,于贵阳市病逝,终年77岁。
“刘熔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