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无锡市名人>宜兴市名人

朱凤美

朱凤美人物照片

宜兴名人朱凤美介绍

中国植物病理学家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病研究工作者的楷模。

朱凤美人物生平

朱凤美,1895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父曾任教于清华学校,1911年在沪创办大同大学。朱凤美少年受父母薰陶,对诗词颇有志趣;但他特别爱好植物,常在课余或假日采集花草植物压制标本,有时还进行观察分析。1913年他考取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17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18年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学习。1921年毕业回国,先后担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第二农业学校教员,后在河北大学农科专门部、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等学校任教授。1927年再次去日本,留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1933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进行麦类病害防治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1938年到贵阳,他兼任农林部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和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农业实验所返南京,1947年任该所病虫害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病虫害系疏散到杭州,在杭州迎接解放,并即迁回南京继续留任。1950年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改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一直在研究所工作。

朱凤美一生从事植病防治研究,在开拓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事业和农作物防治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制的线虫汰除器,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在1950年,农业部授予发明奖;他研究发现小麦拌种时,掺加油粕粉末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秆黑穗病;从油粕中分离出抗生菌能防治作物病害,为农作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1950年农业部授予他爱国丰产奖状。6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方案,首次有效地解决了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1978年他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人民为了表彰他在植物保护研究及生产中的贡献,1956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聘他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备受植物病理学界的尊重和爱戴,曾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北京农业大学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第一页上刊登着戴芳澜、俞大绂、邓叔群与朱凤美4人的照片,他被公认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朱凤美主要成就

1895年1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11年,清华学校中学部毕业。

1913年—1917年,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毕业,留校任助教。

1918年—1921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学习,1921年毕业。

1921年—1924年,回国,先后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河北大学农科专门部、安徽第二农业学校教员及浙江昆虫局技师。

1924年—1926年,任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教授。

1927年—1930年,再次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

1930年—1933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

1933年—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

1942年,随所迁往贵阳,兼任农林部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所返回南京。

1947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49年,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害系主任、一级研究员。曾兼任华东水利部农林干部学校植保班主任、植物检疫训练班主任。

1970年6月11日,逝世于南京。

朱凤美主要论著

1 朱凤美.中华民国に扵けゐ植物病菌の所见.日本农学汇报,大正十五年(1925).

2 朱凤美.Notes on The Presence of Sclerotinia in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m parisi on with sclerofinia orichidis.浙江昆虫局年刊,1933年.

3 朱凤美.麦类病害识别及其防治.中华农学会报,1935(156):1—46.

4 朱凤美.黔省麦类黑穗病与线虫病之严重性及其简易的防治法.农业促进委员会等合印,1939.

5 朱凤美等.防治小麦线虫病之最理想的方法及其所需之器械——线虫病麦选除机.中华农学会报,1940(170):36—50.

6 朱凤美.小麦线虫病之分布及其严重性(一).农业推广通讯,7(8):31—36.

7 朱凤美.小麦线虫病之分布及其严重性(二).农业推广通讯,7(9):36—44.

8 朱凤美.小麦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一).农业推广通讯,7(10):20—28.

9 朱凤美.小麦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二).农业推广通讯,7(11):20—30.

10 朱凤美.小麦线虫病防治方法(续完).农业推广通讯,7(12):26—32。

11 朱凤美.The prevalence of The wheat nemafode in China and its control. phytopathology.1945,Vol35.P.288—295.

12 朱风美.小麦感染所谓高型与矮型腥黑穗病后之秆长观察.昆虫与植病,4(13).

13 朱风美.防治麦病的拌种器之制作和用法.华东农林,1950,1(4).

14 朱风美.上海市郊秋季马铃薯该如何防晚疫病.华东农林,1950,1(2).

15 朱风美,杜秀蓂,刘贤承.油粕对于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效力(预报).华东农业科学通报,1954年第1号,11—13.

16 朱凤美,杜秀蓂,严锦兰等.红砒处理麦种防治黑穗病的试验.植物病理学报,1955,1(1):45一60.

17 朱凤美,杜秀蓂,奚文英等.油粕对于小麦腥黑穗病及其类似病害的防治效力.华东农业科学通报(第二报),1956年,第5号.

18 朱凤美.麦类黑穗病.华东农业科学通讯,1956年,第3号.

19 朱凤美,杜秀蓂,王琳.砒剂处理麦种的有效而安全的关键.植物病理学报,1957,3(2):178—182.

20 朱风美.应用油粕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的具体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大会论文集,1957年.

21 朱凤美,杜秀蓂,奚文英等.消灭麦类黑穗病的种子处理法.华东农业科学通报,1958,(9):473一476.

22 朱凤美,王法明,陈毓苓等.稻热病污种子应用水浸无气处理的疗效.华东农业科学通报,1958年,4月号,177—185.

23 朱风美.麦种用石灰水处理的防病效果.农业科学通讯,1958(9).

24 朱风美.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几个问题.农业科学通讯,1959,(9).

25 朱凤美,杜秀蓂,奚文英等.麦类黑穗病防治方法的研究(中国植物保护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229—254.

26 朱凤美,杜秀蓂,小麦线虫病及其防治(中国植物保护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255—263.

27 朱凤美,杜秀蓂,陈毓苓等.稻麦种子的水浸消毒处理(中国植物保护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69—109.

28 朱凤美,杜秀蓂,奚文英等.关于麦种水浸消毒处理的几个补充实验报告.植物保护学报,1962,1(4):409—416.

29 朱凤美,王法明,陈毓苓等.运用水稻高产肥水管理技术防治稻瘟的实验观察.江苏农学报,1963,2(2):132—133.

30 朱凤美,陈毓苓.防治稻瘟.白叶枯和纹枯病三种重要稻病的关键性措施.中国农业科学,1963(6):13—19.

31 朱凤美,陈毓苓.“苏化911”防治稻纹枯病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1):1—14.

32 朱凤美,肖庆璞,王法明等.江南稻区新发生的几种稻病.植物保护,1964,2(2一3):100—102.

33 朱凤美,李经仪.麦类大粒种子精选及病污种子治疗问题的探讨.中国农业科学,1965(9):7—11.

34 朱凤美,陈毓苓,朱宗武等.大面积使用“苏化911”和甲基砷酸钙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示范试验结果.江苏农学报,1965(3).

朱凤美补充介绍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

  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病研究工作者的楷模。

  朱凤美,1895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父曾任教于清华学校,1911年在沪创办大同大学。朱凤美少年受父母薰陶,对诗词颇有志趣;但他特别爱好植物,常在课余或假日采集花草植物压制标本,有时还进行观察分析。1913年他考取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17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18年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学习。1921年毕业回国,先后担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第二农业学校教员,后在河北大学农科专门部、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等学校任教授。1927年再次去日本,留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1933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进行麦类病害防治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1938年到贵阳,他兼任农林部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和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农业实验所返南京,1947年任该所病虫害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病虫害系疏散到杭州,在杭州迎接解放,并即迁回南京继续留任。1950年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改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一直在研究所工作。

  朱凤美一生从事植病防治研究,在开拓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事业和农作物防治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制的线虫汰除器,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在1950年,农业部授予发明奖;他研究发现小麦拌种时,掺加油粕粉末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秆黑穗病;从油粕中分离出抗生菌能防治作物病害,为农作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1950年农业部授予他爱国丰产奖状。6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方案,首次有效地解决了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1978年他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人民为了表彰他在植物保护研究及生产中的贡献,1956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聘他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备受植物病理学界的尊重和爱戴,曾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北京农业大学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第一页上刊登着戴芳澜、俞大绂、邓叔群与朱凤美4人的照片,他被公认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朱凤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