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名人颜龙安介绍
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西萍乡,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 。
颜龙安于1962年从江西农学院毕业 ,进入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工作;1970年至1977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至1983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1978年至2003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至1995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1995年至1998年出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颜龙安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
颜龙安人物经历
1937年10月5日,颜龙安出生于江西省萍乡东桥乡边山村。
1952年—1955年,在江西省萍乡县一中初中学习。
1955年—1958年,在江西省萍乡市高级中学学习。
1958年—1962年,在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
1962年—1969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技术员。
1970年—1977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
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77年—1983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
1983年—1995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
1995年—1998年,出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颜龙安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颜龙安从1970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中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技术研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1973年研究明确“野败”恢复基因的分布规律,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1987年发现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1980年提出增大“三系”库容量的育种思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带领课题组选育出“献优63”、“新优752”、博优752等已大面积推广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颜龙安先后主编、参编《杂交水稻繁制学》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颜龙安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等奖项 。
教育思想
颜院士认为:“在实践中运用好理论知识;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发现规律;敢想、敢干、勇于创新;虚心学习,不懂就问。这是年轻人需要牢记的四个做科研的基本要求。”他还指出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科研人员应该具备三个脑袋。一是政治脑袋,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经济脑袋,科研选题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科学脑袋,学好基础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不畏艰辛、敢于创新。这里引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百姓家。’”
编著教材
1999年,颜龙安主编出版了《杂交水稻繁制学》,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无论是三系稻还是两系稻、再生稻,制种人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操作要领,该书成为育种科研人员和专业大户的实用参考书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9年11月
第三届中华农业英才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9年9月
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2021年6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
2021年7月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全国劳动模范
党中央、国务院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首届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
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
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江西省科技创新特别奖
江西省农科院特别贡献奖
江西骄傲人物
新中国60年来江西60位最具影响力劳模
颜龙安人物评价
颜龙安是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有“杂交水稻之母”之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评)
颜龙安是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先行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
颜龙安补充介绍
颜龙安(1937.9.16-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生于江西萍乡,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曾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现任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1970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技术研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1973年研究明确“野败”恢复基因的分布规律,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1987年发现"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1980年提出增大“三系”库容量的育种思路;八十年代以来,带领课题组选育出“献优63”、“新优752”、"博优752"等已大面积推广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获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等奖项;主编、参编《杂交水稻繁制学》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颜龙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