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鞍山市名人>台安县名人

潘恩良

潘恩良人物照片

台安名人潘恩良介绍

辽宁省人民政府“模范医生”称号获得者

潘恩良,1930年出生于香港九龙。1958年,潘恩良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台安县人民医院。他不仅医术好,医德、人品有口皆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潘恩良得以到香港看望他的老母亲。亲友以优厚的环境和待遇挽留他,但他坚持回内地报效祖国。1984年3月,他出任台安县人民医院院长,为医院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9月18日,潘恩良逝世,时年54岁。1985年,国家卫生部命名潘恩良为“人民的好医生”,198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模范医生”光荣称号。

潘恩良简介

潘恩良祖籍中原,后移居广东惠阳,1930年出生于香港,5岁时父亲去世,11岁起给外国资本家当童工,备受欺凌,饱尝艰辛。1951年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潘恩良来祖国内地读书,1958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当他满怀热情,准备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却被戴上“右派”帽子,内定为“特嫌”,分配到台安县医院。当时偏僻的台安县城,电灯不明,电话不通,井水不净,马路不平。在逆境中,潘恩良始终坚信:天不会总阴着,母亲对儿子的误会总有一天会消除。好好干,用实际行动让党了解自己!

由于工作勤奋,业务突出,潘恩良以每月27元的工资待遇,挑起医院外科大手术主刀的重任,努力在为解除病人痛苦中寻找精神寄托,很快改写了台安县医院只能做简单手术的历史,并且带出了“一切为了病人”的新风。当病人把淌着脓血、散发肉臭的脚伸到他面前时,旁观者忍不住恶心,把头扭过去呕吐,连病人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可他却用手指抹些脓血拿到鼻子底下仔细地闻一闻,以便准确诊断病情;病人肠穿孔,肠壁多处溢粪,他精心为病人清洗、消毒、换药;到农民家里往诊,不管土炕多脏,他抬腿就坐,病人身上生了虱子,他从未嫌弃过。三年困难时期,他拒绝香港亲友的资助,坚持与台安人民同甘共苦。由于营养不良,他双腿浮肿,浑身乏力,但一接到基层医院会诊的通知,他便立刻骑上自行车前往,多次因身体虚弱摔倒在路上,每遇此时,他闭上眼睛稍微喘息一会儿,挣扎着爬起来继续赶路。为抢救患者,他多次献血,献血后眼前发黑,只是喝点开水缓解一下,还要硬撑着上手术台。1975年海城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台安,这时的潘恩良因患多种花粉过敏性哮喘导致急性心衰和肺气肿,正在医院急救治疗。混乱中,潘恩良大脑中闪出的第一个信号是那些危重病人怎么办?他吃力地拔掉鼻孔里的输氧管和手腕上的输液管,艰难地爬起来,一步一步,扶着墙向病房的另一头挪去。就在“把病号往外撤”的呼喊声中,他发现医院大厅的地上躺着一个人事不省的女患者,是刚进医院还未来得及挂号的。他便找来针管和急救药,要为患者扎针,由于身体虚弱,竟连推针管的力气也没有了。幸好县卫生局负责人赶到,边招呼人救老潘,边把药物推入患者的股动脉,使这位患者在地震发生后的一刻钟内死里逃生。

在台安县医院工作的26年间,潘恩良凭借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赢得了人民的敬重。虽然他戴着“右派”、“特嫌”的帽子,老百姓还是把他当成恩人,说他是大好人,暗地里向他伸出友谊之手,给他以最大的关怀。他烦闷时,人们安慰他,劝他想开点。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断右手,不少人冒着风险为他治病、张罗药。对这些,他感慨万分,为台安老百姓,他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潘恩良工作经历

潘恩良,是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1958年秋,他毕业于大连医学院,本可以回到亲属们正在呼唤和等待着他的香港。可他却毅然服从分配,到了台安县城。这里距周围几个城市都有百里之遥,要过辽、浑、太三条河,当时交通十分不便。过去曾有一些阑尾炎患者死于转诊途中,一些危重病人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他的到来,真是“白衣天使”。

潘恩良补充介绍

  潘恩良,是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1958年秋,他毕业于大连医学院,本可以回到亲属们正在呼唤和等待着他的香港。可他却毅然服从分配,到了台安县城。这里距周围几个城市都有百里之遥,要过辽、浑、太三条河,当时交通十分不便。过去曾有一些阑尾炎患者死于转诊途中,一些危重病人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他的到来,真是“白衣天使”。环境简陋,生活艰苦,没有难倒他,他以微薄的工资待遇挑起了医院外科门诊的大梁。他吃住在病房,24小时随叫随到。给患者做手术,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他和同伴们共同努力,打破了县医院只能治小病和做阑尾炎手术的历史,可做肠、胃、肾和胸外科等大型手术。他把全部身心倾注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他把一颗赤子之心献给了人民,他的名字很快家喻户晓了,到医院找他看病排成队,到家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不管是星期假日、白天晚上,不管正在吃饭或已就寝,不论患者是干部或工人、农民,都有求必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知为多少人解除了痛苦,然而他自己也早已染病在身。他得了哮喘病,工作劳累和-年头遭到的磨难,使他病情日益严重。首都医院诊断为“多种花粉过敏性哮喘”,建议他调到气候适宜的南方工作。在香港的亲人也催促他离开台安,并为他备有一套宽敞的住房,可他却说:“不,我哪也不去!我活着就要为台安人民治病,死了也要埋在台安这块土地上。”他26年做过无数例手术,从没有任何失误。他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深爱戴。

  1979~1984年,他为看望有病的0亲和处理家事,三次回香港,又三次谢绝了在港亲人的挽留。在香港当音乐教授、歌唱家的妹妹提出要为他在繁华的美孚新村买一栋新楼。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些医院发出真诚的聘请,英国伊丽莎白医院院长许诺每月给他3万元港币的薪水,这是他一年也挣不到的。可是,这些都不为他所动,依然不忘台安人民。1984年3月他带着从海外学成的医学统计技术和新的医学知识,带着用于信息管理的微型电脑,改革医院的勃勃雄心和构想,重返台安县医院。

  因为他无休止的工作,致使病情再度加剧。1984年9月18日,潘思良出任台安县医院院长刚刚5个月,正要再展宏图时,这位医治好无数患者却“壮志未酬身先去”,带着对台安黑土地的深深眷恋溘然而逝,永远地离去了。

  潘恩良逝世后,经辽宁省政府决定,台安县人民医院更名为台安县恩良医院。1986年5月31日,中共台安县委根据他的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卫生部和辽宁省政府分别追授潘恩良“人民的好医生”和“模范医生”的光荣称号。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为他题词:“向潘恩良同志学习,-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潘恩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