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名人陈建晨介绍
陈建晨(女,1906~1989年) 曾名默君,陕西商县(今商州)人。民国11年(1922年)在陕西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以后曾去北京学习。民国14年回陕西,在陕北横山县任小学教师。
陈建晨民国经历
民国15年在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影响下,陈建晨参加了国民党,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兼妇女部部长。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她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斗争。
民国18年3月,为避受迫害,潜离家乡。同年10月间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毕业后,复研究货币、金融学二年。在此期间,她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与中共党员交谈探讨,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民国24年10月,陈建晨回国,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朝阳大学等校任教,并协助其丈夫于振瀛(民联发起人之一,曾任民联中央组织部长),在中共党员舒曰信的联系下,做宋哲元的工作,促宋抗日反蒋。一二九运动时,她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活动,发表演讲,宣传抗战,被誉为“红色教授”之一。
抗战时期,陈建晨在西安重新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广泛从事社会活动。曾先后担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及西安临时大学、西北农学院经济学教授。在此期间,她筹办《大团结》半月刊,宣传抗日救国,团结进步力量,分化瓦解顽固势力,为促进全面抗战开展工作。
民国34年,陈建晨加入国民党民主派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民国36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即小民革)。以后竞选为立法委员。在立法院内,她与各派进步人士合作,从事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陈建晨解放后经历
上海解放后,1949年7月,民革中央派员整建上海民革各地下组织,成立民革沪宁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以陈铭枢为主任委员兼南京办事处主任。同年9月,因陈铭枢留在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筹备会,经民革中央同意,由陈建晨代理陈铭枢职务。
1950年4月,民革沪宁区临工会改为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备委员会,以丁超五为召集人。同年4月至7月,丁超五病假期间,民革中央通知由陈建晨代丁为召集人。在此期间,她先后兼任民革登记审核委员会主任,负责对民革地下党员的重新登记和审核工作,并担任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副部长。1951年9月,陈建晨赴北京参加中央政治干校学习。次年9月调至南京,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1954年底调北京,先后任民革中央委员、常委、组织部副部长和全国妇联执委以及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常委。其间,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从事民法起草和研究工作。
陈建晨补充介绍
陈建晨(1906~1989)
女,生于老君河畔陈家村。后随父兆绪(秀才)居西安,民国十二年(1923)入北京商业补习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女子储蓄银行储蓄部主任。民国十五年(1926)经杨明轩介绍加入国民党,旋任陕西省党部委员。此时结识了国民党左派人士于振瀛,缔为伉俪。后经丁维芬荐至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五·卅”惨案发生,陈、于对时政多有抨击,因激怒蒋(介石)陈(立夫),被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陈攻政治经济学专业,后又在该校研究部深造。民国二十四年(1935)回国,先后任中国、朝阳、民国等大学教授。“七·七”事变后,辗转回西安,得林伯渠支持主办《大团结》半月刊。并先后任西安临时大学、政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安商业专科学校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当选为国民党政府之中央-。她利用这一合法地位,积极参与反内战、反北平-、反美援等斗争而名噪一时,有“巾帼丈夫”之誉。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部长、全国妇女联合会四届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1989年春,卒于北京。
“陈建晨”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