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新北区名人

潘君骅

潘君骅人物照片

新北名人潘君骅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潘君骅,男,汉族,1930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吴淞,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潘君骅在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52年—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成为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

潘君骅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研制、光学元件及系统的加工和测试。

潘君骅人物经历

1930年10月14日,潘君骅出生于上海吴淞,祖籍江苏常州。

1949年9月—1952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2年8月—198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

1956年9月—1960年7月,接受单位安排到苏联留学,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师从苏联著名天文光学专家马克苏托夫。由于潘君骅本科学的是机械,光学只是业余水平,所以他学习更加刻苦,后以研究生学历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80年6月—2000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工作。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5月,成为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

潘君骅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0-1966年,潘君骅为长春光机所建立了大口径光学仪器制造的技术基础,推进非球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1972-1974年,潘君骅研制出激光球面干涉仪。

1980年,潘君骅被调到南京天文仪器厂,正式介入216工作,首先把握住了涉及仪器大局的设计问题,其次是遗漏的设计问题,只要是光学和机械方面的,潘君骅自己来做,经过努力,216望远镜终于在1989年下半年运到北京兴隆山上,并在当年就开始与法国天文学家一起进行国际联测。

在做216工作时,潘君骅还开拓了不少光学系统中非球面的应用,如总参二部的战场侦察车光学系统;北京508所的资源卫星主光学系统;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用的轮胎面光学件加工;离轴非球面的单件加工;潘君骅和薛鸣球院士一起,强力主张在921任务中应用非球面等。在做非球面实际工作的同时,潘君骅不得不深入到非球面的设计理论。

1989年,潘君骅领导完成2.16米天文望远镜及其专用附属仪器-阶梯光栅分光仪,为航天508所、总参二部、中科大、成都光电所、上海技物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空间中心等单位研制了多种非球面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

科技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0年

资源一号红外多光谱扫描主光学装置研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8年

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78年

激光球面干涉仪

全国科学大会奖

学术专著

潘君骅有于199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光学非球面的设计、加工与检验》专著,2004年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再版。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潘君骅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还是要激发他的学习自觉性,不能强迫他学习。

潘君骅认为,青年学子在学校时,要珍惜良师益友,一位好的老师可以使你受益无穷,一位挚友可以使你天天向上,走向社会,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失败了,也要搞清楚失败在哪里。

讲座报告

2019年5月25日上午,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潘君骅院士到场并作了题为“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讲座。

荣誉表彰

1999年,潘君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君骅人物评价

潘君骅最具有工程概念的光学专家 。(应用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评)

潘君骅为中国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的光学技术基础所做的工作,在中国国内是开创性的,水平是一流的,是无法从其他国家引进的 。(光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九华评)

潘君骅在光学领域孜孜以求六十载,为中国光学事业贡献了毕生心力,他一生追光,自己也宛如一束光,照亮了在光学领域前行的后来者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评)

潘君骅院士是中国光学测试仪器和光学制造技术的奠基人,非球面光学应用的先驱者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评)

潘君骅院士追星追光,凭着严谨、细致、踏实的科研精神,在天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评)

潘君骅补充介绍

  潘君骅(1930.10.14- )应用光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在获原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天文光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仪器研制中心退休,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领域的科研工作40余年,早在50年代后期留学苏联期间,提出了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原苏联6米望远镜和我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60年代至70年代,在长春光机所,为我国研制大型靶场光学设备建立了一套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保证了我国大型靶场光学仪器获得优良光学质量,并对各种光学非球面的设计、精密加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光学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到南京后,他任组长主持完成的我国和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 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 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几年还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论文,专著1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君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