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青岛市名人>即墨区名人

黄劭显

黄劭显人物照片

即墨名人黄劭显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黄劭显(1914年7月1日—1989年8月10日),山东即墨人,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黄劭显1940年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43年任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 ;1955年2月任铀矿地质勘察大队—309大队副总地质师 ;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总地质师;1979年任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黄劭显主要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和科研管理工作。

黄劭显人物生平

1914年7月1日,黄劭显出生于山东即墨。

1932年,在北平今是中学读高中。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北京大学停课,后在甘肃某公路工务段工作。

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课。

1940年,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

1940年—1943年,先后任资源委员会工务员、云南大学助教。

1943年,任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

1954年,调至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从事铀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调查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1955年2月,任铀矿地质勘察大队—309大队副总地质师。

1957年,调至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

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总地质师。

1979年,任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黄劭显主要成就

黄劭显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40年,黄劭显主要从事野外区域地质工作,在云南东川铜矿区及其外围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与测量工作,并出版了《云南东川地区图及报告》;1944年,赴祁连山区进行大范围区域地质调查。其后,又三次赴贺兰山进行地质调查,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步测绘制了1:200000的北段地质图,首次在中国发现了铬铁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甘肃北部及陕北从事煤田的勘测及小松山铬铁矿的勘探工作;1955年,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和科研管理工作,为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供应原料。

学术论著

截至1989年8月,黄劭显在《地质论评》《Acta Physica Sinica》《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天然产物化学(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期刊上共发文490余篇 ,代表论著有《甘肃青海二省油页岩概论及新油田之推测》《宁夏小松山铬铁矿之发现》《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及其有关火成杂岩之初步研究》等

[1]黄劭显,靳凤彩,邸君恒.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J].地质学报,1981(04):49-88.

[2]黄劭显.甘青二省油页岩概论及新油田之推测[J].地质论评,1946,11(Z2):199-206.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81年

铀矿地质学术会议

美国

人才培养

治学态度

黄劭显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有光明磊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强调科研工作要加强野外地质观察,注意搜集第一手实际资料,要重视基础地质工作。

创办刊物

20世纪80年代,黄劭显参与创办了《铀矿地质》《放射性地质》等学术刊物。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0年1月

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

黄劭显人物评价

“黄劭显是中国核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为中国铀矿普查勘探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铀料供应都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核工业》评)

“黄劭显是中国铀矿地质学的主要先驱者和开拓者,为铀矿地质科研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黄劭显为中国核工业的诞生与成长忘我而无私地奉献了知识、技能、力量、宝贵的青春乃至终生,为中国核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清华校友总会评)

“黄劭显是中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先驱和创建者之一,为中国核工业和铀矿地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铀地质专家陈肇博评)

黄劭显补充介绍

  黄劭显(1914~1989),潮海街道新生村人,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1932年,黄劭显参加中国共产党 组织“反帝大同盟”。此后,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毕业后,黄劭显主要从事野外区域地质工作,曾与著名地质学家许杰、孟宪民等人合作进行云南东川铜矿区及其 地区的地质调查与测量工作,并出版了《云南东川地区图及报告》。1944年,又与著名地质学家王曰伦等人首次赴祁连山区进行大范围区域地质调查。其后,又三次赴贺兰山进行地质调查,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步测绘制了1:200000的北段地质图,首次在中国发现了铬铁矿,填补了中国矿种上的一个空白。

  新中国建立后,黄劭显先后在甘北及陕北从事煤田的勘测及小松山铬铁矿的进一步勘探工作。1955年冬,调至第二机械工业部,专门从事铀矿资源的调查研究,为中国研制第一颗 供应原料。在任中南309队副总地质师时,就国内某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铀矿床的成因问题,对当时任总地质师的苏联专家的结论提出了不同看法。1964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0了第一颗 。这颗 的0,在铀材料供应方面,黄劭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黄劭显先后任地质局副总地质师,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常委,《铀矿地质》主编等职。中美邦交正常化后,曾赴美国参加国际铀矿地质研讨会,并对美国西部铀矿床进行了全面考察。黄劭显不仅是中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还为培养铀矿地质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著作有《甘肃青海二省油页岩概论及新油田之推测》、《宁夏小松山铬铁矿之发现》、《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及其有关火成杂岩之初步研究》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9年在北京逝世。

  “黄劭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