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萍乡市名人>湘东区名人

黄海怀

黄海怀人物照片

湘东名人黄海怀介绍

中国著名音乐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黄海怀(1935年-1967年),生于江西萍乡。1955年,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培养了众多二胡音乐家。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江河水》,以动人心魄的旋律穿越时空,成为二胡经典名曲。中国著名音乐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1967年,黄海怀病逝,年仅32岁。

黄海怀人物生平

1935年,黄海怀生于萍乡城武官巷张崧岩祠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黄海怀从5岁开始便喜爱戏剧,尤其痴迷音乐,常常跑到剧场看戏、听音乐、学胡琴。在街上遇见拉二胡的算命先生必尾随其后,为听曲子常迷途而不知返,是当地有名的“痴琴伢子”。

1949年,进入萍乡三中读初中。

1952年,17岁的黄海怀考入萍乡中学,同时兼任萍乡正大街业余剧团副团长和教习。进入高中后,他更是刻苦习琴,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为不影响别人休息,黄海怀做完功课后总是带着二胡到晒楼上去,每每练到深夜。此时,他的音乐特长得以充分施展,尤其是二胡演奏得到长足进步。

1955年,黄海怀以优异的音乐成绩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师从周华林先生学习二胡演奏,此后着重对蒋凤之、张锐的演奏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都已步入成熟境界,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校期间,黄海怀常应邀去湖北省广播电台为听众演奏二胡。演奏的有名人名曲,也有自己创作的曲子,每次演出都博得听众的热情赞誉。

1958年黄海怀因成绩优异而被留校任教。

1962年"羊城音乐花会"上,黄海怀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亲切接见。他常以此为荣,更加竭尽才智,献身音乐事业。1964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了《赛马》和《江河水》的曲谱,从此,这两首乐曲像插上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从此奠定了黄海怀在我国音乐界的地位。

1966年,黄海怀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住院治疗时被诊断为肝癌。1967年,黄海怀在医院病逝,年仅32岁。

黄海怀社会评价

二胡名曲《赛马》,《江河水》在中国大地流传之广泛,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但对作者黄海怀的情况,人们或许就了解不多了。黄海怀是江西省萍乡市人,生于1935年,他自小就酷爱音乐,对各种民族乐器爱不释手,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1955年,黄海怀考入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学习胡琴演奏专业,他的演奏细腻柔润,韵味独特,尤其是他的运弓,犹如太极长拳,秀美内在,绵绵不断。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演奏名家对黄海怀都及其推崇备至。五十年代末,苏联小提琴大师奥斯特拉赫访问武汉期间,聆听了黄海怀的二胡独奏。他反复的端详着黄海怀手中的琴,说“太美了,两根弦能奏出如此动听的声音。”并要买下这把二胡,校方只好把黄海怀的琴作为礼物,送给了苏联客人。黄海怀的艺术创造力,更直接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赛马》和《江河水》上。《赛马》的创作,可谓妙笔生花。素材是取自一首脍炙人口的蒙族民歌《红旗歌》。其实,黄海怀从没到过内蒙古大草原,也没有参加过赛马,对牧民生活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银幕上。

但他从这首民歌获得创作灵感,曾一度把这首乐曲构思成有难度技巧的大型作品,后来考虑到向大众普及的因素,又把乐曲修改的精悍易奏。他在前后段用了灵活多变的短弓,在中段则以悠悠长弓引出,婉转舒畅的蒙族名歌,既增强了音乐上紧松快慢对比,又刻画了草原牧民的豪迈性格,把赛马的场面表现得酣畅淋漓。特别是拨奏的段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江河水》的创作动机,起始于1962年他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羊城花会》,东北的谷新善先生演奏的双管曲《江河水》使他十分着迷。回校后,他根据录音记谱,在琴上反复试奏,多次修改弓指法,最后定稿。《江河水》的内容,来自民间的传说。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妇,丈夫被官府抓去当苦役,不幸身亡在外地,妻子闻讯,万分悲伤,来到江边遥祭,痛极念绝而投水殉夫。霎时间江水悲鸣,天地动容。

黄海怀代表作品

《赛马》

1959年,黄海怀创作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赛马》是一首描绘内蒙古大草原人民在节日中赛马情景的二胡独奏曲。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往。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江河水》

1962年,黄海怀又将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人甚至认为《江河水》可与阿炳的《二泉映月》相媲美。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出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继《赛马》和《江河水》之后,他又进行了新的开拓,完成了二胡协奏曲《洪湖颂》的创作。

黄海怀后世纪念

2006年3月31日,黄海怀先生艺术墓成功“入住”萍乡人文纪念公园。

2009年10月14日晚,在南昌举行的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来自东方歌舞团的二胡演奏家表演了二胡名曲《赛马》,并向现场观众介绍这首名曲的作者就是江西音乐家黄海怀。2009年10月18日晚7时40分,《相聚金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益大展演》上演的就是萍乡采茶戏《黄海怀》,展现了这位江西音乐大家短暂而辉煌的人生。

2013年06月,湖北省举办首届“黄海怀二胡奖”系列活动完美谢幕。“黄海怀二胡奖”是全国唯一以具有卓越成就艺术家命名的二胡大赛。

2014年4月2日,光明日报报道,真实再现著名二胡演奏家黄海怀艺术人生的电影《黄海怀》,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首映式,并将于2014年5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2018年12月26日,武汉音乐学院在滨江校区举办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黄海怀先生雕像揭幕仪式。黄海怀之子黄波先生及其孙女黄茜在讲话中回忆了黄海怀先生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黄海怀先生的深切怀念,感念黄海怀先生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本次雕像落成表示感谢,希望能够以本次雕像落成为契机,在纪念缅怀先贤的同时,将民族音乐的火种代代相传。

黄海怀补充介绍

  黄海怀: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1935-1967),生于萍乡城武官巷张崧岩祠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黄海怀从5岁开始便喜爱戏剧,尤其痴迷音乐,常常跑到剧场看戏、听音乐、学胡琴。在街上遇见拉二胡的算命先生必尾随其后,为听曲子常迷途而不知返,是当地有名的“痴琴伢子”。1952年,17岁的黄海怀考入萍乡中学,同时兼任萍乡正大街业余剧团副团长和教习。进入高中后,他更是刻苦习琴,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为不影响别人休息,黄海怀做完功课后总是带着二胡到晒楼上去,每每练到深夜。此时,他的音乐特长得以充分施展,尤其是二胡演奏得到长足进步。

  他的二胡作品在发展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敢于大胆借鉴西洋音乐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陈出新。其代表作品为二胡曲《赛马》,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

  1955年,黄海怀以优异的音乐成绩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师从周华林先生学习二胡演奏,此后着重对蒋凤之、张锐的演奏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都已步入成熟境界,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校期间,黄海怀常应邀去湖北省广播电台为听众演奏二胡。演奏的有名人名曲,也有自己创作的曲子,每次演出都博得听众的热情赞誉。1958年黄海怀因成绩优异而被留校任教。

  1959年,黄海怀创作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赛马》是一首描绘内蒙古大草原人民在节日中赛马情景的二胡独奏曲。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嘚嘚”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1962年,黄海怀又将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得成功。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人甚至认为《江河水》可与阿炳的《二泉映月》相媲美。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出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

  1962年“羊城音乐花会”上,黄海怀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亲切接见。他常以此为荣,更加竭尽才智,献身音乐事业。1964年,一代名曲《赛马》、《江河水》被灌制成唱片,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奠定了黄海怀在我国音乐界的地位。

  “黄海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