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龙口市名人

王汝起

王汝起人物照片

龙口名人王汝起介绍

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副师长

王汝起(1905―1940)又名坚,1905年生,山东省黄县(山东省龙口市)人。1923年随父逃荒到黑龙江宁安县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副师长、抗联第七军第一师师长、七军党委候补委员。

王汝起人物生平

1932年秋,组织红枪会,缴夺本村自卫团枪支,打击日军。1933年率红枪会会众500余人加入加入救国军第三旅,任第八团副团长,率部在宁安、敦化、额木等地对日作战。1934年2月率队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副师长。1938年任抗联第七军第一师师长。1939年3月,被选为七军党委候补委员。后率一师主力挺进抚远、同江,沿途攻击敌警察所、交通船、据点等,歼敌100余人,缴获甚多。1940 年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队长。同年5月21日,率60余名战士在大带河金家店秃山头伏击日伪军运粮队时牺牲。时年35岁 。

王汝起人物事迹

1923年,他的家乡发生特大水灾,百里荒芜,哀鸿遍野。全家只好背井离乡,逃荒来到黑龙江省,在宁安县长岭子落了户。在那里,他们刨了两垧荒地,生活才算有了一丝希望。这时王汝起暗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力气和一手好庄稼活,干出个好日子来。但九一八事变打碎了王汝起的美好愿望。有一天,他父亲借别人的马车去卖柴,不料途中遇上日军抓车,马受了惊,把他父亲活活地轧死在车下。国难家仇,使王汝起的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烈火,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这时,他萌生出建立武装以反抗日寇的念头。

王汝起没有文化,也没打过仗,在组织队伍上,他利用传统的农民结社的方法,走亲访友,组织农民。1932年秋,他在宁安西北区组织了几十人的“红枪会”。会员们在王汝起的宣传教育下,都怀着一颗忠心报国之心,誓死要赶走侵略者。

这支刚刚组成的队伍最缺少的就是枪,开始一支枪也没有,有的只是大刀,长矛等。

后来,王汝起在闫家油房弄来一个二人抬的土炮。他带领队伍,就用这门土炮,缴了本村自卫团的械,从而获得了一些枪支。有了枪,他们心里有了底,胆子也随之壮起来了。因此,他们开始想找日军较量较量。正好有一部分日军在南湖头修筑铁路。王汝起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决定去打这伙日本侵略军。但他又考虑,日军枪械精锐,想用土枪土炮取得胜利是不容易的,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他指挥队伍先悄悄地包围了敌人,然后突然放起土炮。土炮一响,日军惊恐万状,不知所措,都趴在地下不敢抬头。这时,王汝起趁机带领队伍猛冲上去。敌人被这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了阵脚,纷纷溃败。此战,七个日军被打死,会员们却无一伤亡。同日军首次交战取得了胜利,使王汝起和会员们十分振奋。接着他又带队截击了敌人的汽车、攻打了宁安县城,在由敦化去图们的铁路线上还伏击了日军列车。他们打死了不少日本兵,缴获了10多支枪,还活捉了敌军五人。一连串的胜利,使“红枪会”威名远震。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很多有志抗日之士,还纷纷前来投靠,队伍很快发展到500多人。

但王汝起很快意识到单靠红枪会的几百人,是无法消灭强大的日本侵略军的。这时,整个东北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燃遍白山黑水。王汝起振奋于大好形势,很快寻找到加盟之路。1933年,他率领“红枪会”加入救国军第三旅,编为第八团,他任团长。从此,王汝起率领部队开展了更大范围的革命斗争。以镜泊湖为中心的宁安、敦化、额木等经常出现他们痛打日本军的身影。

不久,由于艰苦的环境和日军的残酷“讨伐”,救国军先后溃散。一些自发参加救国军的队伍,有的投降,有的解散,有的占山为匪。但是,王汝起没有被吓倒,仍然带领队伍坚持着反日斗争。正当王汝起孤军奋战,苦无外援时,1934年2月,党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成立了。王汝起仿佛又见到了曙光,找到了亲人。他毫不犹豫地率队加入了同盟军,活动于吉东、东满等地。1935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王汝起所率部队被编为第一师第三团,他任团长。从此,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新的抗日救国道路。

长期斗争实践和党的帮助教育,王汝起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从过去自发的、盲目的抗日救国思想中走出来,看到党的反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威力,看到党时刻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看到党领导的军队出生入死的战斗精神。所有这些,给他注入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力量,马列主义开始成为他的信仰。他不但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注意用党的主张与思想来建设军队。1935年4月,他所率部队在庙岭击溃了数倍于我的日伪军,击毙日军七名,打伤12名,获枪7支,充分显示了这支抗联队伍的巨大潜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王汝起部迅速的成长起来,与日军激战数次,均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王汝起本人进步更快,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坚强的革命战士。1935年冬,王汝起经团政委伊俊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定地向党表示,要“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

王汝起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摘掉文盲帽子,看懂党的文件,更好地为党工作,他下决心学文化。纸和笔成了与他朝夕相伴的朋友。艰苦的革命战场成为他孜孜以求的学校。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途中,只要一有空,他就读、就写。一年多的虚心请教的刻苦学习,他已经掌握了2000多字,可以阅读文件和书报,并能写简单的作战计划和工作报告了。文化视野开阔了,他的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更加提高和开阔了。

从1935年开始,日军对宁安区的统治更加残酷了,在军事上采取了长期的不间断的“讨伐”,大批“讨伐”队经常活动在游击区和交通要道;在经济上实行封锁政策,不准群众给我军送衣送粮,不许商店多卖一尺布、一斤盐;在宁安各村屯以抓“共产党”和“反满抗日分子”为名,大肆捕人;还强迫各村百姓修筑集团部落,实行空前的白色恐怖,妄图将我军困死在山里。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第五军根据吉东特委的提议和1935年军事斗争的经验,于1936年2月初制定了1936年军事行动计划:军主力部队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王汝起率第三团同军部一起,为侧应、掩护第一、二师主力部队向道北转移的行动,在道南加紧活动。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王汝起率部多次给日伪军以重创。先是打散了宁安卧龙屯集团部落,将马莲河自卫团缴械,得步枪40余支,枪毙了叛徒苗德才和花特务。紧接着,王汝起率队又一鼓作气,在宁安烟筒沟伏击了伪森林警察队,在三道河子俘虏了伪军一个连,缴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二挺,子弹4万余发。这一连串的胜利,补充了部队的军事装备,有力地配合了其他师团的军事行动。8月以后,王汝起、伊峻山又率部转战于牡丹江地区。在当地群众和反日山林队协助下,在贝家烧锅、大洼、洋草沟等处多次与日军遭遇,给敌人以沉重打击。9月末,又与由五虎村横渡牡丹江的第二军二师五团返回宁安地区的部队共同活动,驰骋在海林西北各地。

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一心一意地进行抗日活动,王汝起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山东老家。同时,他又动员自己的二弟参加了抗日联军。1936年冬,一天,王汝起带领30多人去执行任务,队伍行至洋草沟,天刚蒙蒙亮,村里自卫团看不清我方是什么队伍,由于没有经验,顿时慌乱起来。王汝起的二弟不幸中弹牺牲,王汝起万分悲痛。当自卫团认出是王汝起带领的抗日队伍时,便马上停了火,自卫团长跑到王汝起跟前慌忙道歉,说他们不知道是抗日的队伍,错把王汝起他们当成了土匪。战士们胸中燃起了为王汝起二弟报仇的怒火,非要枪毙自卫团两个人不可。这时,王汝起理智超越了感情,强压怒火,上前制止住战士们。他知道,自卫团是党要争取的对象。他从维护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出发,说服了自己的战士。他向战士们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家都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侵略者!枪毙了他们两个,就一下少了三个中国人,减少了抗日力量。”接着,他向自卫团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劝他们协同抗日联军。这件事,在队伍中影响很大;大家都很钦佩他顾全大局,时时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的高尚品德。

1937年2月以后,除道南部分留守部队外,第五军各部队先后都集结在牡丹江地区。4月间,王汝起率第三团和方振声团长率领的第二军一师五团一起,从道南来到牡丹江地区三道通。在整顿队伍之后,王汝起调任第五军二师副师长。他同师长王光宇一起,率领五军二师四、五团活动在依兰、桦川、富锦、宝清、同江等县,与日伪军进行英勇的战斗。

1938年1月,为了加强抗联第七军的领导力量,王汝起被调到第七军,任第一师师长。第七军原本就比较复杂,这时,在日军的调拨离间下,第二团部分人产生了动摇思想。第二师师长邹其昌也勾结日本特务企图带10余名警卫人员叛变投敌。第一、二师会合后,王汝起经过调查研究,马上着手整顿部队。在思想上,他教育干部战士树立抗日信心,清除部队中的动摇情绪;在组织上他团结有志青年,努力清除队伍中的不安定分子;在军事上,他抓紧一切空隙时间,带领干部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在生活上,他吃苦在前,处处关心战士。在他的努力下,一师很快地扭转了局面,使全师士气为之大振。与此同时,他同第二师师长邹其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了他们的叛变阴谋,并帮助第二师整顿了队伍。从而,巩固、加强了抗联第七军这支抗日武装力量。

颇有远见的王汝起夏天就考虑到部队冬季给养问题。他先派几十名步兵和部分骑兵到饶河沟里、半截林子等地,积极筹备粮食并储存在山里。7月,他又率队攻打几处“集团部落”,解决了部队急需的给养和服装等物品,从而使这支抗联队伍总算度过了1938年漫长而严寒的冬天。

1939年3月,第七军党委于虎林土顶子召开会议,王汝起被选为军党委候补委员。这时,日军加紧进行归屯并户和经济封锁,断绝我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和经济来源,企图把我军消灭在他们的包围圈中。我抗日联军陷入时常断饮、食不果腹的艰苦境地。为了改变被动局面,王汝起毅然决定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到抚远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他亲自率领第一师部分队伍,向抚运、同江等地挺进。队伍开到窝通,首先打下窝通警察所,接着攻进果夫镇,尔后又袭击了敌人的交通船。这接连不断的胜利,使敌人大为惊恐,马上派出大批兵力前来“围剿”。这些敌兵驻扎在杨木林子,而王汝起所带的部队就住在离杨木林子仅有十来里的小村庄。于是,王汝起根据自己兵力不到敌人一半的情况,决定夜袭敌营。一天夜里,麻痹大意的敌兵高枕无忧地睡着了,当我军接近敌营时,他们还做着美梦。突然枪声大作,敌人惊慌失措,东钻西窜。王汝起指挥战士们勇猛冲杀,很快将100多敌兵全部消灭,还缴获50多支步枪和大批粮食等。

杨木林子这一漂亮的歼灭战结束后,王汝起趁热打铁,又带队攻打抚远县的抓吉镇。抓吉镇三面环水,只有一条路能通镇里,镇内敌人兵力又较集中。再加上我军对敌人兵力部署和地理情况不熟,硬攻是很困难的。王汝起先把队伍带到离镇30多里地的一个村子里住下,边向群众了解情况,边研究作战方案。当他听说抓吉镇因为周围水大,经常出现大雾时,眼前突然一亮,计上心头:借雾攻城。一天早晨,大雾弥漫,远山近树都被笼罩在雾气中。王汝起兴奋不已地告诉大家:“我们有雾朋友来了。”不料,天不作美,队伍正走到半路上,大雾却消散了。这时队伍离城只有10多里,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情况紧急,是进还是退?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王汝起身上。王汝起思考片刻,当机立断。选出20多个小伙子组成“奋勇队”,换上伪军服装,高举着“满洲国”的旗子,从容地向抓吉镇走去。王汝起带领队伍进了城,直奔警察所。愚蠢的敌人丝毫没料到抗联部队已经走到身边,直到他们被缴了械,才如梦初醒。这次战斗,二名日本兵被打死,30多名警察全被缴械,还缴获3000多发子弹和一批军衣。王汝起这个漂亮的疑兵之计,使我军没伤一兵一卒,就把抓吉镇巧妙地打下来了。

1940年春,抗联第七军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王汝起任支队长。从此,王汝起和政委王效明带领第二支队全体战士,以更加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意志,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克服军需供应几乎断绝的困难,奔波于乌苏里江左岸,穿梭在完达山脉之间,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同年5月21日,王汝起率领40余名战士前往大带河袭击伪军伐木场。途中,与敌人遭遇,王汝起立即选择有利地形,做好了战斗准备。战斗打响了,王汝起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经过一天的激战,数倍于我的日伪军死伤惨重,我方还缴获二挺轻机枪。可是,就在战斗接近胜利的时候,王汝起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悲痛万分的战士们眼含热泪,把他们可敬可爱的好领导、好战友王汝起烈士掩埋在战地的山坡上。

王汝起补充介绍

  王汝起(1905—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

  又名王坚。出生于山东省黄县王家茧坡。因家境贫困未能读书,从小帮助家里种地,13岁时给地主家放猪、放牛贴补家用。父亲失业后,1923年全家背井离乡,逃荒到黑龙江省宁安县长岭子落户谋生。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宁安县,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王汝起的父亲惨死在日军的车轮下,国难家仇,激起了他对日寇不共戴天的仇恨。这年秋,王汝起在宁安西北区组织了几十人的“红枪会”,发誓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直至把他们赶出中国。他率队缴了本村自卫团的0,袭击筑路的日军,伏击日军列车……一连串的胜利,使“红枪会”威名远震,王汝起也成为闻名吉东地区的“王0师”,他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五百多人。

  1933年,王汝起率领“红枪会”加入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第三旅,被编为第八团,他任团长,率队活动在宁安、敦化、额木等地打击敌人。救国军溃散后,1934年2月,王汝起率队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

  1935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王部被编为第一师第三团,他任团长。这一年,他率队与日伪军激战数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血与火的洗礼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坚强的革命战士。同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开始,日军对抗联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经济-。1936年1月,王汝起执行五军党委决定,率三团掩护第一、二师主力部队向道北转移。4月间,他率队破坏了宁安卧龙屯集团部落,缴了马莲河自卫团的械,得步枪四十余支,处决了叛徒特务。5月间,在宁安烟筒沟伏击了伪森林 队。6月在三道河子缴了伪军一个连,得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两挺,子弹四万余发。1937年4月,王汝起任五军二师副师长。1938年1月,调到七军任一师师长。

  1939年3月,王汝起被选为军党委候补委员。他率队向抚远、同江等地挺进,先后打下窝通 所、果夫镇,袭击敌人的交通船。7月25日,王汝起率一师战士身着伪军的服装,智取抓吉镇,三十多名伪 被缴械。8月16日,王汝起率一师夜袭杨木林子,毙敌四五人,俘虏二十多人,缴获四五十支步枪。在七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王汝起率一师同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1940年春,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极其艰苦的时期。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抗联七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支队。王汝起任支队长,从此,第二支队在王汝起、队长王效明的率领下,冲破敌人的严密-,克服供应几乎完全断绝的种种困难,转战于乌苏里江沿岸和完达山崇山峻岭之间,与日寇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0年4月10日,周保中、王汝起等人研究制定了二支队游击活动计划,决定王汝起率一大队到大旗杆、同江和富锦边界处活动。5月,王汝起率队开赴大旗杆。他了解到,大岱河驻有四十多名伪 ,他们每天巡逻到秃山头附近,监视伐木工人为日本人开采这里的珍贵木材——红松。王汝起决定在秃山头东南方离大岱河十余里的树林里设埋伏,袭击这股敌人,以解决部队急需的弹药和给养。

  1940年5月21日,13名伪 进入了抗联战士的伏击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打死敌人八名、打伤一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十余支、子弹千余发。激战中,王汝起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王汝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