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名人马洪介绍
马洪(1920年5月13日-2007年10月28日),男,生于山西定襄,1936年来到太原同蒲铁路管理局,后参加牺盟会。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同蒲铁路总工会负责人之一。
中共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
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积极倡导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主持的《2000年的中国》是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主要参考文件。著有《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等。参与主编《当代中国》丛书。
马洪人物生平
1920年5月13日,马洪生于山西定襄待阳村,原名牛仁权,曾用名牛黄、牛中黄;在延安时,为准备派往外地做秘密工作的需要,由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为他把牛黄的名字改为马洪。
1936年来到太原同蒲铁路管理局,后参加党所领导的牺盟会。
1937年参加了同蒲铁路总工会的筹建并被推荐为同蒲铁路总工会负责人之一。
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到延安,马洪先后在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后改名中央研究院)学习和工作。
1939年,毕业于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后改为中央研究院)。
1940年冬,任《共产党人》杂志编辑。
1941年以后,担任延安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学术秘书、平泉县县长、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秘书处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洪从延安被派往东北,先在冀察热辽的宁城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又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工作。
1947年冬,高岗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到冀察热辽视察工作时,发现了马洪的才干。
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和副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家经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由于他的成长离不开高岗的信任与提拔。“高饶事件”时被认为是高岗的“五虎上将”之一,下放北京市第一和第三建筑公司任副经理,后又调任国家经济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任负责人。
建国以后,马洪先后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后调到中央,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954年10月,马洪被下放到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任副经理,主管财务和材料工作。
1955年1月,又被调到北京第一建筑公司任副经理。虽然由国家计委的高官直落到建筑工地,马洪与“五虎上将”的其他人一样,内心苦闷,痛苦忧伤。但一想到自己本来就是个工人,掌握的知识也都是来源于实践,干脆就从头做起,再到实践这个大课堂去学习吧。于是,马洪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努力学习,很快就熟悉了建筑行业的特点,成为管理方面的行家。他还针对当时建筑设计中的某些复古主义倾向,写了题为《反对华而不实》的批评文章。马洪的理论才干并没有随着职务的下降而被人们遗忘。
1956年6月,马洪被调到新组建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以该室负责人的名义从事调查研究和起草政策文件的工作。马洪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一干就是十年,他不但参加了《工业七十条》等重要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而且取得了重要学术成就,出版发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等学术著作和一系列论文。
1965年,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
1970年,任北京石油化工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工项目——30万吨乙烯工程)。
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国家建委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
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1985年至1993年,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后改名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马洪任主任,参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一些重大政策的研究。
1993年4月起,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4年5月起,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
2007年10月28日,马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马洪担任职务
马洪是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十四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马洪人物作品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马洪选集》。主编《当代中国》丛书等。
1983年8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同志召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黄克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先楚、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中顾委委员张秀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洪、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马石江,以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有关人员,在中南海开会,讨议《辽沈决战》一书的编辑出版事宜。
会议确立了《辽沈决战》的指导思想和辽沈战役纪念馆展览包含的内容,为《辽沈决战》的编辑和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会上经陈云同志提议组建了《辽沈决战》编审小组,马洪为编审小组成员。还把《辽沈决战》列入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项目,并以中征发(【1983】10号)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
在马洪同志及《辽沈决战》编审小组其他成员和《辽沈决战》编辑部组成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辽沈决战》编审小组和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合编的《辽沈决战》(上、下)一书,于198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顺利出版,并在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上首发。
马洪补充介绍
马 洪(1920.5 )男,汉族,山西定襄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曾是同蒲铁路总工会负责人之一,后任延安《共产党人》杂志,平泉县县长,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秘书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国家计委委员、秘书长,国家经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北京石油化工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1985年免),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计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1985年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4月免)。1993年4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94年5月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十四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委。
“马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