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临汾市名人

乔忠延

乔忠延人物照片

临汾名人乔忠延介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乔忠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委员、临汾市作协副主席、尧都区作协主席。

乔忠延经历

1957年上小学,1966年初中毕业因文革辍学,返乡务农。1968年在家乡金殿镇城居村当农办教师,1974年到金殿公社当秘书,1978年调临汾县教育局当干事,1983年调临汾县委当秘书,1985年临汾市建委办公室副主任,同年12月调市政府秘书处任秘办副主任,1988年任市政府副秘书长,1997年兼任临汾市作协主席,1998年兼任文物旅游局局长。1991年加入山西省作协,1997年加入中国作协。

乔忠延成就

曾在《中国作家》、《当代》、《中华散文》、《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由人民文学等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远去的风景》、《荒疏的风景》等专著20部。作品曾入选人民文学等出版社编选的《88—90散文选》、《91—93散文选》、《新世纪散文精品大系》、《2004年散文选》、《现当代文诵读精华(高中卷)》30余种选本。曾获《人民日报》、山西青年散文大赛、《太原晚报》征文多种奖项。200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古戏台》一书,被《文艺报》2005年5月23日列入图书排行榜,正在热销。

乔忠延作品评价

乔忠延的文字对临汾这片厚土来讲,有着某种见证的深义。在他的文字里,我会看到临汾这片厚土和他个人的关系。这种见证和沈从文之于湘西、孙犁之于白洋淀、贾平凹之于商州的意义是趋同的。他的文字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尧文化的研究和写作,围绕这片土地,他完成并继续完成着作为一个作家神圣的表达使命。而另一类,则是他关于日常生活的状写,既便在这样的文字里,读者仍然会感受到这一地域的山水人文和世道人心。散文的写作必须逼近内心,干预日常,在回到常情常理的层面,给读者以非常地启智。

他的尧文化研究的文字包含了对这片厚土的源头追溯和区间追忆:那些最早的帝王、先贤;那些曾经发生的重要的、著名的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现有的历史遗存的考据和考证;田野踏察中的种种感知;梳理文献所生发的思辩;方言的语感特质和表义特点;等等等等,这些多元取舍成为他此类文字的主体构成,他以史学家的抱负和道义,站在人文和文化的高度上,以文学的笔触给我们勾勒出这片土地的内涵和外延,他的这些文字有纵横古今的气度,从而成为尧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了解临汾这片土地的过往和当下,已经绕不开乔忠延以及他的这些文字。这些文字的广度、硬度和深度,使我们心生敬畏。我们敬畏历史上这片土地的不凡,我们感佩乔忠延的文字通过地域感知所透射出的历史光芒。这些文字由山西古籍出版社以《根在尧都》丛书的形式倾力巨献给读者,全套分为《尧都史鉴》、《尧都沧桑》、《尧都人杰》、《尧都风光》《尧都土话》五卷。读了这套书,我愿意以这样的读感作为荐读。

此外,乔忠延的大量散文都是关乎日常叙写的,他的文风尚平和平易、简静简洁。读他的散文,我会想到孙犁、汪曾祺这样的文学前辈。他常常在文字里叙写自己的生存体验,在苦涩的感知背后,总会汪着一眼情思和趣致的泉水鼓荡而出,给读者另一种意义的安抚。他白描式的朴素叙写背后,敛隐着宏大的人间情怀,这是他的文字的魂魄所在。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读到的虽是他的童年经验、小学和中学生活、关乎城市和乡村的日常变迁、对文学和文化的双重观照、人和土地的关系等等这些个人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思,但却能给我们以共鸣。他的叙写的切入点和着力处都在普世范畴,是老僧却话家常,无有华丽的词藻和华美的外衣,生活气脉和平民气息却常常扑面,展现的具有厚度的生命图景。他能通过文字,打开和释放自己。

故园作为母地象征,是一个作家表达的圆心和立场,这样的界定,能映显出作家的审美观照和表达路向。乔忠延以他的人生母地——临汾为出发点,从关乎故园的真相和真情出发,进行着更为广阔地拓进。这种拓进对他的文学行旅是有意义的,这意义就是他给这片厚土的历史和当下留下了大量的个人文本,这些文本正是这片土地文化厚度的见证。但这些文字却全然没有地域的局限,而更是他个人文学高度的见证。他属于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读者,在阅读中,意义会不断地浮现,再浮现。

在生活中挖掘美

生活不缺乏美,而缺乏发现。散文这一文学奇葩在挖掘美发现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美。回顾散文写作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一篇篇经典之作,给我们留下了多种美的享受,让我们回味不尽。

翻开乔忠延散文选集,那里,哲理的光辉处处闪耀,使你在阅读时进入一种深深地思索,不仅仅是在字面上游走,而是跟着作者的思想在前行,作者在用另一种形象思维的手法张扬着哲理美。在《妄言尘世》里,当我们随着乔忠延的笔触走进历史的深处时,特别是在历史倒影单元中那一个个先祖生活的年代,哲理美的特点无时不在闪现,确实有余秋雨散文的特点。他的追求不是在原点上重复,他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认知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且与史学家也不尽相同;再加上那讲故事般的叙述,使得历史中有散文,散文中有历史,对盘古、对女娲、对伏羲、对燧人氏、对夸父的新解都很独到。

而更为深刻的则是《翻阅骊山》和《朝代的两头》,作者在前面讲述一个个人物的历史悲剧的同时,采用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地缘政治为轴承来展现历史事件,认真地点评历史,而且用了串线的形式、用了梳理的方法,使我们更为清晰地、深沉地进入思索,激励我们在社会前行中传承扬弃。珍惜历史、研讨历史,从一个个故事中感悟社会发展的真谛和规律,由此避免过去的错误。作者讲历史、讲道理,在于把我们的思维引导到更高的境界。我们还能看到作者的内心思考和良苦用心,他特别把《没有脊梁的时代》等奉献给读者,其中包含着他对古贤的仰慕,确实令人感叹不已。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散文中的记叙美。他的写景状物很简练,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比如他在短文《春》里这样写道:“这里春风融融,绿草在醉醺中晃动;这里丽日朗朗,蝴蝶在亢奋中蹈舞;这里湖水碧茵,绿丝在鳞波中游荡;这里花红柳绿,黄莺在树梢头歌唱”,给读者勾画出一幅可见可摸的动画效果,真的有身临其境之感,那种美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时之功,也不在这里多言了。而这也是对我们某些散文作家的一种警戒。散文是文学,要用文学语言来写,不能用我们写公文或者是通讯报道的语言来叙述。特别是一些人的散文不仅仅是形散而且神更散,以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学体裁搞得没有一点文学的味道,成为一堆文字的堆积。散文缺乏美、没有了美,读之便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哲理美美在思想,而思想是一个文人必须具备的内在东西。乔忠延在写、在思考,唯愿他在以后的日子里,给我们写出更多有思想的作品,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思想,我们的散文需要哲理美。

乔忠延荣誉

散文作品《打春》被选入2003甘肃省中考语文阅读题。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优秀奖。

乔忠延补充介绍

  乔忠延 (1950~)

  山西临汾人。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临汾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文物旅游外事局局长,临汾市作协主席,现为山西省作协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豆蔻岁月》、《童话岁月》、《梦幻岁月》、《枯荣岁月》、《炎凉岁月》、《尧都沧桑》、《尧都人杰》、《尧都史鉴》、《尧都风光》、《尧都土话》、《远去的风景》、《荒疏的风景》、《飘扬的风景》、《山西古戏台》、《中国神话》、《中国寓言》、《乡村记忆》、《神话传说》、《中国寓言故事》以及写作读本《讲故事谈作文》,散文《弯弯的桃树》、《骡子》等。作品曾获《人民日报》精短散文大赛奖、《山西青年》散文大赛奖、赵树理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乔忠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