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名人羊欣介绍
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晋宋时期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吴兴太守王献之外甥。
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辅国参军,迁后将军(司马元显)舍人。桓玄辅政,授平西主簿,参预机要事宜。义熙年间,得到太尉刘裕的信任,历任右将军(刘藩)长史、中军(刘道怜)谘议参军,出任新安太守。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刘宋建立后,历任临川王(刘义庆)长史,庐陵王(刘义隆)车骑谘议参军、新安太守、义兴太守,授勋中散大夫。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贴》《大观帖》《闲旷帖》等,与同时代书法家薄绍之并称“羊、薄”。
羊欣人物生平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权,做过黄门郎。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羊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吴兴太守,很赏识他。王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羊欣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王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羊欣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每回要羊欣写字,往往辞谢,不遵命。元显愤怒,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
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座席更换服装。然后接见。当时谢混的族子谢灵运在座。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宰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漥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刘裕的信任重用。刘裕对谘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立即下书,以羊欣补右将军刘藩司马,又转为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又出任新安太守。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刘义隆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归家。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又擅长医术,撰《药方》十卷。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刘裕、刘义隆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遗憾。如果不是探访省问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出行一定是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羊欣轶事典故
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跟随王献之学书法,隶、行、草书都很不错,名重当时,被评为“一时绝妙”,“最得王体”。当时有一句流行的俗话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但是,和王献之书相比,差距其实是很大的。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评羊欣书最为精彩,他说:“羊欣书如大家殚女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羊欣史籍记载
《宋书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字敬元,泰山郡南城人(今山东平邑魏庄乡南武城)也。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赏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撰有《采古来能书人名》《续笔阵图》一卷。传世书迹有《暮春帖》,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羊欣书法作品
唐张怀瓘《书断·书断中》称“师资大令,时亦众矣,非无云尘之远,如亲承妙首,入于室者,唯独此公,亦犹颜回之与夫子,有步骤之近。”沈约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谓独步,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由于其举止羞涩,终不似真,故有“婢作夫人”之诮。“撰有《采古来能书人名》《续笔阵图》一卷。传世书迹有《暮春帖》,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羊欣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帖》《大观帖》《闲旷帖》等。
羊欣补充介绍
羊欣(370—442年),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人。南朝宋著名的书法家。
羊氏为泰山名门望族。羊曼、羊续、羊秘、羊固、羊绣、羊祜等,都是羊氏家族的著名人物。这个家族“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晋书·羊祜传》)羊欣属于羊祜的伯父羊秘的一支。父亲羊不疑。羊欣随家族南渡后,历仕晋、宋(南朝)两朝。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卒于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享年72岁。
羊欣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与邱道护同受王献之的笔法,而尤得王献之亲传。在王献之的作品中,凡是风神怯而瘦者,往往出自羊欣的手笔。因此,羊欣的书法见重一时。可见,他又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艺术的优秀继承者。
羊欣善书,有家学渊源。羊氏家族世代擅长书法。“羊长和(羊欣的曾祖父)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诸羊后多知书。”(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北魏王愔在《古今文字志目》一书著录的书法家中就有羊忱、羊固,而羊欣之名尤著。南朝宋虞和《论书表》说:“子敬为吴兴,羊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入欣斋,欣衣白新绢昼眠,子敬因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宋书》、《南史》本传也载有此事,当袭用了虞和的记载。《宋书》和《南史》本传还说:“欣本工书,因此弥善。”羊欣在隶书、行书、草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书评中认为他与孔琳之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之后的两大书法家。羊欣尤善于隶书,自王献之以后,可以独步。时人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清人刘熙载认为:“王家,羲、献……为南朝书法之祖,其后擅名宋代莫若羊欣,实亲受于子敬。”(《艺概·书概》)当然,也有人贬低他的书法,说“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终不似真。”(袁昂《古今书评》)但这并不影响羊欣是祖述王氏书法的得力传人。只是,他“学其奇而不变”(项穆《书法雅言》)一味地摹仿,学皮毛而学不到筋骨,不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和开创自己的独立风格。由此羊欣虽然是临摹的高手,但终究没有跳出“二王”的圈子。由于创造性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体现不出艺术个性特点来,他的作品便不能算作上乘之作。窦暨《述书赋》说:“敬元则亲得法于子敬,虽时移而间出。手稽无方,心敏奥术。虚薄而不忘本分,纵横而粗得师骨。遇其合时,仿佛唐突。犹图骐骥而莫展,望真仙而非实。”
羊欣传世书迹,有草书《笔精贴》,收入《淳化阁贴》卷3中,清人严可均据此采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元朝文》“全宋文”卷22。另外,《曹娥碑》也被认为出自他的手笔。宋代有碑刻《爨龙颜碑》,方笔,楷书,略存隶意。清末人康有为称誉它“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广艺舟双楫》)。后世人把它与晋代的《爨宝子碑》合称为“双爨”。此二碑与北朝碑版、造像记书法的风格完全相同,当也系出自羊欣手笔。
此外,羊欣还是一位书法史家。羊欣编著的《古来能书名人录》(又名《采古来能书人名》,或作“王僧虔撰”,误),是最早的书法家评传。全书采录秦至晋历代书法家69人,历叙籍贯、师承以及所长书体等,叙事雅洁,对书史颇有研究。书中对王氏书法极为推崇,说王羲之“博精群法,持善草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说王献之“善隶草,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这些评论,都颇为中肯,表现了羊欣不仅书法艺术造诣精深,而且,书法评论也颇有见解,说明他十分重视艺术实践与书法理论的结合,使二者完美统一。
“羊欣”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