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名人姚琪介绍
姚琪(1920—1944),男,原名姚世卿,蓬莱县(今烟台市蓬莱区)马格庄中村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参加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保卫大队中队长、胶东军区五旅十五团(后改为十四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主任等职。
姚琪人物生平
姚琪,原名姚世卿,1920年出生,烟台市蓬莱区新港街道中村人。少年时期就读于二刘家启明小学,毕业后考入蓬莱县立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放弃学业,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参加了中共蓬莱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日民主政府保卫大队中队长、胶东军区十四团一营营长、十四团参谋主任等职。
1941年初冬,在袭击驿道敌据点战斗中,时任胶东军区五旅十四团一营营长的姚琪带领1名副营长、3名副连长化装成农民深入敌据点侦察,并提出奇袭驿道据点的作战方案。在姚琪的带领下,攻克敌碉堡1座,并缴获九二重机枪1挺,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42年,胶东军区五旅在平南执行任务时,姚琪带领一营战士深入敌人腹地,在地形和民情不熟的情况下,追击赵保原部队200余里,使敌人横尸遍野,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3年7月,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和姚琪带领十四团一营从平度出发,经高密县,过胶济铁路,通过敌人碉堡林立的封锁线,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打通胶东与滨海区通道的任务。随后,在转回胶东路上的一次战斗中,姚琪又带领战士击溃伪军5个营,俘敌300多人,毙敌100多人。
1944年8月13日,姚琪和郝斌受胶东军区派遣,与盘踞蓬莱县城的伪军大队长郝铭传谈判。谈判中,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姚琪和郝斌坚持“伪军必须接受改编,伪军中队长和伪区长以上人员在‘三井’、‘三菱’洋行的存款必须交我北海银行”等谈判条件。郝铭传见无利可图,便背信弃义,将姚琪等扣押刑审,企图得到情报。审讯中,姚琪大义凛然,痛斥郝铭传投靠日军、祸国殃民的罪行。20余天后,郝铭传将姚琪和郝斌等押到北门里西边城墙根下活埋。临就义前,姚琪等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牺牲时,姚琪年仅24岁。
姚琪主要事迹
1941年春,姚琪带人在木基迟家一带,截击了敌人3辆汽车,并就地销毁。郝铭传知道是姚琪所为,派人将姚琪的父亲捉到城里,扬言不赔汽车不放人。姚琪的母亲变卖了所有的金银首饰,又从亲戚朋友家借来一部分钱,托人交上赎金才把父亲救了回来。
1941年初冬,胶东军区十四团接受了袭击驿道据点的任务,团里指示姚琪所在的一营侦察敌情。姚琪接受任务后,组织人化装成修炮楼的民夫,混入敌据点进行侦查,并很快把驿道据点内的敌人力量、枪支数量、通讯、布防以及敌人的活动规律一一摸清。随后,姚琪提出了奇袭驿道据点、夺取重机枪的作战方案。一天晚上,姚琪带领二连潜入预定地点埋伏,天刚蒙蒙亮,化装成村民的几个情报员拿着“平安无事”的条子向据点内敌人报告,据点里的“内线”打开通向碉堡的一个小门,姚琪带人迅速占领小门两侧,封锁敌人的出口,掩护突击队占领碉堡。这时,据点里的我方4个“内线”炊事员从院墙上通过绳子往上吊菜篮子,故意将菜篮子掉进壕沟里。我方战士3人假装进壕沟拣菜篮子,迅速冲进其中一个碉堡,里面的敌人还没起床就被消灭了,战士们随后抬起重机枪冲了出去。枪声惊动了周围的敌人,敌人拼命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到天亮时,掖县城的日伪军赶来增援,我军随即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我军攻下敌碉堡1个,并消灭碉堡里的全部敌人,缴获九二重机枪等一批战利品。
在1942年五龙河战役中,追击赵保原部先头部队的任务交给了姚琪所在的一营。当时在敌人腹地作战,面临着地形复杂、民情陌生、追击距离远等很多困难,姚琪坚定地表示,虽然困难大,但我们有吃苦耐劳和顽强作战精神。他带领部队日夜兼程,穷追不舍。敌人逃到姜山镇时,从群众手里抢的东西,在混乱中被丢的遍地都是。姚琪命令部队不要捡敌人丢的东西,继续追击。当天天黑,敌人在大沽河东岸进行防御,妄图利用渡口设防阻止我追击部队。第二天拂晓,姚琪亲自组织指挥,迅速突破防线,迫使敌人当晚逃到莱阳城投靠日寇。第三天上午,敌人从莱阳城向团旺方向逃窜。姚琪带人在五龙河东岸占领有利地形迎击敌人。敌人先头部队进入我阵地前沿后,姚琪当即命令部队向敌人开火,并发起冲锋。在轻重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部队冲入敌阵,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敌人乱作一团,争相逃命,赵保原的坐骑也被打掉了,战场上敌人横尸遍野,赵保原及其残部狼狈向其老巢万第方向逃去。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到处修据点,封锁交通要道,分割我抗日根据地。特别是胶东与滨海抗日根据地相距三、四百里,中间隔着胶济铁路,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广大地区都被日伪军控制,给两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造成很大的困难。1943年7月,山东军区指示胶东军区,迅速派部队打通胶东与滨海地区的联系。
7月20日,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带领十四团一营营长姚琪、教导员鲁泉率队从平度出发,经高密县境跨过胶济铁路,通过碉堡林立的封锁线,向滨海地区挺进。一路上,姚琪既做军事指挥,又做政治工作,带领部队依靠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一面战斗,一面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每到宿营地,各个连队都在驻村做宣传工作,告诉群众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军民是一家人。当一营到达山东军区驻地时,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召开了欢迎大会,热情地赞扬一营的干部、战士年青有才干,能吃苦,能打仗,出色地完成了打通胶东与滨海区通道的任务。当一营返回胶东时,在诸城县东南地区遭到伪军李水平部的阻拦,姚琪果断指挥,一举击退敌人,随即急行40多公里后夜宿于官庄。经一天半的行军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很快进入了梦乡,正当战士们睡得正酣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枪声。姚琪当即部署一、二连顶住敌人,三连掩护干部和物资到东北方向隐蔽待命。当一、二连的两个排猛烈向敌人出击时,敌人掉头就跑,姚琪命令一、二连全部和三连一部迅速投入战斗。正打得激烈的时候,北边的敌人反扑过来,这时,一、二连从东、西两个方向把敌人拦腰斩断,顿时敌人乱作一团,四处溃退,我军转入追击,二连一个排对敌人穷追不舍,缴获了1挺勃朗宁轻机枪。这次战斗,姚琪以一个营击溃了伪军5个营,俘敌300多人、毙伤数百人。
姚琪不但善于作战,而且处处关心战士,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1943年冬季整训,他看到许多战士腰痛、睡眠不足,便反复思考其中的原因。他带着问题深入到班里,与战士同吃同住。最终发现,原来是战士的棉衣、棉被太薄,每个战士只有2斤铺草,加上生活艰苦,训练紧张,才出现腰痛、睡眠不足的现象。在团的党代表会议上,他把了解到的情况做了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建议每人增加铺草1斤,过冬时棉衣、棉被适当增加棉花,还希望军区后勤部长下连队体验生活。参加会议的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区政委林浩,表扬了姚琪这种深入连队体验生活,解决战士困难的精神,当即批准了姚琪的建议。
1944年初秋,胶东我军对敌发动攻势作战,展开了局部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时任团参谋主任的姚琪,积极协助团首长策划、部署战斗任务。不久,上级命令姚琪和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郝斌等与蓬莱城伪军头目郝铭传谈判。8月的一天,姚琪给老家捎信,说他在于仲淑家,叫他妈妈前来一趟。他妈妈急忙赶到于家,见到了姚琪。姚琪将准备与郝铭传谈判一事向母亲讲了。他母亲非常担心,知道郝铭传诡计多端,反复无常,心中有些不愿意。姚琪看出母亲的心思,就劝慰说:“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又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深明大义,知道儿子为人民事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就不再阻止了。不料,这次见面竟是母子的最后诀别。谈判中,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姚琪和郝斌坚持“伪军必须接受改编,伪军中队长和伪区长以上人员在‘三井’、‘三菱’洋行的存款必须交我北海银行”等谈判条件,郝铭传见无利可图,便背信弃义,将姚琪等人扣押,进行刑审,妄图获得我党军事情况。姚琪等痛斥郝铭传投靠日寇、祸国殃民的罪行,不久,郝铭传将姚琪等人押到北门里西城墙根活埋。临就义前,姚琪等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时年仅24岁。
姚琪后世纪念
1945年8月,蓬莱城解放。不久,人民政府找到了姚琪等烈士遗体,安葬在蓬莱阁前。为纪念革命烈士,蓬莱县政府将二区命名为姚琪区,将城里一所小学命名为姚琪小学。
2020年9月4日,蓬莱区举行姚琪烈士塑像揭幕仪式暨蓬莱姚琪学校开学典礼,区政府副区长隋玉娜出席活动,为姚琪烈士塑像揭幕。隋玉娜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之所以用姚琪烈士的名字为我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命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抗日英雄姚琪烈士也曾在这所校园——“蓬莱县立中学”学习过,另一方面更是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使命,发愤图强,用实际行动将烈士精神发扬光大。
姚琪补充介绍
姚琪(1920—1944)原名姚世卿。蓬莱县(今蓬莱市)马格庄中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2月参加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保卫大队中队长、胶东军区五旅十五团 (后改为十四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主任等职。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1944年8月13日,姚琪和郝斌受胶东军区派遣,与盘踞蓬莱县城的伪军大队长郝铭传谈判。郝铭传出尔反尔,将姚琪等扣押刑审,企图得到情报。姚琪大义凛然,痛斥郝铭传投靠日军、祸国殃民的罪行。20余天后,郝铭传将姚琪和郝斌等押到北门里西边城墙根下活埋。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烈士,蓬莱县政府将二区命名为“姚琪区”,将蓬莱城里的一所小学命名为“姚琪小学”。
“姚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