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名人吴悌介绍
吴悌(1502~1568),字思诚,号疏山,学者称“疏山先生”,江西金溪(今琅琚镇疏口村)人。明代哲学家、学者。官至南京刑部侍郎。著有《疏山遗集》五卷、《易说》十卷、《表章古文孝经》一卷,并曾刊行《皇明舆地之图》。
吴悌生平
从小聪颖持重,崇尚象山之学,拜陆象山后学黄直(号卓峰)为师,学问日深。
嘉靖十一年进士。除乐安知县,调繁宣城,征授御史。十六年,应天府进试录,考官评语失书名,诸生答策多讥时政。
帝怒,逮考官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诏狱,贬官,府尹孙懋等下南京法司,寻得还职,而停举子会试。悌为举子求宽,坐下诏狱,出视两淮盐政。海溢,没通、泰民庐,吴悌先发漕振之而后奏闻。寻引疾归,还朝,按河南。
伊王朱典楧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悌报曰:“殿下,天子亲籓,非悌所敢友。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王愈惮之。 夏言、严嵩当国,与悌乡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言问故,徐曰:“俟谈少间,当以政请。”言为改容。及嵩擅政,悌恶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
嵩败,起故官,一岁中累迁至南京大理卿。时吴岳、胡松、毛恺并以耆俊为卿贰,与悌称“南都四君子”。
隆庆元年(1567年)迁南京刑部侍郎。次年,在与人讲谈孟子养性章时,痰疾发作,医治无效而卒。万历中,子吴仁度(字君重,明后期古文家。官至工部左侍郎)请恤。
吏部尚书孙丕扬曰:“悌,理学名臣,不宜循常格。”遂用黄孔昭例,赠礼部尚书,谥文庄。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学者称“疏山先生”。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吴悌为王守仁学,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为多。里居二十年,布袍疏食,涵养益粹。与四方名士相切磋,所得日深。无日不以正学自力,躬行心得,诚孚于物而介节凛然,故其当官立事皆切于民生国计。
悌卒后,吏部尚书孙丕扬称悌为“理学名臣”,其师黄直称他为“实践之儒”,罗汝芳谓其“学继象山”,徐阶则称其“真古君子”,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崔都甚至说:“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疎山则不可为人。”(见《同治金溪县志·卷一九·吴悌传》)
吴悌简介
吴悌(1502年~1568年),字思诚,号疏山,学者称“疏山先生”,江西金溪(今琅琚镇疏口村)人。嘉靖进士。授乐安知县,调繁宣城,授御史。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天府进试录考官评语失书名,诸生答策多讥时政,帝怒逮考官。悌为举子求宽,坐下诏狱。出视两淮盐政。及严嵩擅政,悌恶之,引疾家居近二十年。嵩败,起故官,累迁至南京大理卿。与吴岳、胡松、毛恺并称“南都四君子”。隆庆元年(1567年),迁刑部侍郎。次年卒,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吏部尚书孙丕扬称悌为“理学名臣”,遂赠赐礼部尚书,谥文庄。吴悌为王守仁学,但清修果介,反躬自得者为多。
吴悌著作
著有《疏山遗集》五卷、《易说》十卷、《表章古文孝经》一卷。
吴悌补充介绍
吴悌(1502~1568)
字思诚,人称疏山先生,明疏溪(今琅琚疏口村)人。幼聪颖持重,志于象山之学,拜象山弟子黄卓峰为师,学问日深。复与四方名士切磋,尤其自力躬行,所得颇多。且气节凛然,深孚众望。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初任山东乐安县(今广饶县)令,又调安徽宣城,升御史。十六年,应天(今南京)乡试时,举子在对策中“语多讥讽”,被考官谪贬多人,所取贡士亦不许参加会试。悌为举子求情,被调为两淮盐政。是年,山东发生大水灾,通州、泰州被水冲没家园无数。悌将漕粮赈济灾民,然后才上疏报告实情。因违例而以病辞归。后为河南按察使。伊王朱典模骄横无度,对悌忌惮甚,欲与为友。悌不依权势,说:你是天子亲藩,我是天子臣僚,难以为友。
夏言、严嵩权倾当朝,臣僚多依附,惟悌远之。后严嵩擅政,悌恶之,不与为伍。引疾居家达20年。嵩败,再召回。一年之内累官至南京大理寺卿。隆庆元年(1567)迁刑部侍郎。次年,在与人讲孟子养性章时,痰疾发而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庄。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
其为官立事皆切于民生国计,以清修实践为本,非以讲学为名者可比。居家20年,布袍疏食,涵养益粹。其师称之为“实践之儒”,罗汝芳谓其“学继象山”,徐阶曰“真古君子”,崔都玉谓“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其为世推服如此。著有《吴疏山集》、《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琅琚镇 琅琚镇位于金溪西部,东靠秀谷镇,南邻石门乡,西邻抚河与临川青泥镇隔河相望,西北与浒湾镇交界,北与合市镇接壤。316国道穿境而过,枫山至琅琚公路在枫山与316国道交汇。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31%。耕地面积62300余亩,其中水田44882亩、旱地1076亩;林地面积1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61%;山塘水库603座。2019年,全镇辖琅琚、……
“吴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