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咸阳市名人>三原县名人

张仲超

暂无张仲超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三原名人张仲超介绍

烈士

张仲超(1904年~1926年),又名根泉,陕西三原西张堡人。

张仲超人物生平

张仲超,又名根泉,陕西三原县西张堡人,1904年11月16日生。1910年至1919年在本县小学和省立三中上学,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做插班生。在南开中学期间,他同堂兄张宝泉及同学武止戈、邹均、屈武、张乃华等成立了“天津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

1922年,张仲超加入了陕西旅京、津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斗争,经常为《共进》杂志撰写文章,热情宣传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在所写的《推翻军阀与帝国主义》一文中,他科学地论证了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帝国主义借军阀以肆其侵略,军阀借帝国主义以固其位置……各国侵略中国,不得不宰割中国经济之命脉,不能不利用军阀来扰乱中国。”进而得出结论:“军阀我们固然要推翻,帝国主义我们尤不能不反抗,后者一经解决,前者即可迎刃而解。”

1924年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使中国广东一时间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国民革命和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旗帜下,聚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青年。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张仲超,为这种革命形势所吸引,决心放弃在北京大学的读书生活,投身到实际的革命工作中去。

1925年,张仲超受党组织的派遣曾短时间回陕工作,在澄城县立初级中学任教,讲授数、理、化和英语,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同学欢迎。他还在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列主义,讲解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走革命道路。他先是组织学生会,继而创建澄城青年社,社员曾经发展到70余人。同年,在王超北的协助下,建立了陕西澄城地区第一个团组织——共青团澄城特支,张仲超任团支部书记,隶属北方区委,从而使澄城中学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不久,他又回到北京。1926年3月初,就在张仲超打点好行装,准备前往广东入中央政治军事学校前夕,发生了三·一八惨案。

3月8日,在日、英等国军舰的掩护下,山东军阀张宗昌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海军,联合炮击国民军的所在地——天津大沽港。国民军为了自卫,遂在塘沽海口一带布设水雷,封锁港口,检查一切进出口商轮。9日,各帝国主义列强,以国民军此举违反1901年《辛丑条约》为由,向天津国民军鹿钟麟提出了无理抗议。中国人民早就对《辛丑条约》不满,闻此后无比愤怒,各界人士的抗议书纷纷投向各国。

但是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人民的反对,继续扩大事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竟于12日派出战舰2艘,硬闯入大沽口,逆流而上,炮轰两岸国民军。国民军猝不及防,受伤者有十数人之多。随后,英、意、日、美等共20多艘炮舰云集大沽海面,准备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天津各界4万余人集会,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涉,并作出“通电全国一致兴起督促段祺瑞政府严重抗议别国侵略”、“抵制英货、日货”等决议。这时,举国舆论鼎沸,群情更加激昂。帝国主义见此情况,遂对段政府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为了给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海军铺平进攻道路,3月16日下午4时,在日本的鼓动下,8个《辛丑条约》的参加国向段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勒令国民军在44小时之内,即到3月18日下午为止,必须“除却水雷、地雷及其他一切障碍物”,否则他们将采取一切“所认为必要之手段”。

为了给段政府施加压力,督促其严正驳斥八国无理通牒,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北京地委立即召集各学校负责人、学联负责人和国民党北京市党部代表等在翠花胡同8号举行紧急会议。会议由共青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刘伯庄主持,李大钊作政治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赵世炎、陈乔年、陈毅、萧三、陈为人、邓浩等。会议决定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名义,召集北京各界,于3月18日八国通牒限期未到之前,举行一次大示威运动,督促段政府驳回八国通牒。

3月17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在《世界日报》登出紧急通知,要求“吾党同志应全体动员,与帝国主义作最后奋斗。仰各区分部立即组织讲演队,举行废除《辛丑条约》全城大讲演。18日下午1时天安门国民大会,各同志务须一致参加为要”。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也通知党团员全体参加。

身为国民党员、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的张仲超异常兴奋,他为能在去广东之前,在北京再一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而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一次大的行动。他一定带头参加。

3月18日上午,张仲超随北大的学生队伍出发,早早来到天安门前,一时间,这里汇集了北京各校约1万余名学生。10时,大会开始,各团体代表纷纷上台,声讨诸帝国主义的暴行和段执政府的卑劣行径。

会后,约2000名学生高呼口号,列队游行,在王一飞、陈乔年、陈毅的带领下,前往执政府国务院请愿。张仲超紧跟在王一飞的后面,他看着王一飞高举着“广东省外交后援会北上请愿代表团”的旗帜,由衷地佩服这位黄埔军校毕业的青年共产党员。在陈毅的带领下,张仲超手执小旗,和游行队伍一起高呼口号:“驳回列强无理通牒!”“废除《辛丑条约》!”并一面前后联络,一面向沿途群众散发传单。下午1时半,游行队伍到达铁狮子胡同国务院门前。只见荷枪实弹的卫队,环立广场四周,杀气腾腾。共青团北方区委宣传部长、全国学生总会北方特派员杨善南看到这种情况,警惕地让身边的同志向后传话:“今天有执政府卫队,可能要流血,放机灵点。”张仲超等一些党团员,一边向同学们传话,一边自己却挤到了游行队伍的前列,他要把可能遇到的危险,尽量留给自己,使战友们尽可能地避免流血。

游行群众推选王乐平、丁惟汾、安体诚、陈公翊、谭季缄五人为代表,携带大会决议要进国务院,当即遭到阻拦,说院里没人接见。王乐平等五人回头向群众报告,群众不答应,并高呼:“非派代表入内不可。”正在此时,只听枪声大作,群众四面奔逃,而埋伏卫队从四面丛起,刀枪木棍,分途追杀。一时间,血肉横飞,铁狮子胡同成了段祺瑞屠杀爱国群众的屠场。张仲超同志被枪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共46人,多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员。

“三·一八惨案“后北大学生推选北大陕籍学生陈雨皋(也是张的中学校友)为张仲超烈士的死难控诉人,同学们一道,四处举行集会和演说,宣传张仲超烈士的斗争事迹,控诉段祺瑞政府镇压人民、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强烈要求当局惩办杀人凶手。

张仲超等三烈士碑于1929年5月立于北大三院(沙滩),1982年迁于燕园中心的静园草坪北侧。

张仲超补充介绍

  张仲超(1904~1926)

  又名根泉,张景秋之子,“三一八”惨案烈士。他先在本县高等小学和省立三中就读,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此间他与堂兄张仲苍积极参加-,与陕西进步校友成立同乡会,为《共进》杂志撰写文章,揭露军阀黑暗统治。1922年加入共进社,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初步运用马列主义原理,阐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主张实行联合统一战线,推翻军阀。

  1925年初,张仲超辍学到澄城县中任教。除传授科学知识外,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事、投身革命。他创办澄城青年社,与王超北协作建立共青团澄城支部。同年7月,他出席共进社在三原召开的二次代表大会,担任大会通告员和审查委员会委员。不久,回北京大学复学。

  1926年3月18日,张仲超参加李大钊领导的 “八国通牒”的天安门-。会后,以学生为先导的-队伍,向段祺瑞执政府-。队伍行至铁狮子胡同,段祺瑞下令卫队开枪射击。张仲超及刘和珍等47人,当场壮烈牺牲。“三一八”惨案震惊全国,共青团中央为张仲超送的挽联是“为革命牺牲方是真正共产主义者;踏血迹前进不愧勇敢少年先锋团”。

  “张仲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