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嘉定区名人

姜戎

姜戎人物照片

嘉定名人姜戎介绍

中国男作家

吕嘉民(笔名姜戎),汉族,1946年4月生于北京,籍贯上海。

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2年3月20日三稿于强沙尘暴下的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后凭此作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5年2月,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拍摄的电影版《狼图腾》上映,引发热议。

2019年9月23日,姜戎长篇小说《狼图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姜戎人物经历

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吕炳奎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建国后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

后来,父亲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就任国家卫生部。姜戎跟随父亲迁居北京。

“文革”初期,姜戎在自己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贴了第一张小字报,反对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因为这张达一万多字的小字报,姜戎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三人反党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挨斗。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作组撤出,姜戎和同学们成立了“革委会”,20岁时他就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一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北京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1977年,姜戎曾经探访自己插队的锡林郭勒草场,整个草场,只剩下一块靠近边境的草场没有被破坏——它在边防公路外,文革时属于国防军事禁区,不让放牧开垦。

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

1979年4月,以较好的考试成绩以及一篇关于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于光远、苏绍智、张显扬的硕士研究生。

1983年姜戎进入北京一所高校执教,从此潜心研究学术。

《狼图腾》动笔于1998年,整个写作过程被他称为“核裂变”。在自己插队的经历和草原生活基础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中。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姜戎以7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8年,《狼图腾》已经签下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合约。已经在海外出版了意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种外文版本。

姜戎人物评价

《狼图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

影响

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与狼的亲密接触

感谢本书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大草原插队,长达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谜团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智慧、顽强和尊严;狼对蒙古铁骑的驯导和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对于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仪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烟、狼旗……有关狼的种种细节,均使作者沉迷于其中,写出了这部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如今,正值中国社会转型,而农耕文明衍生的国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羁绊之时,姜戎终于为他这一部倾其半生心血的鸿篇巨制画上句号,最终完成了他再现“狼图腾”的使命,成为“有关狼的真理的终结者”。但是关于“狼性”与我国各个强盛朝代文化历史的联系仍存在一定的误解和误导,引起一定的争议和抨击。

拒参“茅盾奖”评选

2008年初,《狼图腾》入围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但是作者姜戎紧急取消了自己的获奖资格。

姜戎主要作品

《狼图腾》,《小狼,小狼》等。

姜戎补充介绍

  吕嘉民(笔名姜戎),汉族,1946年4月生于北京,籍贯上海。

  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后凭此作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2015年2月,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拍摄的电影版《狼图腾》上映,引发热议。

  人物经历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吕炳奎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建国后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后来,父亲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就任国家卫生部。姜戎跟随父亲迁居北京。

  “文革”初期,姜戎在自己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贴了第一张小字报,反对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因为这张达一万多字的小字报,姜戎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三人 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挨斗。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作组撤出,姜戎和同学们成立了“革委会”,20岁时他就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一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北京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1977年,姜戎曾经探访自己插队的锡林郭勒草场,整个草场,只剩下一块靠近边境的草场没有被破坏——它在边防公路外,文革时属于国防军事0,不让放牧开垦。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1979年4月,以较好的考试成绩以及一篇关于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于光远、-、张显扬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姜戎进入北京一所高校执教,从此潜心研究学术。

  《狼图腾》动笔于1998年,整个写作过程被他称为“核裂变”。在自己插队的经历和草原生活基础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中。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姜戎以7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8年,《狼图腾》已经签下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合约。已经在海外出版了意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种外文版本。

  主要作品《狼图腾》,《小狼,小狼》等。

  “姜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