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名人罗旋介绍
罗旋,1929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南国烽烟》《梅》《伢仔·妹仔》《天嶷山神女》《破戒》及纪实文学《蒋经国传奇》,其中《梅》获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
罗旋人物履历
自青少年开始,他就痴心于文学,跋涉在文学这条坎坷曲折的小径上,他执迷不悟,至老不渝,视写作为人生最大乐趣。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学者,他自豪而又感慨地说:“这一辈子我放弃了不少东西,唯独没有放弃文学。”他,就是蜚声于赣南文坛的书斋型、学者型作家罗旋。早已年逾古稀,仍然笔耕不辍,犹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他不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然而却有着深厚的赣南客家情怀。他在其精选小说集《含笑·后记》中曾说:“足足半个世纪,我把生命的根子扎在了赣南,对客家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深厚感情,自认为是客家的客家人。”也正因此,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始终如一地将笔触聚焦于赣南这方水土,并以 其独特的才情和心血酿造出了数十部饱蕴赣南客家风情的佳作,显现出非同寻常的赣南客家情怀。
追溯起来,罗旋的客家情结始于1951年,当时在省文联工作的他为了深入生活,参加了一个农村工作团来到赣南,首次接触到客家,对客家人的淳朴厚道、亲和好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正改变他一生轨迹的是1954年,他主动申请从长沙的中南有色局试验所调到赣南盘古山钨矿。盘古山在于都仁风,那里是客家的深山僻壤,接触多的是客家农民出身的矿工。他在那里一呆就是八年,初步熟悉了客家生活,为文学创作汲取了营养乳汁。1969年在文化大动乱中,他成了“运动对象”,下放到全南与粤北接壤的深山旮旯,在一个古老的土围安家落户。三年下放,与农民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增长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客家社会,体验了客家的乡情风俗。三年艰苦卓绝的生活,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客家人名符其实的好客。不问姓氏宗族,不管远近亲疏,来者均是客,是客可安家。
深山土围艰苦劳动三年,客家的山山水水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有着一份铭心刻骨的情感。他说:“创作中我考虑最多的是,不管什么题材体裁,离不开山水(绿)与历史(红),而这二者都离不开客家。客家情结,主导着我的写作生涯。”
1957年,罗旋推出了他的首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爱与憎》,写的是红区一对夫妻,丈夫当红军出征,守在家中的妻子,参加了地下工作;谁知丈夫归来时,已是叛徒,于是产生了爱与憎的纠葛。但是这篇作品一发表,就遭到全省文艺界的批判,批判的矛头是“人性”问题。但他没有因此退缩而中止红色题材创作。后来调到赣南行政区党委,协助老同志整理革命回忆录,走访了许多老革命,阅读了许多珍贵资料,为写革命历史题材奠定了基础。
有了充分的素材积累,作家扎根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对赣南历史风云独到品悟,开创了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红色小说世界。他不直面写血腥的战争场面,却善于“表现战火硝烟笼罩的人情,阶级浓雾掩盖的人性”。通过诗意言说,展示他的赣南客家美的世界、善的世界。
《红线记》写的就是这样艺术世界中的一个带有特定新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深山老林中的老炳及女儿紫娥,去医院抬回了红军伤员山虎。紫娥与山虎在患难相处中,感情发生变化,终于拴在了一根红线上,结成夫妻,同他一起参加了革命。作者就是这样借红线传情,从一个新角度反映了当年的战争生活,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但都心灵优美的人物形象,使赣粤边游击斗争的风貌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醉夏》则是通过刚从红军医院出来的胡真,到一个女赤卫队当副营长,最后在与靖卫队作战牺牲的历程中,与赤卫队妇娘们之间交流产生的真挚感情,把战火硝烟笼罩的人情,阶级浓雾掩盖的人性,把真善美的人物写活了。
罗旋社会评价
在他的红色系列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热衷于塑造真诚美丽、质朴坚韧的客家女形象,比较男性的嗜杀和尚勇,女性的温婉坚韧显然更适合作者的“仁心”,再加上客家女独特的地位,促成了罗旋颇为特殊的审美观,也体现了他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的独特性。《白莲》中忍辱负重的雪妹,《红线记》中活泼质朴的紫娥,《郁孤台下》干练而又坚韧的吕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就在《红线记》获奖,赴京领奖时,一位著名评论家的一段话转变了作家的创作势态,“革命历史题材离现代人生活太远了”,所以在完成中篇《生的死者与死的生者》后,他觉到革命历史题材极难反映历史真实,难以突破,于是,由红色向绿色转移,陆续写出了《美丽胡枝子》《缺男户》《深山含笑》《独活》等绿色系列。
实际上,绿色文学依然是作者客家文学的继续与发展。研究“双红”(红楼梦、红土地)文学的专家周书文说:“他今天营造的绿色文学世界,其实也并未与他过去创造的红色小说世界绝缘,仔细加以品赏,就可发现:仍然是他那红色小说世界的继续与扩展,这不仅是说他所写的那些人和事,那诱人留连忘返的绿色园林,都生活在、生存在红土地上,更重要的是那葱绿碧透的绿色世界中洋溢着红土地客家精神气质与美学神韵。”
他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绘赣南那奇异的青山绿水、淳厚民风民俗和爽朗善良人物,展示出当地特有的风物,以及当地的乡风习俗,同时又被赋予时代气息,并设置一个意象(常常将之作为标题)作为艺术结构的核心、文眼,含笑、钩吻……这些赣南山区特有的物种,随着故事情节被人所认识,有了鲜活的形态和生命,而且往往和人物命运、作品主题联系在一起。
在新的历史时期,真诚美丽质朴坚韧的客家妇女形象在罗旋的笔下有了新的内容:《缺男户》中争强好胜、生机勃勃的大胆探索者杨赛风,《美丽胡枝子》中善良、勤劳、大度的桐妹,《含笑》中善良、美丽、聪慧、倔强的青娥……这些女性都是典型的新时期客家妇女。客家文化特有的内蕴,表现在罗旋小说中,就是女主人公都是生活的重要角色,都能独立生活,具有相当的独立人格,比如《含笑》中青娥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追求,《客家歌王》中木莲对于命运的挣扎,《美丽胡枝子》中桐妹的不卑不亢等等。作者努力将各种各样的人物写真、写美。这些美是动人心弦的人情美、人性美。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或曲折离奇或平凡无奇的故事来发掘客家人身上的优美品性。这些优良品质犹如荷风露珠一般给读者一个清新温情的世界。
如今罗旋虽已年近八旬,他的艺术思维仍然充满活力,创作激情不衰,还像螺旋般不停地转动着。愿他继续开垦丰富的赣南客家文化,续写文学艺术的新华章。
罗旋主要作品
有:长篇小说《南国烽烟》《梅》《伢仔·妹仔》《天嶷山神女》《破戒》及纪实文学《蒋经国传奇》,其中《梅》获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中短篇小说集有《野马》《败将》《含笑》《还魂草》,其中《红线记》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荣誉奖;《缺男户》获江西省首届谷雨文学奖、江西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我是谁》获江西省第二届谷雨文学奖;绿色系列小说《美丽胡枝子》《深山含笑》《独活》《钩吻》《插花山》获第二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有三部小说拍成六部影视作品及十余种舞台剧。曾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代表大会。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当选江西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1990年两度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旋补充介绍
罗旋 (1929~)
原名罗旋文。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先后在江西省文联、盘古山钨矿、赣州地委、赣州市群艺馆工作,研究馆员。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赣州市作协主席、名誉主席。江西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南国烽烟》、《梅》、《伢仔·妹仔》、《天嶷山神女》、《破戒》,中短篇小说集《野马》、《败将》、《含笑》、《还魂草》等,散文、传记《生态小品》、《长途跋涉录》。作品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江西《谷雨》文学奖(两度)、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两度)。
“罗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