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名人洪承点介绍
洪承点,江苏仪征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清末投笔从戎,应征至安庆,任新军炮兵营排长,秘密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范传甲、洪承点等人率马炮两营士兵起义。起义失败后,南下香港,以图再举。在香港结识黄兴、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起义不幸失败后撤往香港。武昌起义爆发后,赴上海随陈英士、李燮和等人领导起义,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中华民国成立后,沪军扩编为第七师,洪承点任师长。二次革命后,退出军界,寓居上海,后隐居扬州,在抗日战争前夕病逝。
洪承点生平经历
成年后,他有感于清廷国势日渐衰弱,备受东西方列强的欺凌,立志投笔从戎,振兴祖国,并取字“醒黄”,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唤醒炎黄子孙的自强意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后,清廷决定改革军制,命令各省编练新军。初,他应征至安庆新军服役,与熊成基同在新军炮营。熊任炮营右队队官,洪任炮营排长。二人志同道合,又系扬州同乡,过从甚密。他们在炮营、马营和新军中秘密联络一些革命志士,进行秘密反清革命活动,伺机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他们的战友徐锡麟在安庆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只因起义临时改期,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来不及响应,很快失败了。熊成基与洪承点等人决心继承死难烈士的遗志,准备再次在安庆发动起义。他们原打算第一年在太湖秋操时举事,但清朝有关当局已预作防范,秋操起义的计划未能实施。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殂陨,政局不稳,人心浮动,熊成基、洪承点等革命党人认为此乃“天予之机”,信心百倍,便于是年11月19日(阴历十月二十六日)邀集起义代表在三祖寺杨氏试馆举行会议,制订起义计划。熊成基、洪承点、范传甲、张劲夫、薛子祥、廖盘贞、程芝萱、李朝栋、田激扬、顾忠琛、陈元鉴等10余名骨干人物出席会议,公推熊成基为总司令,决定于当晚率马、炮两营千余人在城外起义,新军在城内接应,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其它一些原因,起义也失败了。皖省连续两次举义,清廷受到很大震动,就指使皖省疆吏进行了大搜捕、大屠杀,革命党人范传甲、张劲夫、田激扬等均遭杀戮。此外,被牵连受害的党人、士兵及进步学生等,全省达300多人。
过了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光复,皖人搜集范传甲、张劲夫等八人遗骸与暗杀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吴樾烈士灵柩,同葬于安庆西门外平山顶,孙中山先生亲题“皖江九烈士墓碑”,张云屏作基表,柏文蔚书石纪其事。起义失败后,熊成基逃亡东北,不久也牺牲了,洪承点流亡南方,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在香港他结识了黄兴、赵声、陈其美、张奚若等革命同志,参加了同盟会,结下了战斗的友谊。洪承点豁达大度、慷慨义气,常常饮酒悲歌,排遣胸中对满清腐败统治的愤懑之情。
1911年(辛亥)1月底,中国同盟会革命军统筹部在香港成立,黄兴为部长,负责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洪承点和巴泽宪积极投身于运送军火的工作。
1911年4月8日(阴历三月初十),中国同盟会统筹部在香港召开会议,决定4月23日在广州起义,计划分10路攻打清政府的各衙门,洪承点带领50名敢死队主攻西槐二巷的炮营。不幸起义消息被泄露,黄兴迫于形势紧急,便提前仓促起义。洪承点与大批革命同志英勇地投入战斗。由于来不及与各方联络,多数同志未能及时赶来参战,以致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了。方声洞等一大批志士牺牲,安葬于黄花岗,其他人撤到香港等地。
因体弱多病而留在香港的中国同盟会会员谭人凤,于起义失败后召集从广州撤退的黄兴、洪承点、巴泽宪以及因未赶上举义而自广州折回的赵声,举行秘密会议,检讨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商人陈敬波的叛卖泄密所致,决定杀此贼以示惩戒。大家都表示赞成,由谁来担任冒险杀贼的任务呢?有人主张抽签。洪承点起立,把胸膛一拍,说:“这事由我一人担任,我因办理秘密运购军火,和陈贼交往多。我设法通知他,说我们要继续干,要他帮忙,他必然肯来会我。只要他肯见我面,我自有下手处。”出发前洪承点对战友王子骞说:“死是不怕的,如万一干不了又死不了,茫茫大地,何处是我安身立命之处?”王子骞立即回答:“可到东京去,住处和用度,我完全负责。后天就有船,我把你的船票一齐买下,船开时,你如不来,我们就认为你已死,不再呆等了。”洪承点第二天约陈敬波相会九龙乡间的一个同志家中。晚饭后两人同往田间散步,洪承点趁陈不备,抽出匕首把陈刺死。他看衣服上沾了血迹,不敢回到原处,又另找一个同志家躲起来过夜,第二天一早换了衣裤,赶去上船。王子骞乘坐的那班船已拔锚起航,洪承点匆匆赶到,用吊绳吊上了船。洪承点随战友们到了日本东京,住在竹庐。他经常与国内长江流域各地的同志密切联系,有暇就专心读书写字。
武昌起义爆发,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震动了全国,也使世界为之震惊。避居在日本的洪承点和其他一批革命骨干,纷纷回香港待命。统筹部派他与黄一欧(黄兴的儿子)、巴泽宪、赵光(赵声的三弟)共同赴沪,协助陈其美在长江下游发动起义,策应武汉战局。此间,洪承点等革命同志曾在陈其美家中研究光复江苏的办法,决定李竟成到无锡召集倾向革命的新军退伍士兵作为起义骨干力量,洪承点、章梓负责筹款,赵翊三负责筹集军械。李竟成在无锡征集了40多人,因被人向县署告发,提前返沪,与洪承点、赵念伯(赵声的二弟)、赵翊三密商,分头到镇江、南京等地活动,运动第九镇新兵同时起义。李竟成与赵念伯到镇江,洪承点与赵翊三到南京,均未达到目的,又回到上海。
当时上海人民的革命情绪非常高涨,经陈其美与奉黄兴之命来沪的光复会总干事李燮和研究,决定先在上海起事。这时袁世凯已被清廷起用,派段祺瑞率兵南下,夺回了汉口,那里的形势危急。上海高昌庙江南制造局储存的枪械弹药很多,吴淞口外有清海军5艘军舰,将运送制造局的枪弹溯江而上接济清军,加紧攻打汉阳。于是他们决定13日午后起义,由革命党掌握的警察、商团同时发动。在此之前,陈其美还与洪承点、王子骞等一同到南市上海警察厅,找厅长谈判,争取其中立。这就方便了起义前夕革命党的活动。13日午后3时,陈其美、李燮和、洪承点、巴泽宪、黄一欧等率领义军进攻江南制造局。仪征籍的新军战士韩达荣、时宝官等一批人随洪承点、巴泽宪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战斗一度呈僵持状态,陈其美进制造局谈判被拘押。
第二天,义军调来大炮轰击,无数工人参加战斗,制造局西面围墙被炸开,工人和革命军潮水般冲了进去。他们救出了被绑的陈其美,护送回家。同时推李燮和为临时司令,主持局面。当时情况混乱,群众打开军械库,自由入内携取枪械,洪承点等人异常着急,认为这样会引起混乱,有害革命,便催促李燮和下令禁止。但李非军人出身,在当时有点手足无措,不知命令如何下法。洪承点立即在他的大红名片上写了命令,然后偕同革命党人数人来到库前,传达命令,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已经取枪的应来登记,未曾取得的待编队后统一授枪。”群众是拥护革命军的,马上停止取枪,混乱局面得以迅速制止。那天散失约二、三千支枪,其他库房仍储满武器。为了保卫新占领的制造局,他们又组织巡逻队,日夜巡察,以防意外发生。11月6日(阴历九月十六日),上海组织军政府。当晚革命党人在“一品香”开会,推选陈其美任都督。会后洪承点、巴泽宪等革命同志感到组建军队极端重要,便与陈其美商量,得到他的赞同,并派洪承点着手组建沪军。沪军是以南京陆军小学来沪的粤籍学生、原第九镇一部分官兵和参加起义的警察、商团、巡防营士兵组成。上海都督府委任洪承点、黄一欧担任正、副司令,巴泽宪任沪军司令部军需长。
沪军成立时有两千余人,装备齐全。不久洪承点率千余人开赴苏州阊门外驻扎,并加紧训练。当部队由北火车站乘车出发时,上海各机关、团体、学校及工商界代表齐集车站欢送,群众狂热欢呼,鞭炮震耳欲聋。车到苏州时,程德全都督率领各界代表在车站迎接,士兵列队欢迎,同声预祝出师胜利。沪军开往苏州,正是汉阳战局紧张的时候,黄兴多次电促陈其美迅速进攻南京,策应汉阳。由于清政府在南京驻有重兵防守,陈其美联络第九镇统制官徐绍桢、浙军朱瑞、苏军刘之洁、镇军林述庆、淞军黎天才、沪军洪承点在镇江大观楼开会,成立江浙联军司令部,推举徐绍桢为总司令,会攻据守顽抗的清江南提督兼钦差江防大臣张勋。洪承点率领的沪军攻打神策门至天堡城的清军防线。天堡城位于朝阳门外钟山的半山腰,上筑要塞,居高临下,形势险要,清军誓在必守,民军则志在必得,双方争夺异常激烈。11月30日(阴历十月初十),徐绍桢部署洪承点的沪军义勇队会同镇军第二标及浙军二队强攻。将士们扮成平民模样,不动声色,攀藤附葛,从间道越过钟山,勇往直前,猛攻天堡城炮台,经过彻夜激战,击毙守军700余人,余众举白旗投降,遂于次日晨占领天堡城。12月2日(阴历十月十二),苏军占领雨花台,攻入聚宝门,镇军攻入太平门,沪军攻入神策门,两江总督张人骏仓皇出走,张勋退往浦口。洪承点与黄一欧两位沪军正、副司令,骑马领先,在群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进入城门。清降将巡防统领赵会鹏、米振标率部在城外列队欢迎,南京遂告光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沪军扩编为第七师,洪承点任师长。民国元年,洪承点指挥部队平抑了驻宁赣军的兵变和抢掠商民事件,维护了地方治安,恢复了社会秩序。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了,他在各地分化瓦解并杀戳革命党人。民国2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宣布独立,爆发了“二次革命”。黄兴自上海赴南京,召集第一师师长章梓、第七师师长洪承点、第八师师长陈骥之、第九师师长冷遹开会,研究攻守方略。指派冷遹驻守徐州,规复山东;章梓与洪承点两师布防淮扬,阻遏张勋的辫子军南下。其后,因冷遹遭遇袁世凯派遣的冯国璋及张勋部队的联合进攻,而他部下的张宗昌、褚玉璞又叛变投敌,以致全军瓦解。二次革命后,洪承点离开军界,曾受聘为临时稽勋局名誉审议,居住在上海,韬光养晦,后来回到扬州,在抗战前夕病逝。家乡人民对这位百战归来而又功成不居的辛亥革命先驱,永远寄于深切的怀念。
洪承点补充介绍
洪承点(生卒年不详),字醒黄。仪征人。清末投笔从戎,应征至安庆,任新军炮兵营排长,结交炮营右队队官熊成基,秘密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范传甲、洪承点等10余人-,公推熊为总司令,于当晚率马、炮两营士兵起义。洪承点率全排士兵投入攻打安庆北门的战斗,并连续发炮猛轰抚署和督练公所。起义失败后,南下香港,以图再举。在香港结识黄兴、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与同盟会革命军统筹部负责人黄兴、赵声等人准备广州起义。洪与巴泽宪等往来上海、香港,接应从日本秘密购买的军火。当年三月十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决定分10路攻打广州清朝军政机关,其中决定由洪承点率敢死队50名壮士攻打西槐二巷炮营。后机密外泄,清军防范。三月二十九日,义军仓促行动,与清军展开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撤往香港。为惩治叛变泄密的陈敬波,洪在九龙乡间刺杀了陈,后乘轮抵沪转赴日本。武昌起义爆发后,洪承点经香港赴上海。九月十三日,随陈英士、李燮和等领导起义,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一批仪征籍新军战士随洪承点参加战斗,于次日晨攻克制造局。
上海军政府成立后,洪承点受命组建沪军,与黄一欧分任正副司令,率部队赴苏州阊门外训练,随后参加-联军攻打南京的战役。民国成立后,沪军扩编为第七师,洪承点为师长。在民国2年(1913年)的讨袁战役中,他与第一师一同布防淮扬,扼守长江,阻遏张勋南下。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退出军界。曾受聘为临时稽勋局名誉审议,寓居上海,后隐居扬州,于抗日战争前去世。
“洪承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