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南昌市名人

彭士望

彭士望人物照片

南昌名人彭士望介绍

明末文学家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江西南昌人。明末文学家,“易堂九子”成员,著作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

彭士望人物简介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聪慧,十岁作《除夕诗》,为人欣赏。十六岁补县学生,与同乡新建欧阳斌元研究经世之学。崇祯十二年(1639)父逝世,临终时嘱其当以黄道周为师。彭士望对黄道周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质深为敬佩。黄道周因直言进谏,触怒思宗而下狱,彭士望四处奔走,竭力营救。清兵攻入北京后,抗清将领杨廷麟谋起兵,彭士望为他募兵。后清兵攻破赣州,杨廷麟战死。其子为清兵所掠,彭士望竭囊赎出抚养。南明隆武元年(1645),爱国将领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钺的排挤打击,督师扬州,他和欧阳斌元应召前往,建议用高杰、左良玉军夹攻南京,以清君侧。史可法未采纳,彭士望辞归。五年后,降清将领金声桓带兵反正,清兵二十万人围攻南昌,彭士望避难宁都,居翠微峰。在宁都与魏禧、魏际端、魏礼三兄弟以及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志气相投,躬耕相食,论道讲学于宁都易堂,世称“易堂九子”。他致力于古文辞,尤精于《春秋》《左传》诸史。晚年讲求实用之学,反对空谈。著作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

彭士望史书记载

宁都人物志卷二记载

彭士望(1610-1683)字达生,号躬庵,又号树庐。本姓危,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文学家、隐士。明诸生,英姿卓荦。少时与新建欧阳斌元相磋经世有用之学。父皙闻漳浦黄道周平台召对语,叹道:“铁汉也。”临终嘱士望拜道周为师。士望服丧毕,即去拜谒,适道周在狱,士望竭力营救,百折不挠,为公卿们敬佩。甲申事变,杨廷麟起兵勤王,士望响应,募兵于九江。福王立,蜚语中伤廷麟及士望,士望始弃此事。史可法督师扬州,招士望,斌元已先在幕中。士望一到,即进奇策,请用左琅、高 兵清君侧之患,斌元赞助。可法惊讶道:“君年少气锐,果尔得为纯乎?”由是害怕二人,不获起用。士望遂归南昌,邀林时益一同携眷赴宁都依附魏禧,讲学易堂,为 “易堂九子”之一。后居冠石,躬耕自食。常与程山谢文 、髻山宋之盛等人相往来。其学说,大抵以王阳明、罗念庵之说为主,但倾向实用。曾曰:“天下学者之病在于虚。经义气节,旷达文童,皆虚病也。”又曰: “学者凡病皆可医,惟伪不可医。”著有 《彭躬庵诗文集》二十八卷、 《手评春秋五传》《手评通 》并行于世。其生平事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碑传集》均有载。

彭士望补充介绍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聪慧,十岁作《除夕诗》,为人欣赏。十六岁补县学生,与同乡新建欧阳斌元研究经世之学。崇祯十二年(1639)父逝世,临终时嘱其当以黄道周为师。彭士望对黄道周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质深为敬佩。黄道周因直言进谏,触怒思宗而下狱,彭士望四处奔走,竭力营救。清兵攻入北京后,抗清将领杨廷麟谋起兵,彭士望为他募兵。后清兵攻破赣州,杨廷麟战死。其子为清兵所掠,彭士望竭囊赎出抚养。南明隆武元年(1645),爱国将领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钺的排挤打击,督师扬州,他和欧阳斌元应召前往,建议用高杰、左良玉军夹攻南京,以清君侧。史可法未采纳,彭士望辞归。五年后,降清将领金声桓带兵反正,清兵二十万人围攻南昌,彭士望避难宁都,居翠微峰。在宁都与魏禧、魏际端、魏礼三兄弟以及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志气相投,躬耕相食,论道讲学于宁都易堂,世称“易堂九子”。他致力于古文辞,尤精于《春秋》、《左传》诸史。晚年讲求实用之学,反对空谈。著作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

  “彭士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