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名人李祖陶介绍
李祖陶(1776~1858),字钦之,号迈堂,江西省上高县徐家渡东边村贯垅人。他“饱读经史百家,博览诗书万卷,不慕虚荣功名,执意著书立说”。其著作达千万字,是清朝中叶全国文坛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其名被收录于《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文学大辞典》。上高县城乡仍然传扬着他的轶文趣事。
李祖陶人物生平
不甘贫寒苦求学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李祖陶出生于上高县贯垅村。8岁丧父,赖母纺织度日,母子相依为命。 10岁,祖陶想读书,但家贫不忍启齿。便常于放牛之后 ,去书院窗下偷听,并捡被弃之残纸片识字。几年间,竟然识字千余。伯父奇之,乃解囊相助。16岁时祖陶得以入学读书。
祖陶求知若渴,非常刻苦。放学之后,常携书入田,边干活边读书。晚上,常伴在母亲纺织的油灯下抄读,夜尽十纸方歇。伯父的两本诗集和先生的排律等书,他常借来抄读和研习。祖陶八年寒窗,竞抄经史诗书数百卷。一次,母亲命祖陶去徐家渡圩卖布,嘱他换盐和棉花回来。他卖了布,买了棉花之后,在一书摊前着迷,竟将余钱全部都买了书回家。他向母亲汇报说:“儿不可一日无书。”母被儿子的用功所感动,非常理解地说:“只要儿能成大器,吾宁日日淡食,不厌也。”
嘉庆六年,祖陶得中秀才。嘉庆十四年,又中了举人。十年寒窗未虚度,苦尽甘来终成材。祖陶满腹诗书经纶,写得一等好字,写得一手好文,闻名于江西城乡。
迈堂游学遍神州
祖陶号“迈堂”,即迈出农家之堂之意。中举后,祖陶曾试图求取进士功名,然而他生性耿直,不苟世俗,只凭文章,岂能中榜。两次三番之后。祖陶绝意功名,立志以选著为事。求取真才实学之道。
祖陶效法孔夫子,周游列国,以广闻博见来充实自己。他先滞留京城,访名士,借经史子集来研习交流;购群书,广征博采搜罗宏富。留京五年,潜心苦读,终历览奇书,学富五车,闻名京城,享誉文坛。许多王侯公卿都纷纷争聘他为幕僚。
以慕僚为职,祖陶开始了游历神州大地求学的生活。二十余年,他足迹遍历天下,先后到过苏、浙、皖、闽、赣、川、粤等数省。对河防漕 、盐法钱钞、风土人情、民生疾苦,无不悉心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兴修水、发展生产、疏畅流通、关心民生的见解,得到公候门的敬佩。称誉道:“身无一命之寄,而好谈天下之务。”他游历京城和华东华南等地的经历,为后来求编纂唐、宋、元、明、清名家文集打下了扎实基础,为著书立说考究了许多宝贵史料。
著作荣身垂不朽
57岁时,祖陶结束了游学生活。应江西抚台之聘,先后讲学于鹭州、洪都、凤仪、龙州、景高等书院,以其学识渊博而受人称道。70岁时,他离开书院告老返乡。归家时,携带诗书达3万多卷。他无甚钱财,只在家乡贯垅山造一小屋,自称“贯垅山居”,又造一小楼,名曰“尚友楼”,乃藏书于此楼。祖陶归乡后,常足不出户,日夜寝馈“尚友楼”,著书立说。
李祖陶社会评价
李祖陶精于古文,其著作注释之深,文笔之妙,令人赞叹。他的著作,有保存和发展国唐、宋、元、明、清各代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赞为:“吴楚之间推作者,欧曾(指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和曾巩)之后此传人”,可“与唐代文苑英华媲美”。其人“有杜子美之性情,而兼元遗山之笔力”。可见祖陶享誉极高。
李祖陶个人作品
祖陶用毕生精力,注释了自唐以后的诗书,编选了唐、宋、元、明、清名家文选。所著之书有:《国朝文录》174卷,《迈堂文略》32卷,《金、元、明八大家文选》53卷,《史记》9卷,《迈堂诗稿》24卷,《资治通鉴》144卷,《唐二十家文抄》、《国朝四家诗稿》等书,共有1000多万字。其中,《国朝文录》初次出版时,国内外求考清朝者争相购买。
李祖陶补充介绍
李祖陶,字钦之,号迈堂。东边贯龙村(今徐家渡镇路口村)人,嘉庆举人,八岁丧父。家贫,全靠母亲织布维生。一日,母亲让他去市场卖布换取棉盐,祖陶除买了棉花外,将其余的钱都买了书。母亲看他如此喜欢读书,非常高兴地说:“吾虽淡食不厌也”。祖陶遂博综群书,浏览百家。嘉庆戊辰(1808年)中举后,先后九次应试未中进士,遂立志以选著为事。著述很多,有《史论五种》、《迈堂文稿》(初编、续编、三编)等。
路口村 路口村……
“李祖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