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泰州市名人>泰兴市名人

朱东润

朱东润人物照片

泰兴名人朱东润介绍

中国现代传记的拓荒者

朱东润(1896年12月4日-1988年2月10日),原名朱世溱,字东润,后以字行。江苏泰兴人。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民国三年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民国五年初,朱东润先生为参加反袁复辟斗争而毅然回国。1917年秋至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任教。1919年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出任武汉大学特约讲师,受闻一多先生委托首次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 抗战后历任中央大学、江南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他还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等职。1988年于上海逝世,享年92岁。曾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论集》《史记考索》《杜甫叙论》《梅尧臣传》《陆游传》《张居正大传》《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等。

朱东润简历

朱东润先生自幼失怙,1907年受族人资助,考入南洋公学附小读书。因成绩优异、刻苦勤奋,1910年得上海南洋公学监督唐文治资助升入中学。此后却因家境贫困、资助中断而辍学。时值辛亥革命,朱东润先生的三哥因参加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而被清军杀害。三哥的就义,对朱东润先生触动很大,终其一生,他都抱爱国爱民、反对专制、追求民主之旨不移。1913年秋,朱东润先生入留英俭学会,赴英留学,次年进入伦敦西南学院读书,课余从事翻译,以济学费。1916年初,朱东润先生放弃学业,毅然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1917年秋朱东润先生应聘至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任教,开始了他长达七十余年的教学生涯。1919年至1929年,朱东润先生回到江南,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他出任武汉大学特约讲师,受闻一多先生委托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抗战爆发后,他忍痛抛妻别子,愤然离开沦陷的家园,绕道东南亚,远赴大西南,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斗争。1942年8月任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7年夏,至无锡国专任教,后又任江南大学教授。1951年春任齐鲁大学教授,同年秋,改任沪江大学教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朱东润先生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解放后,朱东润先生以空前的热情投身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文化大革命”中,他历经非人磨难,爱妻邹莲舫夫人也因受牵连而不堪凌辱含冤而亡,但朱东润先生却以一身傲骨面对邪恶势力的威压,始终不肯屈服。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5月,朱东润先生以8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表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念,以及刚直守正,以德立身,以天下为己任的节操,体现了他追求真理、注重科学的精神。

1981年朱东润先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还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中华文史论丛》主编等职。

朱东润先生于1988年逝世,享年93岁。

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最早的文学批评史专著之一,是该学科开创时期颇影响的奠基之作。他先后创作近10部传记,推动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是我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朱东润学人轶事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

3年很快就过去了。“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也早已忘却当年的豪情。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他的《诗经》研究,以“国风不出于民间说”最为著名。其《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一文,大抵就《国风》所言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诸端,论证作诗者或自言,或言其关系之人,或言其所歌咏之人,而其所言皆统治阶级之事,故其诗亦为统治阶级之诗。其反驳“国风出于民间论”的理据主要有三点:

1、《诗三百五篇》以前及其同时之著作,凡见于钟鼎简策者,皆王侯士大夫之作品。何以民间之作,止见于此而不见于彼?

2、即以持“民歌说”者所认定的“民歌”代表作《关雎》、《葛覃》论之,《关雎》之“君子”、“淑女”,非民间之通称;“琴瑟”“钟鼓”,非民间之乐器;《葛覃》“师氏”,非民间所能有。

3、后代之文化高于前代,何以三千年前之民间,能为此百六十篇之《国风》,后世之民歌远不及矣?

他又以下两个证据为补充:

1、“《国语》所谓列士献诗,其义要当于统治阶级而已。”

2、据《毛诗序》,凡作者可考而得其主名者69篇,而其作者皆为统治阶级。又考三家诗说,亦得4篇。其论证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就《诗》之本文,由名物章句而确考其为统治阶级之诗者凡80篇,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国风不出于民间”最为著名《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在当时出版是受到很多人的冷落,能回避就回避了,几乎在当时没造成巨大影响 。

朱东润人物评价

朱东润先生的崇高品格使曾经与之有过接触、受到其教诲的人们永远难以忘怀。早在1913年,他就曾参与国民党机关报《公论报》(由吴稚晖、蔡元培等主持)的工作;1916年,他放弃了在英国的学业,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先生毅然抛下家庭,冒着遍地烽火远走万里,绕道香港、越南,奔赴大后方。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先生受到严重打击,但他始终不肯屈服,不肯“低头认罪”,甚至敢于同按他头的人扭打起来。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他的铮铮铁骨闻名于全复旦。朱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澜,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教育与学术生涯中,他的意愿始终是尽力于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张扬努力奋发的民族精神。而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面临怎样的艰难,他从不灰心丧志,从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相信只要人们坚持奋斗,这个民族总会获得光明的前途。

朱东润主要著作

《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上海 开明书店民国36 [1947]

《左传选》朱东润选注,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陆游研究》中华书局 1961

《陆游选集》(宋)陆游著,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陆游传》上海古籍 1979,海南出版社1993

《梅尧臣传》中华书局 1979

《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980

《梅尧臣集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张居正大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 1983

《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通用大学语文》复旦大学 1985

《古文鉴赏辞典》吴功正主编,叶圣陶、朱东润撰稿,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张居正传》海南出版社 1993

《李方舟传》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史记考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朱东润补充介绍

  朱东润 (1896~1988)

  原名朱世溱。江苏泰兴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7年后历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教师,江苏南通师范教师,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教授,沪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读诗四论》、《史记考索》、《后汉书考索》、《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传记文学《张居正大传》、《陆游传》、《梅尧臣传》等。

  “朱东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