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浦东新区名人

杜美如

杜美如人物照片

浦东新名人杜美如介绍

杜月笙与姚玉兰所生的长女

杜美如,女,杜月笙与姚玉兰所生的长女。她与父亲相处的主要时光集中在抗战期间及杜月笙1949年客居香港之后。她长年随夫婿蒯松茂旅居于约旦安曼,并在那里开了第一家中式餐馆“中华餐厅”,一开就是37年。

杜美如人物生平

解放前

1928年,杜月笙娶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京剧名伶姚玉兰为第四房妻,那时,杜月笙已经42岁了。49年,解放军节节获胜,当时年仅19岁的杜美如奉父亲之命去了香港,不久杜月笙携妻子一同来到了香港。

共产党曾邀请杜月笙回大陆定居,杜准备响应毛主席的邀请,决定回上海定居,托《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毛主席写回信,信写好后这位喝醉酒的朋友却装错了信封,把给毛主席的信错装到给蒋先生的信封里了。就这样,共产党没有看到杜月笙的回信,而蒋先生看到杜月笙有回归上海之意后很生气,这件事情留下了千古遗恨。

去台湾

杜月笙在上海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在香港时疾病缠身,日常生活还要靠朋友接济,1951年含恨去世。姚玉兰带着女儿杜美如等接受宋美龄的邀请去了台湾。

在一次舞会上,杜美如邂逅了台湾中校飞行员蒯松茂相爱成婚。1969年,杜美如随着夫君去了约旦,她的丈夫在约旦大使馆任军事参赞兼大使助理。约旦国王侯赛因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对蒯松茂夫妇说:许多国家首都都有中华菜馆,为什么安曼(约旦首都)却没有呢?1979年蒯松茂夫妇在安曼的第一家中华菜馆开张时,中国与约旦建交,五星红旗取代了青天白日旗.

杜美如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几十年来常常在睡梦中回到故乡,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后,才敢回来,但孩子小又忙于打理餐馆,直到2001年6月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当她跨出浦东国际机场的时候,她的第一感觉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不知道当她回到东湖路7号的老房子时,第二感觉第三感觉是什么?世事沧桑,人事轮回,叶落终须归根,可是,她还能回到她小时候的那片草地去吗?抚摸着老式家具上的木纹,她还能重新做回上海人吗?如果能够选择,她下辈子仍然要做上海人。

坐在东湖路7号“大公馆”门前的草地上,一边体味着老年杜美如的怀旧心情,一边在想,有多少年轻人在为成为上流社会人士奋力拚搏,为了在这样一个雍容华贵的餐厅拥有一席餐位而拚命赚钱。可是,在历史巨变的时候,首当其冲遭受离乡背景磨难的人就是这些上流社会的精英分子,世俗的富贵繁华恰如南柯一梦。

草地北侧的法式别墅就是大公馆了,门厅由两根爱奥尼克贺形的壁柱支撑着,拾级而上,再转个弯,走几级台阶,就是大客厅了,推开深色的大门,古董家具、瓷器、鲜花、烛台、壁炉和枝形吊灯,每一件翻新整修过的古老家具和装饰,都负载了它自己的小小故事。

现名大公馆的法式建筑是1921年造的,设计师是法国人,主人是犹太人。后来归属于杜月笙,传说杜月笙的门人做“航空彩票”发了财将这幢洋房买下,送给了主人。

解放后

东湖路7号一度是“苏联驻华文化代表处”的驻地,以后归市政府,有许多高级领导人在此下榻过。1972年,它是上海公报的秘密谈判场所之一,尼克松和周恩来在此会晤。APEC会议时,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选择在此开派对。2002年5月29日,高级会所餐厅“大公馆”重新开业。

一楼是酒吧,桌上插着一枝龟背和一枝白玫瑰组成的简约素雅的鲜花,最里面是摆了许多古董家具的雪茄吧。二楼和三楼的房间是餐厅,有一些老上海的名字,沙逊厅、礼查厅、哈同厅,二楼阳台上有几张散席,在这儿可以看见枯枯荣荣的草地,解读老洋房的种种风情。

杜美如个人经历

现年已八十好几的蒯松茂,是中国第一批到美国学开喷射机的少校飞官,1948年随国民党军去台湾,1967年被派任台湾“驻约旦大使馆”军事参赞。

杜美如回忆起开餐厅的缘由,是因在大使馆期间,与当时的约旦国王熟识,而国王家族对中华文化又一直情有独钟。在蒯松茂退休前的一次闲聊中,国王问蒯松茂,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有中式餐厅,约旦却没有。蒯松茂回到家与杜美如讨论后,决定退休后干脆就继续留在约旦开餐厅。

“几年前,一直想把餐厅卖了,回乡好好养老过日子。但我那蒯老头子就像工作狂似的,每天闲不下来,什么事都要自个儿做,也没有个可以接班的。”杜美如虽年事已高,说起话来却是中气十足、思绪清晰。

杜美如的母亲是名伶姚玉兰,平时在家的时候,杜美如也会哼唱几段,“但没有白,也没有演,这里也没有人可以陪我唱、给我问,只好自个儿摸索曲调,很多都忘了。”不过,蒯松茂和杜美如夫妇,在安曼当地华人区名气颇大。

杜美如直说约旦的天气很“滑稽”,日夜温度可以差上十六、七度,但不知不觉地也在那里待了40年。问她入了约旦籍没,她嚷着:“我才不要做阿拉伯人哩!我现在出境、回乡都还是用台湾‘护照’”。2001年,她再回到上海时,还办了台胞证。

“我20岁时离开上海老家,相隔了50多年,才又回到上海去。”杜美如的声调低了许多,叹气的次数也增加了。回想当年父亲杜月笙最遗憾的两件事,杜美如说,其一就是当年父亲资助蒋中正打日本人、打军阀,后来儿子杜维籓却被蒋经国给抓去关了两个多月,气得杜月笙的气喘自此愈来愈严重,病情没再好过。第二件事,就是当年随着国民党先退到香港,杜月笙原本打算带着一家大小移居到法国去,但因身边仅留下10万美元,托人处理护照时,当局却告知要15万美元,杜月笙因此放弃这个念头,继续留在香港。

1951年,杜月笙逝世后,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某天接到宋美龄的电话,邀请她到台湾定居。姚玉兰于是带着儿女及杜月笙的灵柩坐船到台湾,并将杜月笙葬于汐止。

杜美如的各房兄弟姐妹们,还健在的已寥寥可数,除了移居加拿大的弟弟杜维善外,在台湾的仅剩妹妹杜月霞其他虽还有一两个异母的弟弟在,但也没有联络了。杜美如每年除了会到美国去探望大儿子和大女儿两家人外,也会抽个几天回上海去看看那里改变得太多、太快了。”杜美如说,“等到餐厅易主的事告个段落,老两口还是决定要回到台湾”。

杜美如补充介绍

  杜美如,女,杜月笙与京剧名伶姚玉兰所生的长女。

  解放前东湖路叫杜美如路,知道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人比知道他的女儿杜美如的人要多得多。

  1928年,杜月笙娶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京剧名伶姚玉兰为第四房妻,那时,杜月笙已经42岁了。49年,解放军节节获胜,当时年仅19岁的杜美如奉父亲之命去了香港,不久杜月笙携妻子一同来到了香港。

  不久,杜月笙携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一同来到了香港。过了两年多,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姚玉兰应宋美龄的邀请带着杜美如姐弟俩去了台湾。1955年,杜美如嫁给了当时的台湾中校飞行员蒯松茂。

  1969年,杜美如随夫君去了约旦。在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建议下,1979年蒯氏夫妇在安曼开了约旦历史上第一家中餐馆。餐馆的生意很好,而且蒯松茂夫妇已经习惯了约旦的生活方式,他们就留了下来。

  “杜美如”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