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名人宋乃德介绍
宋乃德 (1905—1967)原名守先,字念僧,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西村人。1924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沁源县委书记,在安泽,介休,沁源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组织。
宋乃德人物生平
1926年9月受中共山西省太原执委派遣,在沁源,安泽,霍县,屯留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宣传革命,发展壮大党组织,发动农民革命。曾于1927年夏,在沁源组织农民暴动,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 1936年冬,任山西牺盟会长治县特派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10月任山西省第五专区巡视员兼潞城县抗日县长,到任后,积极改造旧政权,组织民众,抗日救国,相继成立了人民武装自卫队,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权会,儿童团等。次年夏季,在县城举行了人民武装大检阅,主持召开了“九一八”事变二周年万人大会,镇压了汉奸田富和,使抗日斗争深入人心。1939年任晋城县抗日县长。曾在晋东南反日寇“九路围攻”中积极为八路军,决死队筹措军粮,为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受到朱德,彭德怀的表扬。
1940年5月随八路军黄克诚领导的344旅和新2旅由晋东南地区赴豫皖苏地区,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供给部部长。曾参加过黄桥战役。1941年兼任江苏阜宁县抗日县长,遵照刘少奇、陈毅的指示,兼任盐阜区联立中学校长,由于行政工作繁重,宋乃德三次登门,恳切拜访著名教育家江重言先生。宋乃德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终于感动了江重言,他高兴地担任了联中的校长。至今,盐阜民众仍然传颂着“宋乃德三请江重言”的故事。
在盐阜期间,宋乃德带病组织当地军民修筑了90华里的防洪堤坝,被当地人民誉为“宋公堤”,苏北人民至今还传诵着“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斗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的民谣。1942年至1945年任中共苏北财委书记期间,在稳定物价,发展经济,支援新四军抗战方面作出了贡献。1945年11月随新四军3师赴东北后,历任辽宁通辽地区专员兼通辽县县长,吉江行署主任,中共嫩江 省财委书记兼财政厅长。1948年至1949年历任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东北人民政府税务总局局长,中共冀察热辽财委副主任。
1949年2月天津解放后,宋乃德任天津市军管会财经接管部部长。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为全中国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任湖南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在湘三年,采取经济,行政,舆论相结合的手段,打击粮商不法行为,取缔银元黑市,安定了人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在建立国营商业,创办湘潭纺织印染厂,邵阳造纸厂等地方国营企业方面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组建省财委专家室,发挥技术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53年至195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1958年曾因总结推广河南七里营人民公社办工业的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先后当选中共“八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二届代表。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错定为“彭黄死党”,下放到湖北汉阳造纸厂任副厂长,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批斗,于1967年2月23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中共中央于1979年12月25日为宋乃德同志平反昭雪。1980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宋乃德同志召开了追悼大会,骨灰移放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宋乃德轶事典故
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宋乃德,是山西省沁源县人。1940年10月,随新四军黄克诚部东进,来到盐阜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盐阜区沿海一带,由于经常发生大潮和海啸,常常造成海堤溃决,严重地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的生死,反而利用修堤来中饱私囊。1939年夏,盐阜区沿海一带,又发生了海啸,韩顽的阜宁县政府官员们趁机瞒上欺下,假借修筑海堤之名,从中大发横财。修筑海堤工程,预计挖土二十多万老方,需工银十九万元,他们只挖土五万方还不足,即虚报工资十一万二千余元,偷工减料修成的海堤未经大潮就被一般海浪冲破,淹死了数万人,使沿海一带成了遍地盐碱的不毛之地。1940年底,阜宁县沿海群众纷纷要求修筑海堤。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阜宁县参议会于1941年2月在县长宋乃德同志的主持下,讨论了修筑海堤的提案,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一百多人。由于过去国民党官吏假借修堤而贪污掠夺,因而有些地主士绅议员对抗日民主政府能否修好海堤,也抱怀疑态度。宋乃德同志在会上耐心说服教育,终于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决定以盐税作抵押,发行公债,通过了修复海堤的提案。
会后,宋乃德同志认真抓了发行公债、筹粮、筹草、动员民工等准备工作,使修堤工程很快上马。据阜宁县水利工程委员会驻海堤办事处卷宗第十九号《工程纪要》记载:“宋县长在勘察工程完毕以后,于5月14日到堤,15日北堤正式开工。”在修堤的过程中,退居曹甸的国民党韩顽政府,配合敌伪,大肆发动谣言攻势,说什么“中央大军仍旧要来,日军也不放过新四军”,还说什么新四军“想骗老百姓的一百万块钱”、“新四军征修堤坝,是一种欺骗,实际上借此抽壮丁”等等。宋乃德县长针锋相对,展开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国民党的谣言攻势很快被粉碎了。经过二十多天,除阴雨外,实际仅用了十五天时间,到6月5日北段海堤就全部胜利完工。“堤上凡二十七公里,底宽十八公尺,顶宽二点五公尺,高三公尺,坡度2:3”(《工程纪要》)。
北堤修成后,开始进入伏天。俗话说:“寒不挑河,夏不打堆”。天气炎热,又是梅雨季节,再加卤潮泛滥,时疫流行,这时无论是士绅,还是农民、工程师、办事人员,几乎无一不主张将南堤停修,俟秋后再行继续。而宋乃德同志认为,为了保证汛期安全,和击破国民党韩顽政府与敌伪日益加紧的谣言攻势,修堤必须一气呵成。在宋县长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坚持下,排除万难,继续修筑南堤。
南堤动工以后,遇到的困难要比修筑北堤大得多。这里既有大自然方面造成的困难,又有来自敌人方面的破坏。开工的第四天,即6月23日,就发生尖头洋惨案。工程处监工员、县粮食局科长陈景石惨遭伪装八路军的土匪杀害。据当时驻海办事处报告(卷宗第37号):“此次土匪人数既多我,枪支则颇优良,服装亦甚齐整,与敌伪侵蔡桥事件等观,非纯无政治意味者,不止于顾德扬私人对八滩事变之私人报复行动也”。这充分说明国民党顽固派和敌伪在谣言攻势破产后,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恐怖的暗杀政策。宋乃德同志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发出了《为尖头洋事告工人书》,义正辞严地揭穿了敌人的政治阴谋,镇静了工人的情绪,使南堤工程得以正常进行。
当南堤河口堵好后,又遇到一连几天大风大雨。当时,平地水深两尺,海水大涨,工棚席盖,有的被卷到水里,有的被刮到半空,但工人的情绪都很好,全体裸赤地跳在水里,奋不顾身地行硪挑土。到了7月11日,风雨更狂了,工人深恐东北风继起,引来海啸,于是纷纷将泥车绑起留在海滩上,各自回家了。面对这个情况,驻海堤办事处的干部、地方士绅,也有所动摇,认为本年修堤已经无望,主张来年春天再行继续。他们派专人回八滩,发电报给在东坎的宋县长,征求他的意见。据卷宗题为《为施工困难报请核涵》记载:“寒暖不一,工人病者十分之三、四,值此盛夏,烈日方去,暴雨又来,工人涉水以做工,职员涉水以督工。下受水气之蒸发,上受烈日之煎熬,自开工以来,连遭阴雨,日昨暴雨倾盆,土地已不堪工作,所有土塘,水深盈尺,塌陷甚多,车辙成渠,洼地成河,泞泥万状……工棚漏雨,工人逃散,燃料食粮,均感不足……。”此时,宋乃德同志病在东坎,得电甚为惊急。他认为天时方面虽有难为,但终不如停修影响之严重。若宣布暂缓,在新政权还没有趋于巩固的当时,是无法绝对地取得民众的信任的,再加上国民党和敌伪的谣诼于先,势必堕入其奸计,政治上遭到极坏影响。经过反复考虑,宋县长便毅然决定,冒雨涉水,抱病赶往八滩。由于连绵的阴雨,从东坎到八滩的六十里间,几乎成了泽国。医生认为宋县长这样冒病前往,对于他的病疴,是很不利的。果然,因他有病在身,体质孱弱,水深又及马腹,在途中几次倾跌入水,但由于宋乃德同志的顽强坚持,终于赶到了八滩。广大民工和开明绅士们,见此情景,无不为他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不顾一切牺牲的决心所感动,从而坚定了信心,决心继续抢修海堤,决心做到“人定胜天”。接着,宋乃德同志在大堤上召集所有办事人,开了一个扩大会,会上宣布继续修堤决定。会后经宋乃德同志及民运队同志的四出动员,不到一周,所有民工全部回归到了修堤工地。
南堤继续开工后,国民党及敌伪在政治上所进行的阴谋破坏并未终止。在南堤再度开工初期,宋乃德同志为稳定堤工,曾留住滩上数天,回去的时候,经过吴家小集。宋乃德同志因病后体弱,酣眠车上,落在部队后面。及至赶到市中,见警卫人员,纷纷散立,滞留不前,都说:“刚才县长有令,在此午饭。”实质没有这一回事。宋县长心知有异,遂急令继续前进。不意刚出村前,即有顾德扬部下匪徒二十余人追踪而至,在村口相持甚久,顾部卒被击溃,宋县长得免于难。事后不久,又发生了顾德扬旧部李学正等捆绑杀害八滩区长陈振东和县政府科长于欣的惨案。陈振东被捕后,气节昂然,对匪徒说:“要是杀我,请带我到堤上,我为筑堤来,今为堤死,何憾?”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整个北堤和南堤工程,在宋乃德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经过全体技术人员和民工的共同努力,包括连续阴雨的天气在内,前后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修筑成十米高、十八米宽、九十华里长的大海堤。1941年夏,又发生了一次大潮汛,这次潮汛比1939年8月(农历7月)还高六寸,但是,新修成的雄伟的大海堤却巍然屹立,毫无损失,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群众普遍反映说:“不是宋县长为我们修筑这座海堤,哪里会有我们的今天啊!”还有的农民说:“民主政府好事做了千千万万,修筑这个海堤,更是好事中的头等大好事。”为了表达对宋乃德同志的感激之情,广大群众替这座海堤起了一个名字叫“宋公堤”,与历史上的“范公堤”相媲美。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一首赞宋乃德同志的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即阜宁县东部,现滨海县),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这道民谣至今还有不少老人能吟咏出来。
(节选自祝斌回忆录《怀念宋乃德同志》)
宋乃德补充介绍
宋乃德(1905 )山西沁源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沁源、安泽、屯留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任潞城、晋城、阜宁县县长。在阜宁县任职时,领导群众修筑长达90华里的海堤,被群众誉为“宁公堤”。后任嫩江省财政厅厅长、东北税务局局长。建国后,历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国家计委地方工业局局长,地方工业部副部长,轻工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宋乃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