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蓬莱区名人

于连泉

于连泉人物照片

蓬莱名人于连泉介绍

中国京剧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

于连泉(1900年8月21日一1967年1月9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

名桂森,字绍卿,艺名筱翠花,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

于连泉人物生平

于连泉(1900年8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七月廿七日—1967年1月9日农历丙午年冬月廿九日 )

京剧演员,工花旦,擅演泼辣旦,工尤佳。原名桂森,字绍卿,艺名筱翠花,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他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因替人扮演《三疑计》的丫环翠花,演得非常出色,萧长华就把剧中人的名字加上一个“筱”字,作为他的艺名“筱翠花”。 出科后搭入斌庆社科班演戏,先后与尚小云、杨小楼、余叔岩合作演出,后又自己挑班。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郭际湘、王瑶卿学艺。他所演刺杀旦一类剧目,继承了路三宝的艺术风格,兼融诸家之长而有所发展,自成一派。于连泉功底深,戏路宽,善于运用眼神,做功身段刻意求工,神态举止俱有法度。中年时嗓音变为沙中带哑,但念白仍能送远响堂,饶有韵味。擅演《花田错》《鸿鸾禧》《坐楼杀惜》《战宛城》《阴阳河》《红梅阁》《挑帘裁衣》《打樱桃》《荷珠配》《一匹布》《小放牛》等。他丰富了“蹉步”、“赶步”、“云步”、“倒步”、“碎步”等花旦步法。《红梅阁·阴配》一折中的“魂步”即各种“?步”的组合,飘洒轻盈,婀娜多姿。弟子有毛世来、陈永玲等。曾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著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

艺术经历

他九岁入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河北梆子、京剧青衣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连字科,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因替人扮演《三疑计》的丫鬟翠花,演得非常出色,萧长华就把剧中人的名字加上一个“筱”字,作为他的艺名“筱翠花”。他从田桂凤、路三宝、侯峻山、余玉琴、王瑶卿都学过戏,博采众家之长,以擅演花旦戏著称。他会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1918年出科后,他搭入斌庆社演戏。后来曾辅佐尚小云,并参加尚派新戏《婕妤熊当》《白兔记》等演出。他也和杨小楼演过《东昌府》《战宛城》,和余叔岩演过《坐楼杀惜》《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等。最后,自己组班,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声誉大振。新中国成立后,于连泉曾担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他曾在荣春社担任教师。

于连泉主要著作

他不断总结舞台经验,丰富了传统戏曲的磋步、赶步、云步、倒步、

碎步等花旦步法,并在跷工的基础上创造了“魂步”。著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

于连泉补充介绍

  于连泉(1900—1967)原名桂森,又名树德,字红霞,号绍卿,又号霭芬。艺名“小翠花”。登州(今蓬莱市) 人。京剧演员。7岁入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主持的鸣盛和科班,学青衣花旦,兼唱河北梆子及京剧,艺名“小牡丹花”,学名盛琴。科班停办后,转入北京富连成科班专习京剧,得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师传授,萧长华为其取艺名“筱(小)翠花”。出科后,又向著名旦角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王瑶卿等学艺,博采众家之长,以擅演花旦戏著称。他会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曾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尚小云等在北京、上海、山东、汉口等地演出。中年时嗓音欠佳,但念白仍饶有韵味,做工细腻,工尤佳,身段挥洒自如, 善于运用眼神传达人物思想感情。 擅演《打樱桃》《荷花配》《梅龙镇》《红梅阁》《小放牛》《坐楼杀惜》《鸿鸾禧》等剧。昆曲《思凡》《春香闹学》等亦称拿手。新中国成立后,于连泉曾担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他不断总结舞台经验,丰富了传统戏曲的磋步、赶步、云步、倒步、碎步等花旦步法,并在工的基础上创造了“步”。著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

  “于连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