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名人柳长华介绍
柳长华教授,男,1954年生人。教授,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兼书记,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
柳长华简介
柳长华 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中医文化学两个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专业研究方向为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医古籍整理与古籍数字化研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承担或完成的国家项目主要有:国务院项目,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任常务副组长。主持中宣部、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百部经典”《黄帝内经》解读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医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研究;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出土文献文物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代表性成果内容简介:在主持开展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中,创新提出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知识表达方法,成为中医古籍知识库建设和当前中医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在主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和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提出的“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专门制度”建议,写入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中医药法》;2005年以来受命主持国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近几年,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天回医简”研究中,以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敏锐眼光,证明其学出扁仓医学。目前已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近50部。先后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津贴,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
2007年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研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中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关键问题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规范研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大专项“350种古代医籍整理与数字化”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知识元的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体系研究”,提出的“基于知识元的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为建立中医古籍知识库解决了关键技术。2005年以来承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作为一大类进入国家保护名录。
柳长华成就及荣誉
曾主编《训诂学》、《陈士铎医学全书》、《李时珍医学全书》等1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是《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医方剂大辞典》、《难经集注》等部局级科研课题的主要参加者,获省部级奖励3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课题--“中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关键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对构建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以及知识表示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柳长华补充介绍
柳长华,1954年5月出生,男,汉族,张店区人,中共党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文献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英国剑桥名人传记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聘教授。1970年9月中学毕业,1971年4月22日参加工作,在山东省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一营一连当卫生员。1975年10月分至山东省惠民地区精神病医院任护士。1976年8月入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79年7月毕业,留校在中医基础教研室任教。1980年考取山东中医学院中医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1983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并留文献研究室任教。1984年9月赴北京师范大学训诂学专修班进修,1985年2月结业。1986年晋升讲师,同年任中医文献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1987年9月至1988年1月,因参加《针灸甲乙经校注》工作,赴辽宁中医研究院师从著名学者史常永先生学习中医古籍整理。1992年晋升副教授。同年任中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被选拔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4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晋升教授。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选。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列为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科带头人。
“柳长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