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人高景德介绍
高景德(1922.02.05 - 1996.12.24),陕西省佳县人,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代电能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特级会员,清华大学原校长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高景德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越级授予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高景德系统地发展了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并参与开辟了电力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研究领域;发展了电力系统控制理论;创造性地研究了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动机自激问题 。
高景德人物生平
1922年2月5日,高景德出生在陕西省佳县神泉堡村。
1939年夏,高景德读完高中一年级后,决心转学西安。由于交通不便,他到那里时,所有的学校都已开学。这时恰好初中教过他数学的老师白书元也到西安,出于对他学习能力的赞赏,为他多方奔走,他终于转至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附属高中学习。
1941年夏,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西北工学院 。
1945年,23岁时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名:西北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他带着增加实际生产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的迫切心情,放弃了留校当助教的机会走进了西安西京发电厂任技术员。抗战胜利了,西北工学院的余谦六教授到北平后,即电邀他去北平任教。
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助教、讲师。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副博士学位。
1956年,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的凸极同步电机的研究》的论文,被越级授予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195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是清华大学跨电机与电力系统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科学生产处处长。
1963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开始,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同时兼任校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3年5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
1985年,跨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根据其学术贡献,选他为该会特级会员(Fellow),并被载入国外出版的国际名人录中。
1988年10月,卸任清华大学校长,学校仍很重视他的作用,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96年,重病入院时,获得全国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 ,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97年12月26日,在高景德去世一周年后,其生前牵头成立的学术集体,获得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
高景德个人成就
科研综述
长期从事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发展和深化了电机理论和方法。50年代末,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在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机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高景德在深入研究电机过渡过程分析理论的同时,创立了新的复数分量理论体系,首先在1、2、0坐标系中完整地建立了同步电机基本方程,并用它详尽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特性,解决了一些其它电机数学模型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一研究成果,他在当时国外发表的四篇论文和国内出版的《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复数分量法)》(电力工业出版社,1957年)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
高景德的复数分量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根据一般性的运算电抗得出的,书中深入阐述了它和其他坐标系统的区别和相互转换的关系,便于普遍应用。当时国际电机界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柯斯秦科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是对电机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了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和运行方式的分析》(科学出版社,1963年)中,他进一步将电机动态理论的各个分支加以系统的总结,详尽地分析了交流电机的动态行为 。
电机和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高景德在清华大学指导建成中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创造性地研究了串联电容引起的交流电动机自激的课题,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
在电机工程领域,开拓并发展了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发展了电机参数辨识及测算的新方法;发展了电力系统过渡过程数字仿真的新方法并建立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物理模型实验室;又领导了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拓并推动了电力电子新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在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上的开拓,推动了中国电工学科的发展 。
电力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研究
高景德领导的研究集体将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过渡过程理论相结合,开拓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最优控制的学术领域和应用的新方向,并与有关制造厂家及电网、电厂合作,生产出了大型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1986年在碧口水电厂10万千瓦、1988年在刘家峡水电厂23万千瓦及1989年在白山水电厂30万千瓦等大型发电机组上成功地投入运行。这在国际上是一创举,并在中国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技术中国已争取到国际领先地位。
1987年,高景德领导研究集体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研究。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8年、1994年相继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首先在跨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及国际自动控制学报(IFAC)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组关于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论文 。
学术著作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7.11
《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
高景德著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1960.07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论文集》
高景德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3.03
《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及运行方式的分析》
高景德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串联电容引起的电动机自激》
高景德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08
《电机过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上》
高景德,张麟征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2
《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下》
高景德,张麟征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08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
高景德等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12
《电机过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下》
高景德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
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现代电力系统丛书》
高景德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04
《未来世纪的巨子 第2集》
王大珩,高景德主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01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 第2版》
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期刊论文
卢强,孙元章,高景德.非线性系统几何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0,(10).
高景德,周子寿.异步电机机群自激的分析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2,(4):1-9.
费仁言,高景德.同步电机频率特性的功率谱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5),(4):1-11.
费仁言,高景德,郑逢时.同步电机的异步运行特性.清华大学学报,1986,(2):13-25.
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1987,(1):1-8.
王祥珩,高景德,金启玫.凸极同步电机回路参数的计算.清华大学学报,1987,(1):9-19.
张龙照,王祥珩,高景德.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状态的分析方法,Ⅰ,基本方程和分析方法,Ⅱ,参数的计算方法.中国科学,A辑1990,(12),1991,(1).
曹立宇,李发海,杨秉寿,高景德.双定子绕组自控式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清华大学学报,1991.
Ni Yixin,Zhang Baoling,Gao Jingde,A new approach of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imilation;Interfacing of EMT Model to Quasi-Steady State Model,89,WM,173-6PWRD,1989 IEEE.
孙元章、卢强、高景德.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9,(6):16-22.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Ⅰ)——快速数值积分法,电工技术学报,1992(1):1-7.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模式分类,电工技术学报,1992(2):1-6.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的数字仿真(II)——稳态波形和特性,电工技术学报,1992(3):1-4.
徐松,高景德,郑逢时.同步发电机半导体整流系统分析方法综述,《电工电能新技术》1992年(2):15-20.
科研获奖
1984、1985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高景德已经培养研究生28人,其中25人获博士学位,3人获硕士学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78年至1996年期间,高景德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时间
姓名
论文名
学位
——
李兴源
电力系统再同步控制
博士
1986
张龙照
异步电机转子不对称运行性能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硕士
1989
张龙照
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状态的研究
博士
1993
宋志东
基于能量函数的同调发电机群辨识和复杂模型扩展等面积法
博士
1994
方明
超高压直流输电继电保护系统的研制
博士
1992
白建华
电力负荷建模的研究:综合测辨法
博士
1995
胡军
无机械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
博士
1993
李崇坚
交交变频磁场定向控制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
博士
1989
曹立宇
自控式同步电动机运行性能的研究
博士
1983
倪以信
电力系统故障暂态全过程数字仿真
博士
1985
王祥珩
凸极同步电机的多回路理论及其在分析多支路绕组内部故障时的应用
博士
1996
沈沉
为实现FACTS的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研究
硕士
1991
蔡泽祥
大规模电力系统在线暂态稳定分析及紧急控制的研究
博士
1992
刘可
交流伺服系统无速度传感器运行的研究
博士
1984
费仁言
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频率参数测算方法
博士
1991
吴贵才
汽轮机调速系统动态建模的研究
博士
1994
焦书立
GENERREX-PPS励磁型同步电机运行性能的研究
博士
1992
林泽波
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通用数字仿真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博士
1992
刘明波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电力系统在线动态等值的研究
博士
1994
陈厚连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建模的研究
博士
1991
吴贵才
汽轮机调速系统动态建模的研究——连续时间模型参数直接辨识方法及应用
博士
1993
苗立杰
机网暂态过程的场路结合分析方法
博士
1990
赵争鸣
同步电机模型和参数的自适应辨识研究
博士
1990
马东升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重合闸及汽门快关过程中机电振荡的研究
博士
1994
刘大庆
基于单个神经元的直流PWM调速系统自适应控制
硕士
1989
陈儒华
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专家系统ESSA的研究
博士
1989
吴壬华
SCR电驱动石油钻机电气系统的研究
博士
高景德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获得的奖项情况如下:
时间
名称
1996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7年12月26日
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时间
名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特级会员(FELLOW)
1985年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一百周年奖
1996年
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中国)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中的最高奖——杰出奖
高景德人物评价
高景德的著作《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不但对电机教育有重大贡献,且将垂之久远,因为正新旧交替,能兼通古典与近代电机理论之人不多,能写得这样周详的尚未见到 。(加拿大余耀南教授)
高景德一生真诚坦荡,宽厚待人,提携晚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 ,在教育和科学事业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使学校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形成规模,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技术开发和对外开放有较大发展,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期奋斗目标,为使学校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在专业设置结构,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制度改革,教学条件充实,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其中尤以研究生的培养及科学研究的规模和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高景德补充介绍
高景德(1922-1996),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高景德,男,汉族,陕西佳县人。著名电机工程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电机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副校长、校长。1980年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使学校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形成规模,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技术开发和对外开放有较大发展,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期奋斗目标,为使学校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1922年2月5日,高景德出生在陕西省佳县神泉堡村。
1939年夏,高景德读完高中一年级后,决心转学西安。由于交通不便,他到那里时,所有的学校都已开学。这时恰好初中教过他数学的老师白书元也到西安,出于对他学习能力的赞赏,为他多方奔走,他终于转至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附属高中学习。
1941年夏,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西北工学院。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名:西北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时,他23岁,带着增加实际生产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的迫切心情,放弃了留校当助教的机会走进了西安西京发电厂任技术员。抗战胜利了,西北工学院来自北平的余谦六教授回北平后,即电邀他去北平任教。
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助教、讲师。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赴苏留学
1951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副博士学位。
1956年,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的凸极同步电机的研究》的论文,被越级授予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回国任教
195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是清华大学唯一的跨电机与电力系统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科学生产处处长。
1963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始,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同时兼任校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清华校长
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83年先后任清华大学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
1985年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特级会员,并被载入国外出版的国际名人录中。
1988年秋,清华大学校领导换届后,学校仍很重视他的作用,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94年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
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高景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