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名人曲钦岳介绍
曲钦岳,1935年5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校长 。
1957年曲钦岳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晋升为讲师;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溧阳农场劳动;1971年回到南京大学工作;1978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79年至1980年就任南京大学天文系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至1997年出任南京大学校长;1988年至1998年担任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之后一直担任名誉理事长 ;1998年至2005年担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9年国际编号为3513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曲钦岳星 。
曲钦岳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是中国最早在高能天体物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进行研究的天文学家之一 。在担任校长期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首批7所211工程高校之一。
曲钦岳人物经历
1935年5月21日,曲钦岳出生于山东烟台,籍贯山东牟平,先后在烟台市经纶街小学、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和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读书 。
1953年,曲钦岳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大二时,在曲钦岳的倡议与组织下,班里出了一块“学术园地”墙报,专门发表同学门在课堂学习和文献参阅中的心得体会。
1957年,曲钦岳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
1958年,南京大学开始筹建中国第一座太阳塔,曲钦岳参加了太阳塔的研制工作。在方案论证时,曲钦岳发现太阳塔转象镜部分的设计有问题,并就此与主持整个设计工作的苏联专家据理力争,并使苏联专家最终承认并修正了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保证了太阳塔研制任务顺利完成 。
1964年,曲钦岳晋升为南京大学天文系讲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曲钦岳与其他教师一起到煤矿劳动,去溧阳农场挑土方、修渠道。
1971年,曲钦岳从溧阳农场回到南京大学工作。
1978年,曲钦岳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79年4月,曲钦岳就任南京大学天文系系主任(至1980年)。
1980年,时年45岁的曲钦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
1984年,曲钦岳出任南京大学校长,同年秋天他主持制定了《南京大学1984-1990年发展规划》。
1990年,曲钦岳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9月,曲钦岳专程飞到北京,任务是争取把南京大学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规则 。
1992年,曲钦岳被聘为攀登计划项目《天体激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4年11月18日,在曲钦岳的努力下,南京大学通过了国家教委专家组的“211工程”预审,进入国家首批7所211工程高校之一 。
1997年,曲钦岳卸任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98年5月,曲钦岳担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至2005年)。
曲钦岳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1962年,曲钦岳和他的夫人汪珍如发现当时的理论天体物理权威、苏联的索波列夫提出的“β型发射星谱线”的理论有舛误疏漏,他们分析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很快被《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全文转载。
1973年,曲钦岳等中青年教师在天文系主任戴文赛教授的支持与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合办“南方天体物理讨论班”,坚持每两周研讨一次,先后写出一批高质量论文,推动了中国天体物理学的进展。其中曲钦岳与汪珍如合作撰写的《宇宙伽玛射线爆的恒星超耀斑模型》发表后引起中国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曲钦岳与陆聑、罗辽复等关于脉冲星能损率一特征时标统计曲线的研究。
曲钦岳在中子星、X射线源、g射线源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合作者得出了关于脉冲星能损率一特征时标的统计曲线,并澄清了国际上关于JP1953是否为中子星的争论与合作者提出了反常中子星可能是致密星体的一种新类型,并得出了反常中子星的质量极限提出了某些形态特异的超新星遗迹的理论模型等 。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月,曲钦岳著有《普通天文教程》《恒星大气物理》等著作,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出版《大学的使命与目标》《曲钦岳教育文选》,并在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9.06
《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
曲钦岳主编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05
《恒星大气物理》
汪珍如,曲钦岳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01
《大学的使命与目标 曲钦岳教育文集》
曲钦岳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曲钦岳教育文选》
曲钦岳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高能天体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年
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年
《恒星大气物理》
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7年
《恒星大气物理》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9年
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4年,曲钦岳任南京大学校长后,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扬优、支重、改老、扶新”八字方针,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以“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科研方面,曲钦岳院士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指针,发扬南京大学基础研究力量较雄厚的优势,同时,向高科技和应用延伸,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提出全面贯彻“把准方向、强化基础、拓宽应用、扩大交流、促进联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跨世纪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思想 。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6年
美国巴尔的摩市荣誉市民称号
1986年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奖章和奖状
1990年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0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
美国SeatonHill学院名誉博士
1991年
美国Lingston大学名誉博士
1995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2022年11月16日
中国天文学会最高荣誉奖
曲钦岳人物评价
曲钦岳是中国最早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从事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主要研究伽码射线源、脉冲星和中子星、超新星遗迹等,为高能天体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
曲钦岳补充介绍
曲钦岳, 天体物理学家 1935年5月21日生于山东烟台。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是中国最早在高能天体物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进行研究的天文学家之一。
在中子星、X射线源、g射线源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合作者得出了关于脉冲星能损率一特征时标的统计曲线,并澄清了国际上关于JP1953是否为中子星的争论与合作者提出了反常中子星可能是致密星体的一种新类型,并得出了反常中子星的质量极限提出了某些形态特异的超新星遗迹的理论模型等。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曲钦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