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名人孙敬良介绍
孙敬良,男,汉族,1930年7月14日生于山东莱州,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上海航天局研究员。
1947年,孙敬良在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公司工作;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50年—1951年,在空军锦州第三航校担任翻译组组长;1951年—1958年,获得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58年—1961年,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行政组长;1961年—1962年,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七室任副主任;1962年—1965年,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副主任;1965年,在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二十一所任副所长;1965年—1967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二十一所先后任副所长、副厂长;1967年—1970年,在上海机电二局二十一所任副主任;1970年—1978年,在上海新新机器厂任生产组副组长;1978年—1983年,在上海航天局总师室任副总工程师;1983年—1989年,在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任副主任;1989年—1993年,担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敬良长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及运载火箭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
孙敬良人物经历
1930年7月14日,孙敬良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
1947年1月—1947年8月,在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公司工作。
1947年9月—1950年3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0年3月—1951年8月,在空军锦州第三航校担任翻译组组长。
1951年9月—1958年3月,在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飞机与航空发动机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58年3月—1961年3月,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行政组长。
1961年3月—1962年4月,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七室任副主任。
1962年4月—1965年4月,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副主任。
1965年4月—1965年7月,在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二十一所任副所长。
1965年7月—1967年1月,在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二十一所(新新机器厂)先后任副所长、副厂长。
1967年1月—1970年5月,在上海机电二局二十一所任副主任。
1970年5月—1978年5月,在上海新新机器厂任生产组副组长。
1978年5月—1983年8月,在上海航天局总师室任副总工程师。
1983年8月—1989年6月,在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任副主任。
1989年6月—1993年5月,担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孙敬良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孙敬良院士主持了多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改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孙敬良主持研制的“风暴一号”改进型火箭在198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实现“一箭多星”的国家。
1979年,孙敬良提出总体方案优化设计原则,使运载能力超过中国国外同类火箭的水平。
1982年,孙敬良提出并主持实施独创性的全动力系统冷流试验方案,攻克了大型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技术关键。
1984年,“长征四号”甲火箭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需要对火箭三级动力系统进行热试车考核,孙敬良带领队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制定有效预案,确保热试车一次成功。
1991年,孙敬良组织研制出运载能力大、入轨精度和可靠性高而单位质量有效载荷发射费用低(即经济性好)的二级火箭。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96年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5年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部级一等奖
1991年
长征四号A型运载火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9年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部级一等奖
1985年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5年
长征四号甲二级发动机FY-23B
部级一等奖
1985年
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78年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其改型的研制
全国科学大会奖
年份
荣誉称号
1984年
部级一等功
1984年
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87年3月
1986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7月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3年4月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奖
1993年9月
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突出贡献个人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上海市第三届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个人
1997年12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孙敬良人物评价
孙敬良为1984年成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做出重要贡献,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上海科技党建 评)
和很多老科学家相比,孙敬良院士并没有很强的“气场”,也没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老航天人,就像一块其貌不扬但工艺精湛的机械手表,让人感觉可信、可靠 。(《新闻晚报》 评)
孙敬良院士是最早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技专家之一,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已为之奋斗拼搏了一生。如今,这位古稀老人,仍以他那硬朗的身子,清晰的思路,为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评)
几十年来,孙敬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的奉献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顽强执著的毅力和追求,默默地为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事业作出一项又一项的贡献 。(《瞭望周刊》评)
孙敬良补充介绍
孙敬良(1930.07.14-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山东省掖县人。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上海航天局研究员、三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早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主持多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改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技术关键。在任多种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期间,为确保“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为攻克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关键技术,在主持运载火箭长征4号、长征2号丁的研制中,为火箭总体方案采用优化设计原则及数字化控制系统、挠性惯性平台等多项新技术,并使运载火箭总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敬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