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锦州市名人>北镇市名人

刘嘉麒

刘嘉麒人物照片

北镇名人刘嘉麒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

刘嘉麒,满族,1941年5月29日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主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委员会领导成员(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刘嘉麒主要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首届侯德封奖等奖项;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家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中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对中国广大地区和南极、北极、及多个国家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系统研究了中国火山,开拓了玛珥湖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和在火山岩中寻找油气藏的新领域,参与了国家关于振兴东北,新疆跨越式发展,浙江沿海新区开发和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战略研究,积极引导和推动玄武岩纤维材料在中国的开发应用。

刘嘉麒人物经历

1941年5月29日,刘嘉麒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高中就读于北镇市高级中学。

1960年—196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就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5年—1967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质系岩石学专业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 。

1967年—1968年,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助教。

1968年11月—1973年01月,分配到辽宁省营口地质队,担任地质技术员。

1973年12月—1978年10月,调到吉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担任室主任、助理工程师。

1978年—1982年,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质年代学专业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论文为《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研究》。

1981年11月—1984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2年—198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古生物专业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12月—1987年0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87年11月—1991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研究室副研究员、室主任。

1991年01月—1995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研究室研究员、室主任。

1995年10月—1999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

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校庆20周年,刘嘉麒代表毕业的1.4万名研究生在大会上发言 。

1999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8年,受聘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

2022年,入选中国地质学会首批荣誉会士。

刘嘉麒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嘉麒对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南、北极等地区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了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与地质特征拓展中国玛珥湖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领域发现黄土中游离温室气体高异常,建立了渭南黄土剖面高分辨率时间标尺参与了新疆和东北的资源探察和生态环境研究以及南、北极的科学考察,探讨了南极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学术专著

截至2017年11月,刘嘉麒共发表论著211篇(部),代表作有《中国火山》和《中国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86年—1990年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研究,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找矿远景遥感预测研究

“七五”新疆305项目

1990年—1995年

南极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研究

“八五”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1991年—1995年

南极生物资源、环境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

“八五”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1997年—2000年

亚洲季风气候变迁与全球变化,历史时期自然环境背景与人类活动效应

“九五”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1998年—2002年

“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中“高分辨率湖泊古气候记录”课题

“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0年—2004年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绿洲形成及演变过程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

2000年—2003年

横贯西藏东部和华南缝合带的火山作用特征

国家科技部中比合作项目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1月,刘嘉麒先后获得部级以上奖励6次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年

新疆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十四C)实验室建成及其应用

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

1991年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

中国南极考察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8年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15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和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8年

中国南极考察科学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刘嘉麒重视培养研究生德、智、体、美、 能全面素质的提高。他希望年轻的学子明确学习方向,注重实践,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环境中,在做好学问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好人。做人先立志,在科学的殿堂里成长 。

科学传播

刘嘉麒认为: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普及有着净化社会的功能。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科学普及所放弃的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占领。因此,每位有良知的科学家都应肩负起这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讲座报告

2004年2月20日,刘嘉麒被邀请回母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建设与发展论坛的讲台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就是《从学生到老师--感谢研究生院对我的培育》 。

2022年6月24日,刘佳麒参加光明网、科普中国、哔哩哔哩、未来科学大奖联合推出的“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系列节目,讲述了地质研究中的苦与乐。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6年

首届侯德封奖(地球化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1991年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01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2016年

中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

刘嘉麒人物评价

刘嘉麒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地质等方面作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是中国火山和玛珥湖古气候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评)

从可可西里到巴丹吉林沙漠,从东非大裂谷到南极北极,刘嘉麒这位“70后”,用脚步丈量世界的经历,向青年人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坚持与担当 。(科学网评)

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地质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谨科研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科普中国评)

刘嘉麒补充介绍

  刘嘉麒, 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 满族。1941年5月29日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196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67年该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对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南、北极等地区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了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与地质特征拓展中国玛珥湖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领域发现黄土中游离温室气体高异常,建立了渭南黄土剖面高分辨率时间标尺参与了新疆和东北的资源探察和生态环境研究以及南、北极的科学考察,探讨了南极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代表作有《中国火山》和《中国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刘嘉麒”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