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赣州市名人>兴国县名人

钟炳昌

钟炳昌人物照片

兴国名人钟炳昌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

钟炳昌(1915年10月-2017年9月17日)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樟木乡塘埠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晋察冀军区分区政委、旅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后任军政委、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革委会常委,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 2017年9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钟炳昌人物生平

钟炳昌出身贫苦,青少年时就意志坚强,向往革命。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指导员,供给部、司令部副指导员等。参加了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连指导员,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大队政治处主任、政委等。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独二旅政委,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委等。参加了平津、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六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六十七军政委等。参加了抗美援朝。 任务

他随红一军团后方医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行军打仗,照顾病人,抬送伤员,日夜兼程,不怕牺牲。遵义会议后,部队到达云贵边境,遭敌机狂轰滥炸,钟炳昌在抢救伤员时负伤。他始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勇往向前,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他坚强的精神支柱就是:跟着共产党走,革命到底。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率领所属部队机智勇敢地打击日寇,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东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钟炳昌受到“四人帮”排挤,分配到四川省任建委主任。他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为国防“大三线”的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1965年8月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

1970年12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常委、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

1978年8月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纪检组副书记。

1983年3月任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1990年12月离休。

2017年9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钟炳昌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7年9月25日上午10时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大厅举行。

钟炳昌历任职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九区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军二旅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军二旅政治委员,华北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炳昌人物轶事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九区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钟炳昌在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每当谈起那充满传奇彩的战斗经历时,总能听他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跟着党走,革命到底!”

1934~1935

1934年10月,担任红一军团供给部副政治指导员的钟炳昌,在经历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后,随红一军团后方医院从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赣粤、湘粤、湘桂边境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损失了四万多人。那时,钟炳昌才19岁,行军打仗,照顾病人,抬送伤员,日夜兼程,真是又苦又累。行军中只要听到一声喊“原地不动,休息。”他就能站在那儿睡着了。但不管多苦多累,他总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发扬阶级友爱和互相帮助的精神,照顾伤员,一起前进。

老大娘救了他一条命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某一天,部队到达云贵边境其地,忽然,遭遇空袭,狂妄的敌机竟然超低空地轰炸和扫射,一颗炸弹在钟炳昌身后不远处爆炸了,为了扑救伤员,他倒在血泊中,顿时昏迷过去。经过及时抢救,总算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部队领导人想让他留下来。那时钟炳昌年轻,更多的道理说不出来,但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跟着党,跟着大部队,不怕死,不掉队,革命到底。

他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一拐一跛地往前赶。每一步都忍耐钻心的疼痛,每一步都滚下豆大的汗珠,一步步留下的是歪斜的脚印,一步步映出的是坚定的决心。他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尽管同志们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但因为伤势过重,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从前面的部队,渐渐落到后面的部队,落到那个部队就吃在那个部队,努力跟上新的部队。但剧烈的疼痛,还是将他无情地拉扯下来,他逐渐地远离了最后的部队。为了拼命追赶部队,他极度疲惫,终于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一个踉跄,重重跌倒,昏厥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钟炳昌只觉得身上像有千百枚钢针猛扎一般疼痛。他极力挣开双眼一看:一位老大娘正小心翼翼地蘸着盐水,给他擦洗伤口。原来是这位贵州老大娘救了他。钟炳昌深深地感谢老大娘,但表示还要继续追赶大部队。大娘说:部队已经走远了,你伤成这个样子也无法赶路。钟炳昌坚决地说:就是走到天边,也要追上大部队。他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好不容易摇摇晃晃勉强站起来,可刚一迈步就重重跌倒了。老大娘含着热泪,心疼地扶起他,苦口婆心劝他养好伤再走。钟炳昌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般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来养伤。那时节,王家烈军阀部队和地方反动民团,经常像饿虎一样,在这一带山上搜索红军伤病员和长征失散人员,一旦发现操不同口音的陌生人,立即逮捕杀害。为了不连累老大娘,钟炳昌躲在屋后极为隐蔽的一个山洞里,身不能动,但心却时时想着部队,晚上总做梦赶上了大部队,乐醒了一看,还是黑漆漆的山洞。他一边养伤,一边积极准备上路,并让老大娘多方探听红军的消息。

有一天,老大娘兴奋地告诉钟炳昌:红军又回来了。原来,为了甩掉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和敌人虚与周旋,来回兜圈子,又转回到此地。钟炳昌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使他绝处逢生。他紧紧握住老大娘的手,深情地与她道别,并把部队留给他的银元,尽数交给了老大娘,谢绝了老大娘一再的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崎岖的山道,拄着棍子一拐一跛地去追赶部队。老大娘站在山坡上,为他送行,一直走了很远,钟炳昌回头看时,还隐隐约约地看到老人家高高地站在山坡上,目送他远行。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强忍着不让眼泪滚落下来,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老百姓对子弟兵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和希望。在以后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他脑海里时时浮现出老大娘的眼神和身影,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他不停步地跟着革命队伍向前……钟炳昌终于赶上中央红军,再次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爬雪山

当他们的部队通过了泸定桥后又走了几天,就要准备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这时,唯一能作的准备就是找根棍子和找点御寒的衣服。夹金山终年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没有人迹。风很大,像狼一样呼啸着,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漫天的雪花,肆无忌惮地扑面而来,像肆虐的利爪,划刺在脸上,撕扯在身上。路很滑,空气稀薄缺氧,呼吸困难,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有时走一步要退两步,真想坐下来歇歇。但鼓动队的宣传员们拼命告诫大家,千万不能停下来,千万不能坐下休息。钟炳昌亲眼看到有人坐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他走不动了,但他明白决不能停下来,绝不能掉队,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他没有棉衣,只有三层单衣,在极度的寒冷中,瑟瑟发抖,但他的心是热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慢,也决不停下来,死也跟上。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在皑皑的白雪上升华,终于支撑他翻越了大雪山。

爬过雪山到了懋功,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进入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就到了毛尔盖,休整一段时间,准备过草地。这个地区是藏旅地区,人口稀少,粮食缺乏,红军有好几万人,因而筹粮十分困难,多数部队过草地,带的干粮都不足。钟炳昌干粮吃完了,就吃野菜,挖草根。最后实在没有吃的,就只有忍饥挨饿。

过草地

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乌云密布,瓢泼大雨说来就来。夜宿露营,地是湿的,又冻又饿。有个战友,晚上睡觉时还是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叫不醒,一摸身子,早就冰凉了。

草地大部分是长满水草的沼泽地,草底下是终年积水,河沟交错,泥潭莫测,走路要踏着草根走,踏着先头部队的路标和脚印走,否则一脚踏错,馅进泥潭就爬不出来。多少革命将士,就长眠在草地上。就在快走出草地时,遇到一大片沼泽地,粗看是干实的地,一脚踏去,却是烂泥潭,非常危险。一位炊事班的老班长为了抢救战友,自己一脚踏空,泥浆一下子就淹到胸间,没等战友们反应过来,泥浆已没到头部,老班长冲着战友们喊出最后的嘱托:要跟上,别掉队……这话一直激荡在钟炳昌的心中。

在“文化大革命”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钟炳昌和许多老干部一样受到“四人帮”排挤,被分到四川。他就住在已被红卫兵非法抓到北京去的彭老总的旧居里。彭老总是他深深敬仰的老前辈。在朝鲜战场上,彭老总是志愿军的司令员,钟炳昌是志愿军的一员,在彭老总的领导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大将军横刀跃马,刚直不阿,在危难时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深深地激励着钟炳昌。如今人去楼空,睹物思情,更增强了他战胜“四人帮”、革命到底的决心。他那时任四川省建委主任,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为“大三线”的建设殚精竭虑。他钻山沟,下工地,看厂址,察工程,风尘仆仆地奔波着。有一次,他的车正开到山脚下,爆破安全员失职,没有看到,竟下达了炸石开山的命令,顿时天崩地裂,乱石飞空。司机一下子扑到他身上,打算用身体保护首长。钟炳昌不愧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临危不乱,镇定地大声喊道:“快开车,冲过去!”司机加足了油门,轰的一声,车子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在汽车刚刚离开的地方,炸飞的乱石,劈天盖地地压下来……老将军掸掸身上的灰尘,一扬手,平静地说道:“继续走”。经过长征的老战士,世上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够阻挡他们!钟炳昌作为一名老兵,在那些被扭曲的日子里,在那个党和国家十分艰难的岁月里,他没有停顿下来,他想的是祖国的建设,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

文革之后

“四人帮”终于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钟炳昌也获得解放。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告别彭老总的旧居,回到了北京,继续他跟着党走,革命到底的新的奋斗历程。

谈起往事,老将军总是感慨万端。他常常提起那些为缔造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和为革命胜利做出贡献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从兴国参军而牺牲的战友。他说,比起那些牺牲的同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一想到他们,就感到生活十分满足,就感到责任重大。因此,他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求索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走到那里,人们都会从他身上看到老红军的本色。正是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战友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精神鼓舞着他,在漫漫征程上勇往直前。

“跟着党走,革命到底!”这朴实无华,然而却掷地有声的誓言,既是钟炳昌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中所怀抱的坚定的信念,也是他在几十年披荆斩棘的征程中所付诸的无悔的实践。

钟炳昌补充介绍

  钟炳昌,1915年生于江西兴国县樟木乡,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委,第九区队政委,第三十五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军二旅政委,华北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委。参加了石家庄、察南、保北、绥远、平津、太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师政委。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委。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兼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57年任六十七军副政委。1959年任军政委。1965年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四川省省委委员、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纪检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7年9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樟木乡 樟木乡位于兴国县城东部,距县城38公里,319国道、323省道穿境而过,与3县5乡相接,国土面积7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新城村、源坑村、樟木村、螺形村、肖南村、塘埠村、牛岭村),9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968户,总人口15278人,耕地面积7088亩,林地面积87547亩。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小乡镇。 清乾隆十五年,樟木乡称幕山圩,是当时全县11个圩市之一……

  “钟炳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