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潍坊市名人>潍城区名人

刘鸿翱

刘鸿翱人物照片

潍城名人刘鸿翱介绍

闽浙总督

刘鸿翱(公元1778~1849年),字裴英,号次白,山东潍县人。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进士,历任太湖司马、徐州太守、台湾道兼提督、台澎学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署理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等职。

为官清正、严明、察情、恤民。闲暇则研究古文,著作有《绿野斋文集》、《太湖诗草》等。

刘鸿翱生平

刘鸿翱于1778年生于潍城郭宅街,西南院靠松园子街路北,宅内有一座小花园,叫绿野斋。他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刘济川曾在麓台书院求学,学问很深,但仕途不达,因此精心培养两个儿子。刘鸿翥和刘鸿翱于嘉庆丁卯年同中举人,己已年又同中进士,为世人竟相称颂。在郭宅街他的故宅大门上悬挂着“大中丞”匾额。

刘鸿翱五岁就失去母亲,但他在父兄的鼓励下,刻苦攻读,而且“读书不务考据,求古人义理所在”,喜欢古文辞,嗜书成癖,少年时期在潍城已颇有名气。

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后,任内阁中书,空闲时候常常以撰写文章聊以自娱,姚文田对他写作的论辩、序记、传志评论为:“得天地真气,简直是欧阳修、苏东坡再世!”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试湖北,所取多知名士。1826年(道光六年)选江苏太湖司马,镌《绿野斋古文前集》,从此文名传扬大江南北。后升任徐州太守。

1832年(道光十二年)秋,黄河水暴涨,将倒灌州城,他率僚属在堤上巡防7昼夜,水陡落,淹没田禾,复捐金并请赈饥。后升广东南韶连道,不久调任中国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台澎学政。在治理中国台湾三年中,清屯田、屯饷以养屯兵,建炮台以防海寇,设隘楼以御外邦侵略,并储谷、储金于官库,以防不测,官民敬之如神明。后提升为福建巡抚。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冬署理闽浙总督。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夏专任福建巡抚。

刘鸿翱在治理中国台湾三年中,对开发中国台湾省,发展中国台湾的人文教化做出了显著贡献。人们称颂:治台武功当属郑成功,文治当属刘鸿翱。

中国台湾风俗器重秀才,每逢考试,多以贿赂进取。刘鸿翱初到中国台湾,便指海发誓,要坚决杜绝这种不正之风。他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并严惩贪官,到任不足一年,政风淳正,社风日新,受到中国台湾官民的敬重。他极重视兴办教育事业,现在台南市的夫子庙便是他组织重新修建的。

夫子庙是郑成功之子郑经建筑的,内设大学生院,是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发祥地。刘鸿翱主政中国台湾后,见夫子庙经多年的风雨侵,剥落秃坏,便与府守熊一本、候选同知许朝锦策划,对夫子庙进行了修葺扩建,历时近一年。重修后的夫子庙雄伟肃穆、巍峨壮观,刘鸿翱亲自撰写了《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该记石碑至今仍嵌在台南市夫子庙明伦堂前右墙上。

碑记中指出:“春秋上下两杞,肃清穆雍,歌者堂上,舞者台下,无言奏假,彬彬乎变海隅为邹鲁阙里之风矣。”可见夫子庙的重修对中国台湾教化所起的巨大作用。他把山左文化的学风传播到了中国台湾。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刘鸿翱因病告退,这时他已是67岁的老人。回到故乡潍坊后,在东郊虞河南岸(今市人民医院处),购置黄叶楼庄园,在僻静的庄园内继续静心著述。

黄叶楼,也叫黄菜楼,在县城东三里。原为谭氏园林,初名黄菜楼,因其地宜种油菜籽,引用李太白诗:“黄花如散金,”所以叫这个名字。清嘉庆中期谭紫封改名为黄叶楼。道光末年刘鸿翱置买后,自号黄叶老人。刘鸿翱由福建巡抚告老归里,在这里写下了《黄叶楼看桃花》诗。

刘鸿翱因城里宅院内有绿野斋小园林,因此,他大半生的著作都以“绿野斋”命名,如:《绿野斋文集》前后合集6卷、《绿野斋制艺》1卷、《绿野斋太湖诗草》1卷、《绿野斋遗集》1卷、《绿野斋外集》1卷、《绿野斋诗集》2卷等。

清初,麓台书院的主讲刘以贵就曾打算刻板刊行《山左文抄》,但没有完成;刘济川为了解这件事情的深远意义,经常对儿子刘鸿翱感叹说:“山左是人文之邦,又沐浴孔孟列位圣人的德化,文章之士林立,而匿彩韬光,许多学习的人没法都记录下来。如果能将这么多士林大家的文章汇集起来,长久储存并流传下去,即使倾家荡产用以出版,也在所不惜!”

后来,刘鸿翱终于秉承父志,将大量山左文人的重要篇章选编成《山左文抄》前、后集各十卷,于以付梓,完成了从刘以贵发端的几代学者的夙愿,所以刘鸿翱在山左文化史上功不可没!

刘氏家庙坐落在城里北门大街中段路东,与陈官俊修建的陈氏家庙斜对着。刘鸿翱和陈官俊都是清代中期山左文化的代表人物。刘鸿翱七十一岁去世,潍城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刘鸿翱简介

刘鸿翱是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城里人。1807年(嘉庆十二年)考取举人,1809年(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官中书。

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1840年(道光二十年)擢福建巡抚。当时鸦片战争已起,沿海告警。他驰赴任所,因闽督颜伯焘驻节厦门,由他居省兼代总督事。

1841年8月,厦门被英国侵略军攻陷,他部署军民坚守,抵御英军入侵。用石头填塞屿隅海港,使敌舰难以进港。因防守森严,敌舰迫其越境而过,使福建避免了战祸。

1842年冬,他署理闽浙总督。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因腿疾复发,辞职获准返归故里。

刘鸿翱著作

其著作有《绿野斋文集》 (前后合集) 6卷、《绿野斋制艺》 1卷、《绿野斋太湖诗草》1卷、《绿野斋遗集》1卷、《绿野斋外集》1卷、《山左文抄》前后集各10卷、《绿野斋诗集》2卷。

刘鸿翱补充介绍

  刘鸿翱(1778—1849)字蜚英,号次白,又号黄叶老人。潍县(今潍城区)城里人。1807年(嘉庆十二年)考取举人,1809年(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官中书,间日入值内阁,闲暇则以文字自娱。他读书不务考据,求古人义理所在。喜古文辞,嗜读《左传》成癖。所作论辨、序记、传、志,文笔精妙。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他典试湖北,所取多饱学之士。1826年(道光六年)选江苏太湖司马。公事闲暇,镌《绿野斋文集》(前集),使其文名远播大江南北。他审理案件公正,使狱无积案。后升任徐州太守。1832年(道光十二年)秋,黄河水盛涨,将灌徐州城。他率僚属登堤坝, 亲督众筑堤防洪,达7昼夜。洪水退后,灾情严重,他率先捐金救灾,并呈报拨款赈灾,使灾民度过了灾荒年。他后升广东南韶连道,不久,又调台湾道兼提督台澎学政。台湾每逢考试,多以贿赂进取。对此他指海为誓,杜绝此风。他在台湾任职3年中, 清屯田、屯饷以养兵,建炮台以防海寇,设隘楼以御外邦侵略;贮谷、储金于官库,以防不测。他严惩-,使政明官廉,风气日新。由于他为官清正, 治理有方, 官民敬畏。嗣后,调任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均政绩卓著。1840年(道光二十年)擢福建巡抚。当时鸦片战争已起,沿海告警。他驰赴任所,因闽督颜伯焘驻节厦门,由他居省兼代总督事。1841年8月(道光二十一年七月) ,厦门被英国侵略军攻陷,省垣震惊。他部署军民坚守,抵御英军入侵。用石头填塞屿隅海港,使敌舰难以进港。并训练乡勇,准备与英军陆战。因防守森严,敌舰无隙可乘,迫其越境而过,使福建避免了战祸。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冬,他署理闽浙总督。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专任福建巡抚,闲暇则研究古文,镌《绿野斋文集》(前后合集)。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因腿疾复发,辞职获准返归故里。因家中曾置黄叶楼庄, 因而又号“黄叶老人”。其著作有《绿野斋文集》 (前后合集) 6卷、《绿野斋制艺》 1卷、《绿野斋太湖诗草》1卷、《绿野斋遗集》1卷、《绿野斋外集》1卷、《山左文抄》前后集各10卷、《绿野斋诗集》2卷。

  “刘鸿翱”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