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吉安市名人>万安县名人

朱衡

朱衡人物照片

万安名人朱衡介绍

明朝工部尚书

朱衡(1512~1584),字士南,吉州万安(今属江西)人,祖籍南康,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朱衡生平经历

屡有治绩

朱衡生于庆元里舍,有群鸟盘旋,舍上邑人善星者占卜曰:“大贵,与刘忠宣公(刘大夏)同法”,父亲不敢信。生有异质,日诵数千言。十一岁,补邑弟子员。十四岁,考入学宫,每次考试都占据首位。

嘉靖十年(1531)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福建尤溪知县。法令明肃,听断神敏,吏民慑伏,莫敢为奸,又好古教化,讲礼兴让,修先贤祠宇,赡给生徒,士咸悦服。一年后,举能治剧,改任徽州婺源知县。才能益展,修举兴除,声名日进。吏部尚书汪鋐家在婺源,邑有御史行台,汪鋐以居第近从使者,请使者命令朱衡,朱衡认为不可,吏者不能阻止。汪鋐之子娶妻,借用闲署置酒召客,朱衡闻乐声而惊愕,命吏迁之。汪鋐闻状不乐,而荐书日至,无以诋毁朱衡。正好朝廷征求朱衡入补台谏的意见,汪鋐则言朱衡年少不合格,不要诏进,而霍韬从中调护,得以任职刑部主事,历任员外郎,得到刑部尚书唐龙的器重。朱衡闻父亲小恙,于是上书请求回乡。六年时间,朱衡闭门读书。

嘉靖二十二年(1543),朱衡回到京城,复任故官,转任刑部郎中。夏言掌权,看重朱衡的才能,欲引入吏部,朱衡避让拒绝。

嘉靖二十四年(1545),奉命录囚江南,遇上父亲生病,取道归谒。七日后,父亲卒。服阕,补礼部主客司郎中。过了一段时间后,擢福建提学副使,发掘出后来成为状元的陈谨。吏部尚书李默是福建人,他的子弟在家乡横行,率奴仆殴打学生,墨其面而曳之,吏不敢省。朱衡不畏强权,立刻逮捕诸李子弟,为李默所忌恨。四年后,迁四川参政,过家探视母亲,两月后,母亲卒。服阕,补河南参政。此时,严嵩掌权,敬重朱衡的名声,以同乡的身份希望结交,被朱衡所拒绝,让严世蕃很不高兴,补官岁余不迁。

嘉靖三十七年(1558),入河南省试。冬,迁山东按察使。

嘉靖三十八年(1559),历任山东左、右布政使。

嘉靖三十九年(1560),进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奏言:“近来辽左告饥,暂弛登州、莱州商禁,转粟济之。奸商于是窃载他货,往来贩易,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之徒,阴相构结,建议禁之。”从之。

嘉靖四十年(1561),召为工部右侍郎。三殿告成,以采石劳,赐一品飞鱼服,荫一子太学生。朱衡管理西内的工程,明世宗从殿帷望见,问伟仪观者谁,以朱衡名对,上瞪而悦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任吏部右侍郎。三年考绩,荫一子太学生。

治理黄河

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黄河决口沛县飞云桥,东注昭阳湖,运道淤塞百余里。改任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河漕。朱衡快速到达决口,旧渠已成陆地。而前任都御史盛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城,故址尚在。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以通运,乃定议开新河,筑堤吕孟湖以防溃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以为浚通旧渠适宜,议与朱衡不合。朱衡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引鲇鱼、薛沙诸水入新渠,筑马家桥堤以遏飞云桥决口,亲自督工。朱衡弹劾罢免曹濮副使柴涞,重处不用命的吏卒不用命,浮议遂起。次年,给事中郑钦弹劾朱衡虐民而希望侥幸立功,诏遣给事中何起鸣往勘,工程临近竣工。及秋,黄河决口马家桥,议者纷纷表示功不可成。何起鸣起初支持朱衡的意见,也改变说法,与给事中王元春、御史黄襄交章请求罢免朱衡。此时,新河已成,乃止。河长一百九十四里。漕艘由境山入,通行至南阳。不久,潘季驯丁忧离任,诏朱衡兼理其事。

隆庆元年(1567),晋太子少保,加一品秩。山水骤溢,决新河,坏漕艘数百。给事中吴时来言:“新河受东、兖以南费、峄、邹、滕之水。以一堤捍群流,岂能不溃?宜分之以杀其势。”朱衡乃开支河四,泄其水入赤山湖。次年秋,召还工部。第三年,朱衡上疏曰:“先臣宋礼浚治旧渠,测量水平,计济宁平地与徐州境山巅相准,北高南下,悬流三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启立涸,舟行半月始达。东、兖之民增闸挑浅,苦力役者百六十年。属者改凿新渠,远避黄流,舍卑就高,地形平衍,诸闸不烦起闭,舟行日可百余里,夫役漫无事事。近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请裁革,宜可听。”于是汰闸官五,夫役六千余,以其僦直为修渠费。

隆庆四年(1570)秋,黄河决口睢宁,起用潘季驯总理。次年冬,阅视河道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免潘季驯,言廷臣可使,只有朱衡。

隆庆六年(1572)正月,诏兼左副都御史,经理河道。

管理工部

明穆宗崩,大学士高拱以山陵工程请召朱衡。遇上邳州工程竣工,朱衡还朝。朱衡先后在工部,禁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明穆宗时,内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不訾,朱衡随时执奏。不久,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趋办袍缎千八百余匹,朱衡与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上谏,再三疏请,从之。皇帝切责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加造缎十余万匹。朱衡议停新造,但责岁额,得减新造三之二。命造鰲山灯,计费三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朱衡皆奏止之。及明神宗即位,首命停织造,而内臣不即奉诏,且请增织染所颜料。朱衡奏争,皆得请。皇太后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朱衡复争,报闻。

朱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1574),给事中林景旸弹劾朱衡外为强直,中实刚愎,无人臣礼。朱衡再疏乞休。录前治河功,诏加太子太保,驰驿归。其年夏,大雨坏昭陵迍恩殿,追论督工罪,夺宫保。

卒于里第,年七十三。

朱衡补充介绍

  朱衡(1512—1584)明江西万安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任龙溪、婺源县令,刑部主事,福建提学副使,山东布政使,右副都御使,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等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黄河洪水泛滥,微山湖水位猛涨,江苏沛县飞云桥河堤决口,洪水注入昭阳湖,数百里河道淤塞,南北漕运断绝,粮食难以转运,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朱衡,改任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专门负责治理河槽工程。朱衡上任后,亲临抗洪一线,动员民众抗洪救灾。在抗洪一线,他深入险段了解实情,见大部分河道淤塞已成陆地,毅然决定从南阳至境山开辟一条新河道。这项工程长达200里,工程量很大,需要大批人力、物资和经费,当场就遭到一些人的极力反对,扬言:“开辟新河道,难以建成。”朱衡反驳他们说:“过去的南北大运河不是人们所为么?难道是天生的?我们的工程建成后,遇洪能防洪,遇旱能引灌,还可恢复漕运,难道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吗?”朱衡的一番话,民众一致称好,积极响应朱衡的号召,参与治水工程建设。经过民工日夜奋战,工程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秋,谁知江苏、山东、河南又发大水,黄河洪水再次暴涨,黄河马家桥一带圩堤又多次决口,洪水直冲工地,部分疏通的旧河道又被淤塞,新开的河道又被冲损。有些官员断言工程难以建成,之后,朱衡还受到一些监管官员的讽刺打击,并向朝廷告发,要求停工,罢免朱衡官职。在灾情面前,朱衡一方面鼓励开导大家不要丧失信心,并与在坊民众鼓励说:“只要有大禹治水的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也没有疏不通的河道……”一方面到工地巡查,找出圩堤决口原因,提出了“多建船闸、多开支河、多开渠道、多处分洪”的要求,强调注重施工质量。不久,朱衡对一些玩忽职守、不重视工程质量、不关心民工生活的基层官员一律撤换,任命了一批年富力强、敢于吃苦肯干、有责任心的监管人员,迅速掀起了水利施工新热潮。隆庆元年(1567)穆宗皇帝登位后,对朱衡治水不仅非常赞赏,而且还为治水增拨了经费,民工施工大干快上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两年日夜奋战,终于将数千里的旧河疏浚,南阳至境山97公里新河道修通,治水工程大功告成。各种流言蜚语也不攻自破。面对现实,朱衡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认为:“治水,没有一支管理队伍不行,没有经费也不行。”于是,他对监管人员进行考察,撤换了一批监管人员,裁汰了5名闸官,精减夫役6000人,用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长期维修河道,堤堰和船闸费用,减少了国库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朱衡不畏权势和艰险、致力治水的精神和体恤民众、忧国忧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受人们赞誉。

  有《道南源委录》、《朱镇山先生集》。

  “朱衡”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