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萍乡市名人>上栗县名人

彭康

彭康人物照片

上栗名人彭康介绍

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央华东局原宣传部长

彭康(1901年8月-1968年3月),字子劼,江西省上栗县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彭康是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1952年起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掌校期间,交通大学经历了建国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交通大学西迁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1968年3月,彭康遭受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彭康人物生平

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双源村南岭下村。

1916年,彭康毕业于江西省萍乡中学。

1917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实习半年日文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高中部。

1924年,彭康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毕业后获博士学位。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日本京都的帝国大学,来自江西的中国留学生彭康拍案而起,毅然抛弃即将到手的学位和毕业证书,赶赴血与火考验中的上海。彭康在上海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共同组织“创造社”,并任该社理事会理事、党组成员。

1928年11月,彭康加入中国共产党。彭康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参与组建左翼作家联盟,成为我党在思想文化战线的卓越战士。这之后,彭康身陷国民党牢狱长达7年半,英勇不屈,斗志更坚。出狱后,彭康即奔赴战斗岗位,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工作,董必武亲自恢复他的组织关系。武汉失陷后到重庆,后转延安。

1930年2月15日,彭康与鲁迅、郁达夫、郑伯奇、冯雪等51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同年4月为掩护同志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直至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加上党组织的营救,被关押7年之久的彭康被无条件释放。

1945年,彭康担任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开始投身于无产阶级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彭康先后担任中央文委委员、代理书记、湖北省委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工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宣传部长、淮南路西区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华中党校副校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中共渤海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建国后,彭康历任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

1952年,彭康率代表团赴东欧各国考察文教事业。同年11月3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书,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同年,彭康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彭康积极率领交通大学西迁西安。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等职。

1968年3月,彭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彭康人物成就

彭康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在彭康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促进交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建议。由于改革要求过高过急,在院系调整和重组教研室的情况下仓促开课,教研室工作一度出现被动、混乱,彭康及时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克服忙乱现象,逐步安定教学秩序。鉴于改革铺开的面太广,步伐不稳,他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他认为苏联的经验与中国国情并不完全吻合,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我国大学是4年制,因此提出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采用,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当他发现学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时,便果断地中止“六节一贯制”(即一个上午连上六节课,然后吃中饭;一周共排三十六节课)的试验,对学生作息时间作了调整。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钟兆琳、赵富鑫等教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求教务等部门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制订出适合国情的“四年教学规划”。这样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改革、一边调整,彭康不断检验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学习苏联经验,还要很好总结运用我国过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注意“发扬老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希望教师、干部要“领会苏联教学经验的思想性”。在当时政治气氛下,彭康说要“发扬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这是很不容易的。

彭康人物评价

彭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陕西日报评)

彭康老校长是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勋人物,是西安交大的领路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评)

彭康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的奠基人,用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华章,为陕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评)

彭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们上栗人民的优秀儿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家乡人引以为豪。(江西省上栗县委宣传部部长熊渊评)

彭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进的教育思想,铸就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汇聚为西安交大两甲子的辉煌。(光明网评)

彭康后世纪念

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

200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成立,以彭康老校长名字命名。是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书院。

彭康校长铜像

200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曾率领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西北古城、被尊为西部大开发的“开拓者”彭康同志百年诞辰,缅怀彭康同志对我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在西安交大花木扶疏的西花园,举行了彭康校长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15周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2016年9月23日,彭康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会上播放了纪念短片《光辉的榜样 永恒的丰碑》,回顾了彭康校长奋斗求索的人生历程。彭康先生是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是开创西安交通大学千秋基业的杰出领头人。

《彭康传》

2016年9月,在彭康校长诞辰115周年来临之际,西安交大计划组织撰写《彭康传》,缅怀彭康历史,传承彭康精神。

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

2021年6月21日,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在江西萍乡上栗县挂牌开馆。

西安交大举办纪念彭康校长诞辰120周年活动

2021年8月26日是彭康校长诞辰120周年。当日上午,“听党指挥跟党走,爱国奋斗勇担当——纪念彭康校长诞辰120周年”主题活动在西安交大西花园彭康校长雕塑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缅怀追忆彭康老校长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格。

彭康补充介绍

  彭康(1901~1968)原名子劼,又名坚,号嘉生。江西萍乡彭高镇(今属江西上栗)人。1919年萍乡彭高镇(今属江西上栗)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入鹿几岛第七高等学校、京都帝国大学文科。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内风云突变。刚刚修完帝国大学全部课程的彭康,急切地希望早日返回祖国参加革命斗争。他顾不得撰写毕业论文,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于同年秋天回到了祖国。11月到上海,在-下参加文学团体创造社,从事《文化批判》等刊物的和出版工作,撰写了有关文艺、哲学方面的理论文章,诸如《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科学与人生观》《新文化的根本任务》《革命文艺与大众文艺》等。此时,他还在上海艺术大学、群治大学兼任哲学教授,利用讲坛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革命的大众的文化艺术,号召人民“学习辩证法以清算一切反动思想,解决一切紧迫的问题”,成为当时文艺评论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1928年5月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任创造社中共党团成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代理书记等职。同年底,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他被选为执行委员。

  1929年,彭参加中共闸北区委、中共沪中区委工作期间,先后翻译出版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等著作;还出版了文集《前奏曲》。就在他紧张进行译著之时,创造社被国民党封闭。他即与鲁迅、夏衍等组织成立反帝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继续与反动势力展开斗争。

  1930年4月,彭因收藏遇害同志遗留的0,不慎失密被捕。租界临时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以“意图推翻国民政府,组织-,进行违反-宣传”的罪名判了他七年刑。在提篮桥监狱,他虽饱尝肉体折磨,被搞得妻离子散,但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利用一切机会向难友们宣传共产主义真理。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彭获释出狱,恢复了中共党籍,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宣传部部长,安徽省工委书记,鄂豫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为抗日根据地建设做出了贡献。1941年5月,彭调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调查研究室副主任,主办《江淮日报》,华中局党刊《真理报》。华中党校开办后,彭任副校长(刘少奇为校长),后兼党委书记。1945年春调任建设大学校长,曾讲授《新民主主义的道路》等专题课程。

  1945年12月以后,彭先后被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文化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党校校长,中共渤海区委副书记、华东大学校长等职。在战争年代,他长期战斗在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岗位上,不仅熟悉党的办学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严谨的治校艺术,为他解放后在高等教育战线做出卓越成绩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大学与原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为山东大学,彭被任命为校长。此时,他仍然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党校校长,还担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1952年9月,彭作为中国文化教育考察团副团长,赴东欧六国和苏联考察,历时七个月,1953年4月1日回国前,他被任命为设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校长兼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经过1952年院系大规模调整的交通大学,已成为一所完整的机电类工业大学。彭到任后,发扬老交大的优良传统,借鉴苏联和东欧的经验,加上他战争年代办学的实践,领导师生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提高了交通大学的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不仅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也为以后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5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形势调整工业和教育布局,决定交通大学自1956年起内迁西安。4月9日,彭接到高教部电话通知后,即召开校党政领导班子会和全校师生员工大会进行传达,并多次与教师、职工、民主党派成员座谈,阐明迁校意义,进行思想动员;还亲赴西安勘察新校校址,组织师生员工和家属代表去西北参观。在绝大多数人员拥护国务院决定的前提下,彭主持校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迁校问题的决议》。按照决议,彭一边督促西安加紧新校建设,一边组织迁校工作的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做好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到1956年暑假,10万平方米的新校舍在西安落成,6000名师生员工和家属由上海搬到西安,加上当年面向全国招收的200 0名新生,西安校区已有8000人,第一期搬迁任务按计划完成,留在上海的1000余名学生和几百名教师,计划在1957年暑假全部迁完。

  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和沿海工业内迁计划的调整,交通大学部分师生对迁校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到1957年中共开展整风时一下迸发出来,大部分人认为迁校没有必要,并要求把已经迁到西安的人员和物资搬回上海。彭耐心听取各种意见,并成立五人小组研究处理迁校问题,5月19日又带上汇总起来的意见赴京汇报。6月4日,周恩来在京召开中央有关部委和交大代表出席的会议,对交大西迁作了长篇讲话,提出坚决搬往西安、全部迁回上海和愿留西安的留在西安三种方案交交大师生讨论。彭等回沪后,传达周恩来讲话,发动师生继续讨论迁校问题。在高教部、中共上海市委、中共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讨论至为热烈,但意见难趋统一。彭看全部西迁已无可能,回迁上海困难更大,自愿支援西北等于一句空话,遂根据杨秀峰部长6月23日提出的“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的建议,在6月25日的校常委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交大,两个部分,一个系统,统一领导”的方案,得到校委、党委的一致通过和广大师生的赞同。这一方案很快得到高教部和国务院的批准,到1958年暑假,交通大学的西迁任务顺利完成。

  此后一年,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忙坏了彭康这位一校之长。他以饱满的热情在两地奔波,较好地完成了院系调整。随着高等院校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交大的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又都被确定为全国的重点大学,教育部于1959年6月呈请国务院,拟将交大的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独立成两个学校,上海部分改称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改称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任西安交大校长。7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9月23日,彭在西安交大全校大会上宣布国务院文件时说:一个大学变成两个大学,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更便于今后的继续发展。

  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彭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即使在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刻,他也没有忘记教书育人这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一直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主义高等教育的规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诸如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培养又红又专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等等。在1958年教育革命0现“左”的冲击时,交大虽然也受到影响,但比较能够稳住阵脚。彭对以“劳动代替课堂教学”、以生产代替科研的做法,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并引导师生总结经验,尊重教学规律。他强调“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学生是接受间接知识的,教学不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应先传授知识、理论,然后在实践中去验证、运用”。他曾多次纠正不尊重知识分子,要专家、教授写血书、“拔白旗”等错误做法。他要求学校从事党政工作的同志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他说:“政治挂帅”,就是要“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把思想工作做到业务里去,政治要落实到业务”;“业务里有许多思想工作,有许多思想问题要解决,解决好了业务中的思想问题,也就是政治统帅业务了。如果不这样,政治就会脱离业务,政治就会落空。”他对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鼓吹的那一套 做法作了 ,说:不要讲毛主席语录进课堂,应该是用毛泽东思想去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走 不好,应该实事求是。为了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1964年共青团西安交大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号召青年学生在“创三好”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到“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造成生动活泼的、民主的、有纪律的、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在他的努力下,交通大学从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到分别独立建校,既保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经他多年辛勤培育,使其在大西北生根开花,成为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和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彭也因此被人们誉为西安交大的奠基人。彭到陕西后,还兼任中科院陕西分院副院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彭便被诬为“三反分子”,遭受批斗。1968年3月28日上午在游斗中被破孩致死。1978年,中共陕西省委为他平反昭雪。

  “彭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