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名人宋奋扬介绍
宋奋扬(1914—1990),原名宋玉田,壮族,广西都安县高岭乡人。
宋奋扬人物生平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毕业。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 先后在蒋管区的广西省立浔洲中学、兴安县立中学、省立庆远中学任教,后转广西省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广西行政训练团等干部训练机关任指导员。宋奋扬以教师职业为掩护,长期从事中共党的地下工作,担任过党小组长,支部书记。
宋奋扬补充介绍
宋奋扬(1914.12~1990.7),原名宋玉田,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乡雅庄人。家境清贫。"九·一八"事变后,其父宋嘉明惨遭土匪抢劫身亡,国难家仇激发他的爱国热情。1936年,他就读于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秘密组织--抗日(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师职业掩护,先后在广西省立浔州中学、兴安中学、省立庆远中学,教书育人。1938年上半年,担任中共宜山县特支书记,后调广西省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广西行政干部训练团任指导员。
1942年,桂林发生"七九"-事件后,为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他潜回都安中学任教。1945年,又经贵阳辗转到了重庆。在南开中学任教时,常给重庆市民盟支部机关刊物--《民主》星期刊投稿,得以和主编邓初民(广西师专教授)取得联系。政治协商会议后,民主气氛高涨,宋奋扬决定返桂林找寻党组织。行前,邓初民介绍宋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以利开展工作。宋受到民盟中央领导人、七君子之一史良的接见和鼓励。宋奋扬冒着生命危险,与地下党领导人保持联系,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他回桂林后,到松坡中学、广西省立桂林(两江)师范学校任教。因参与领导"反饥饿、反内战、反破孩"爱国-,在1947年暑假,险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于是,他立即赴香港找上级党,要求参加武装斗争。时值共产党正开展争取友军工作,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即与避蒋而居留香港的李济深商妥,于1947年8月,派宋奋扬到李济深策动起义的朱骥部队任特派员。该部队在广东增城、龙门一带活动,因缺乏群众基础等原因,没有经济来源。在生活最艰苦时,宋奋扬曾去香港请示李济深(时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拨给港币一千多元购买军毯、西药。由于该部受到共产党影响和教育,1948年2月,江北支队政委黄庄平在香港与起义部队司令员协商,决定将朱骥部队补充整编为粤赣湘边纵队江北支队第二团独立大队,宋奋扬任政治特派员。经历雁阳陂阻击战、何家田遭遇战等重大战斗,后又调任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军政干部训练班、青年干部训练班主任、江北公学教育长、东江第三支队直属机关党总支委员会书记等职。
1950年1月,宋奋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东江军分区独立第八团政治处副主任,主持剿匪政治工作,后任教导队政委。1952年秋,调往中南军区政治部文教办公室,并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师范学校、人民解放军第三文化师范学校语文系主任,武汉军区第三十四速成中学(-班)、军委军校部第八步兵预备学校训练处副处长。1957年6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9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中共开封市文化局党分组书记兼副局长、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共开封第一高级中学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文革"后期,调任开封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学习班主任、中共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后改教育学院)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81年因病离休,享受红军待遇。离休后,他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虽身患多种疾病,右眼失明,仍时时关心党的事业,参加老干部革命传统协会、征集党史资料座谈会,撰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宜山特支的建立与活动》、《广西地方建设学校片断回忆》、《我与民盟的关系》等革命回忆录,还写有自传《足迹》和一些诗词。1990年6月,他在生命垂危之际,筹款支援家乡扶贫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他还叮嘱家人移风易俗,在他去世后丧事从简,不留骨灰。1990年7月6日,在开封去世。开封市教育委员会及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按照他的遗嘱,将骨灰撒入黄河。
“宋奋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