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名人刘秉温介绍
刘秉温(1911年—1979年8月25日),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长,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刘秉温个人简介
刘秉温,1912年10月生,模范省米脂县猪头圪塔村人。出身于亦农亦商家庭。1922年全家迁居安塞县。1933年再迁居延安万花乡碾庄村务农。1935年4月参加革命。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秉温补充介绍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
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领导群众,组织变工队,并亲领干部种地,达到粮食自给。他领导的南区合作社,被誉为“刘秉温生产方式”,树为边区学习榜样。在抗战支前极为困难条件下,他勇挑重担,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边区劳模大会上,延安县被评为模范县,他被评为模范县长,受到边区政府和中共西北局的表扬。同年在西北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奖状上题词赞扬他“善于领导群众”。
民国三十二年(1943)秉温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兼延属分区保安处长,为保卫党中央操劳,曾被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国三十五年(1946)他转入部队,任边区联防军区司令部武装部长、延安军分区副政委、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第四旅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12师副政委,为保卫延安进行过战斗。
全国解放后,秉温历任西北交通部运输局局长、交通部第五公路勘察设计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陕西省交通厅厅长、交通部西北运输局筹备处负责人、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副局长,致力西北地区公路建设。1955年他患胃病吐血,仍在青藏高原劳碌奔波,勘察设计,确定青藏公路修筑路线。在陕西期间,他深入地县,规划交通,指导干线建设。
1964年,毛主席发出建设大三线号召,秉温从西北调西南,组建渡0通指挥部,历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攀枝花特区党委常委、渡口市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等职,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出开发攀枝花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规划,在昔日交通闭塞的大山沟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他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秉温主管渡口市经济计划和生产建设,面对极“左”路线的干扰,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完成了国民经济计划。粉碎“-”后,他为渡口市钢铁、市政、地方工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9年6月,他调任交通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竭力贯彻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精神,为搞好本单位工作,日夜操劳。1979年8月25日秉温同志不幸在西安逝世。9月11日,为刘秉温同志举行追悼会,赞扬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立场坚定;艰苦朴素,能上能下,处事果断,知人善任,联系群众;努力学习,实事求是的好作风,承认他是党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刘秉温”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