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名人荣宗敬介绍
荣宗敬(1873年 —1938年2月10日 ),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字宗敬,江苏省无锡市荣巷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实业家。荣德生之兄,荣毅仁之伯父。
荣宗敬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28年,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董。著有《实业救国刍议》等书。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面粉和棉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后,荣氏家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的水平。(概述内图片来源 )
荣宗敬人物经历
1873年9月23日生,无锡城西荣巷人。7岁入塾读书,1887年到上海源豫钱庄习业,1896年在其父与人合资开设的上海广生钱庄任经理。后兼营茧行。
1901年与弟荣德生等人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一厂,任批发经理。
1905年,兄弟俩又与张石君等7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1909年任该厂董事长。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1915年4月兄弟俩退出振新纱厂,在沪招股创建申新纺织厂,荣宗敬自任总经理。
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并在沪设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自任总经理。至1931年,荣氏兄弟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纱布大王”。在实业有成的同时,荣氏兄弟还致力于家乡教育、公益事业,先后在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子小学、公益工商中学(后改为公益中学)、大公图书馆,还集资在无锡和常州共建造大小桥梁88座。1929年又在无锡小箕山购地建造锦园。
1926年11月,上海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联合同业致函汉口劳资仲裁委员会,对于汉口工潮表示不满,认为“增加薪资,减少工作,而服务未见勤奋,出品未见优良”,担心这样下去,“驯至层波叠浪,愈演愈烈,商店歇业,工厂停机,市面萧条,为何如景象!”
1926年后,曾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初,为维持企业生产曾参加“上海市民协会”,不久即移居香港。
1928年9月,应张孝若之邀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董(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
1938年2月10日在香港病逝。临终,他仍以“实业救国”告诫子侄后辈。3月8号,他的灵柩由加拿大"皇后"轮运回上海,安放在陕西北路的住宅里。
荣宗敬人物评价
“宗公生于风雨飘摇之世,长于寒微有德之门,成于艰难困苦之中;一生以民生衣食、振兴实业为职旨,每欲自任天下,负刚大之气,遂爱国之心,事业之大,罕有其匹,堪称大丈夫!试想权重一国如李鸿章,才高一时如盛宣怀,家国天下如南通张謇,皆知不兴实业无以致富强,宗公步其后而事业胜于前。”
他主张“实业救国”。“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实业救国”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随之壮大起来,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荣宗敬个人著作
生前撰有《实业救国刍议》、《救济纱厂之管见》、《兵工刍议》等。
荣宗敬后世纪念
在无锡市胡埭镇胡埭镇湖山村的一个小山坡上。背依青山,面对太湖,环境优美。墓建于1943年,修于 1985年。1993年正值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其子鸿庆、女卓如,欣然出资,与地方合作,又重修此墓并扩建墓园。现墓道上建有花岗岩石牌坊一座,两柱一间,坊额上镌刻“泽被桑梓”四字,系上海市原副市长张承宗所书。整个墓园达12000余平方米。1994年1月24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前勒有石刻对联:“民族经济先驱,创业精神楷模。”
荣宗敬故居,位于上海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靠近南京西路。原为荣氏老宅。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是一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系荣氏早期沪寓所在,人称荣氏老宅。该产业基地面积6.26亩,建筑面积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2475平方米。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荣宗敬补充介绍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无锡城郊荣巷人。和荣德生兄弟俩都为无锡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幼时就读于私塾,十四五岁去上海钱庄习业。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荣德生随父荣熙泰去广东三水县厘金局帮理账务。光绪二十二年回锡后与人合资在上海开设广生钱庄,荣宗敬任经理,荣德生管正账。两年后,该钱庄由荣家独资经营。光绪二十五年十月,荣德生经广东税官朱仲甫之邀,任广东河补抽税局总账房。次年,经香港回无锡,与荣宗敬合办保兴面粉厂,后又和怡和洋行买办祝兰舫等合股增银5万两,改保兴为茂新,荣德生任经理,荣宗敬任批发经理。光绪三十年,日俄爆发战争,东北面粉畅销,茂新厂向英商购买钢磨6部,于次年投产,五个多月盈利6.5万两。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荣氏兄弟又与张石君、荣瑞馨(丰泰洋行买办)等7人发起,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光绪三十三年投产。清光绪三十二年开始,荣氏兄弟先后创办公益学堂、竞化女子小学等4所学校,并在荣巷创办大公图书馆,至民国5年(1916年)建成,藏书18万多卷。民国8年又在荣巷创办公益工商中学,后改为公益中学。民国元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4万元,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后又开办福新二厂、福新三厂。民国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工业远销南洋和英国,至民国11年已拥有面粉厂12家,日产面粉8.6万包,占全国面粉生产总量三分之一,有中国“面粉大王”之称。民国6年3月,买下上海日商恒昌源纱厂,改建为申新二厂。民国8年又与王禹卿、王尧臣等集资,在无锡创办申新三厂,拥有5万枚纱锭、500台布机,电机3200千瓦,为国内最大纱织厂。民国10年,荣氏兄弟在上海设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任总经理,统一管理、协调各面粉厂、纺织厂的生产经营,在苏、浙、皖等地设棉、麦采购,纱、粉经销机构19处。在南京设立农作物试验场,提高原料质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英国大量倾销廉价纺织品,国内不少纺织厂倒闭,申新纱厂也负债累累。民国14年,因“五卅”惨案和大规模 外国货,申新各厂又绝处逢生。荣宗敬又在日汇套购中获利,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纺织工业,至民国20年,在上海创建申新五、六、七、八、九厂。申新九个厂,拥有纱锭52万多枚,布机5300多台,纱布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有中国“纱布大王”之称。民国16年,荣宗敬因反对国民政府派购“二五库券”,蒋介石下令通缉他,借口其依附孙传芳,密令无锡县政府查封其财产。经吴稚晖疏通,又-订购“二五库券”,才取消通缉令。此后,荣宗敬还担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委委员、招商局监事、棉花改进委员、农村复兴委员等职务。民国18年,荣德生发起成立百桥公司,集资建造桥梁,发展交通事业。翌年建造蠡桥、鸿桥、大公桥等10余座。至抗日战争开始时,共建筑大小桥梁88座,其中无锡57座,常州27座。以横卧五里湖上的宝界桥最为宏伟,桥长377.54米,宽7.6米,有桥洞60个,为江南第一大桥,荣德生投资20多万元。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厉增,荣氏企业受到冲击,各厂大部被抵押。国民政府农工部长陈公博企图乘人之危,侵吞申新;英国汇丰银行企图以-250万元,又以500万元将申新七厂拍卖给日商。荣氏兄弟为求生存,奔走呼吁,得到上海各界支持,侵吞、拍卖-中止。民国25年,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又企图利用债权鲸吞申新,迫于舆论压力而敛手。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无锡、武汉等城市相继失陷,荣家企业部分设备运往重庆、成都、宝鸡、广州设立6个工厂,有三分之二企业被日军破坏或强占。荣宗敬留居上海,利用租界内各厂加紧生产,拒绝与日伪合作。民国27年1月4日他带病避走香港。是年2月10日在香港病逝,终年65岁。
“荣宗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