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无锡市名人>梁溪区名人

顾毓琇

顾毓琇人物照片

梁溪名人顾毓琇介绍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
中国近代史上的文理大师

顾毓琇(1902年12月—2002年09月09日 ),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

民国四年(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电机工程,民国十七年(192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求学期间,先后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顾氏变数”。回国历任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电机系主任、工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中央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1950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以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终身教授。20世纪70年代起,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多所学校的名誉教授。

顾毓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理大师。在科学上,是国际电机权威和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在教育上,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主要奠基者;在文学艺术上,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国际桂冠诗人”;还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中国古乐的研究权威;在佛学上,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

顾毓琇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始人兼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个人理事、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中研院院士”。曾获兰姆金奖、千禧金奖等国际大奖。

顾毓琇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学前街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的父亲顾晦农于民国五年(1916年)病逝时曾留下教子女们“以实学致用”的遗言;母亲王镜苏则知书达理、崇尚文化,在丈夫早殁后,凭着其卓见、开明和坚忍,一手培养出了包括顾毓琇在内的“一门五博士”。父母的言传身教,启发了顾毓琇特立独行、追求自由而又宽容仁厚的性格特质。

民国四年(1915年),13岁的顾毓琇被送往清华学校中等科(清华学堂于辛亥革命改称清华学校,至1925年方设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就读。在他的同学中,还有孙立人、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等人。那时的他们正青春年少,在这所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中踌躇满志,为了胸中的热情而勤奋学习。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顾毓琇的表兄王昆仑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在舅父王心如家的顾毓琇连夜赶回清华,第二天也参加了运动。尽管只是中等科的学生,但顾毓琇仍被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深深地感染了,对于运动的意义也有充分认识。他跟在学长、学姐们身后,踊跃地去完成清华学生会交派的任何任务,共议节省粮饷来为学运捐款,并带领少年学生们上街头游行,“被军警殴打,虽天雨亦不退却”。

留美功成

民国十二年(1923年),顾毓琇从清华学校毕业。8月17日,顾毓琇登上杰克逊总统号油轮东渡赴美留学。同船的除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外,还有陈立夫、许地山、冰心。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顾毓琇潜心研究电机工程,并在哈佛大学选课。他的老师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里奇曼(P.W.Bridgman)、“计算机之父”范内瓦·布什(VannevarBush)等。 四年半时间里,顾毓琇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赶做博士论文,每于晚饭后入研究室,夜半三时方回寓所。数年后,他的专注与努力有了收获,海外学者曾公开认为,顾毓琇当之无愧应为现代电机分析的奠基人之一。

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24岁的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位年轻中国学者表现出的天分,表示惊叹。数年后,顾毓琇的“顾氏变数”获得被称为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5年留学期满,顾毓琇没有过多停留,立刻返回灾难深重的中国。

创学立业

民国十八年(1929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他还回国后认为:“我们要抵制外侮,我们要枪炮、要弹药、要飞机、要运输的便利,要粮食的供给,这些都是有赖于工程师的能力。”为了替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师,顾毓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

民国二十年(1931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起,顾毓琇回到母校,创办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 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顾毓琇曾亲率中大师生到南京火车站为十九路军送行壮志。于是,顾毓琇将旧作剧本《荆轲》付印单行本。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他又写成四幕剧《岳飞》,热情歌颂民族英雄。《岳飞》初以单行本印行。7月又出版了《岳飞及其他》,包括《岳飞》、《项羽》、《荆轲》及《苏武》四本古装话剧,“吸引了很多心地善良、满怀爱国热忱的读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起,顾毓琇又担任了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成为当时清华大学领导层核心成员之一。同时,在北京大学兼课。“利用工程的智识和方法来帮助国家解决国防和民生问题,便是我们工程师的天职。”时值九一八事变刚过,为日益严峻的中国局势深感忧虑的顾毓琇,发出了这样的高声疾呼。

致力救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受当时“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张学良将军的委托,顾毓琇组织清华师生研制了防毒面具。后来他回忆说:原先“政府购置之防毒面具来自意大利,橡皮在北方寒冷天气下即开裂,不能用,前方急需防毒面具。……为此首先需要活性炭吸收毒气,我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机械工程师顾毓瑔,任南京中央工业实验所所长;一个是化学工程师顾毓珍,他们共同合作,以海外华侨捐赠的椰子壳为原料试验成功。装满了椰子壳的车皮源源不断运进清华园。为适应华北的严寒气候,我们不用纯橡皮为原料,而是把橡皮当作衬料夹在两块布中间做成橡皮布,眼口处则以锡箔片压制而成。为此我们还采访了制作香烟铁罐的专家,取得了打孔机以备大规模生产。我们从清华招募了大批青年男女从事相关的志愿工作,包括载上防毒面具从弥漫着催泪瓦斯的房间内穿过,以完成最终试验”。就这样,清华师生为北平华北分会制作防毒面具八千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底,日军策动华北宣布“自治”,而此时的清华领导者们,则在寻求另一条图存之路——南迁。同年冬天开始,清华大学逐渐将一些重要图书和科学仪器秘密转移到汉口,以期将来能够方便地运到新的校址去。顾毓琇和叶企孙共同承担了这一艰难的任务。由于担心转移之事暴露,所有的迁移必须严格保密,运输的方式和路线也都要小心筹划,以免遭到拦截封锁。顾毓琇为此做了周密的安排。他找到了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时的同学、时任平绥铁路局局长的沈昌,让他帮忙安排输出事宜,又组织得力人员,于夜半时分将书籍和仪器悄悄在清华附近的火车站装车。一番紧锣密鼓的运作之下,这些重要的书籍、仪器终于躲过了日军侦察,从北平安然运抵汉口。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29日,宋哲元派宪兵五百名到清华园,当晚又派兵三千包围清华园,镇压学生运动。顾毓琇从梅贻琦校长住所骑自行车前往大门,拟与带队军官接洽,要求撤兵,中途被宪兵阻止并挨打。而此时,一些学生领袖如姚依林、蒋南翔等分别躲藏在父亲的同事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华罗庚等教授家中,以后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同年冬,顾毓琇又为绥远傅作义将军制作面具一万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顾毓琇亲自送到傅作义将军处,后又一起庆祝百灵庙大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清华师生迅速南迁长沙。顾毓琇曾经陪张伯苓(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去考察过,并决定了校址。 南迁到长沙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于8月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之令,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顾毓琇在自己的文字中记录了在长沙开学的经历:“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坚持抗战。9月初,我陪梅校长到湖南长沙,准备接收来自华北地区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的师生,并为他们提供食宿。我们借了长沙圣经学院供临时大学师生使用,这里可免遭日军空袭。”

11月1日,正式开课。顾毓琇担任长沙临时大学(次年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但战火迅速蔓延,长沙面临的形势也日渐严峻。在仅仅开办了一个学期之后,长沙临时大学决定西退昆明,于昆明正式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这之前,顾毓琇考虑过学生怎样从长沙到昆明。闻一多跟顾毓琇有过彻夜的长谈,他们建议大家还是徒步行军从长沙到昆明。于是师生们分三路向昆明进发了,但顾毓琇却被留了下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建立联合政府时,当时大部分政府职员都是国民党,也有一些社会贤达。蒋介石认为,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和教育部常务次长张道藩都负责党务。而他需要一个真正懂教育,而且又没有党派纠葛的人进入教育部,因此了亲自指定无党派的顾毓琇做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将工学院院长一职移交给了施嘉炀,就此走上从政的道路。这本非顾毓琇的初衷,但“显而易见的是,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党派,都将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自此,我也会称政府为国民政府,而不再是国民党政府。我投身服务的是一个国民政府,因我并非任何党派的成员”。

放下一切党派的争辩而将自己的所有尽数奉献于国家,投身于抗战,这便是顾毓琇当时的思量。但战争来势汹汹,即使身为政府高官,顾毓琇仍不免受战火牵连而颠沛流离。他和夫人王婉靖带着5个孩子,先后从北平辗转至长沙、上海、南京,之后又跟随国民政府来到陪都重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起,顾毓琇兼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导了当时许多著名大学(如西南联大的南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起,顾毓琇兼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代理院长和国立交响乐团首任团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顾毓琇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旋调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但仍在中央大学授课。任中央大学校长时,顾毓琇无论校务如何忙碌,必坚持给学生授课。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每次讲课时,学生坐满教室,地上、墙边都坐着人听他讲课。他提出着重学术教育人才为办大学之根本原则;他提出大学应以教授为第一,但也希望教授对政治、经济与社会有所重视。他在七十多年前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他在20世纪40年代时,就已看到西北地区之重要,在中央大学设立边政系,目的是培养建设西北的人才,改变西北落后的面貌。他在中央大学工作十余年,呕心沥血,建树很多。因此他对中央大学之情感特深,在《齐天乐·忆南京》以“南雍记取”四字寄托他对中央大学的怀恋之情。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顾毓琇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任交通大学教授,是江泽民就读交通大学时的老师。 10月,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的顾毓琇提议成立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亲拟校名,并委派李健吾等人为筹备委员、电邀熊佛西等参加剧校筹备工作,还指定将教育局接受的日本小学作为校剧校舍。学校成立后公演的第一部戏便是顾毓琇的《古城烽火》。

内外求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顾毓琇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于9月9日在南京出席日本投降仪式 这是他此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奇耻异辱,至此方可透过气来”。作为炎黄子孙,他奋笔疾书:受降观礼(1945年9月9日)受降台筑紫金山,八载艰辛奏凯还。雪尽马关奇耻辱,功成观礼我随班。 然而,胜利的喜悦仅仅持续到内战爆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顾毓琇担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很快,内战全面爆发。全中国经济崩溃,民生艰难。此时的顾毓琇,心里也积累了很多对国民党的不满。他一直有左倾倾向,经常跟陈诚讨论要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国家要发展工业、不能长期无限制地搞训政等。特别是针对当时重庆老百姓对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有很多不满的言论,顾毓琇向陈诚提出国民党的腐败问题。

1949年春,国民政府行政院迁往广州;4月23日,共产党军队占领南京——顾毓琇并没有在这些变化面前闻风而动。此时的他正在上海,因为高烧不退而进入哥哥开办的医院医治。很多人都来劝说身为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的他随国民政府南迁,但身体好转之后,他却留在了上海。他开始做在新政权下到大学教书的打算。但顾毓琇最终却并没有留下来:“5月9日,我和婉靖及女儿登‘中兴轮’从上海到达台湾基隆。因我身体依然虚弱,又只有极少时间安排旅程,我们所携物品不多。”

随着国民党从大陆全线撤退,顾毓琇被时任教育部部长杭立武勒令离开大陆,但他不愿去台湾,而是选择了一条独立之路——1950年秋,顾毓琇回到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客座正教授。

1952年,顾毓琇应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两年后转为终身正教授。一位担任了多年政府行政职务的高官,在年近半百又从头开始,在美国一头埋进了对前沿学术的研究中。顾毓琇以他的天才和坚韧,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惊人的转型。

他与维纳等人一起开创了控制论的新纪元,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先驱;他获得了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发的金禧奖章和千禧奖章;他是IEEE的会员,还曾是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唯一的华人个人理事;他被多所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又被授予名誉学位,其间不乏常春藤联盟中的大学——他的教学生涯一直持续到70岁,这期间,他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为自己博得了崇高的荣誉,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访华讲学

1973年8月,顾毓琇与夫人王婉靖带着女儿顾慰民,搭乘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费城起飞,转道伦敦、香港,返回大陆。8月29日晚10点,在周培源夫妇及廖承志夫妇陪同下,周恩来在中共十大结束当晚,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顾毓琇。 他们谈到了蒋介石、陈立夫,还谈到了顾毓琇的表兄王昆仑。此时的王昆仑正因“文革”的冲击而被关在监狱里,听顾毓琇提到后,周恩来万分愧疚,说自己太忙,没来得及处理此事——后来,王昆仑在周恩来的保护下得以恢复自由。在顾毓琇与周恩来会面的第二天,新华社发表文章说:“周总理接见顾毓琇教授和夫人王婉靖,一行人进行了坦率的无拘束的谈话。”

再次回到大陆,顾毓琇也见到了三个24年未见的孩子。这三个孩子,此时已步入中年,长女顾慰文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子顾慰连任沈阳农业学院院长,次子顾慰庆任西北电力建设局副局长。当他们在周恩来的引见下站在父亲面前时,顾毓琇备感惊讶。之后,顾毓琇夫妇随次子顾慰庆一起到了西安。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了儿子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顾慰庆辖下的纺织厂和电厂的工人们都对这位知名华侨的来访非常重视,他们自发地将厂区打扫干净,排着长队欢迎他的来访。在享受过与家人的团聚后,顾毓琇夫妇回到北京,这一次,他们访问北大、重回清华。他在那里再见了冯友兰、陈岱孙、吴文藻等一大批好友,还为学生们做了关于非线性系统分析的专业报告。

此次访问引起了台湾当局的非议。据他们当时认为,顾毓琇是“中研院”院士,之前“中研院”院士也有到大陆来的,比如说杨振宁等人,但他们认为顾毓琇不是一般的院士,是原来的中央政治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是“国大代表”。尽管他一再强调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寻亲之旅,但很多敏感的人还是从中察觉到了不同的政治意味。

中美正式建交之后,顾毓琇来京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北京的了解越来越多,对祖国的爱也越来越深。他来探亲、访友、讲学,为“四化”献计献策。

1979年5月,顾毓琇应邀到上海、北京、沈阳、西安、南京等地讲学。为了避免如上次一样惹人非议,在起程前,他特地让曾在顾维钧手下工作多年的弟弟,带了一封密信给台湾“国民大会”的相关权威人士,婉辞“国大代表”一职。抵达北京以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和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接见了顾毓琇一行。这一次,顾毓琇开始大胆提议,通过王震向邓小平建议施行股份制改革。

1983年9月,顾毓琇拜会卢嘉锡、赵朴初;邓小平、王震接见,讨论增进中美邦交,顾毓琇大胆建议两国领导人互访。

1986年6月,顾毓琇参加上海、西安交大九十周年校庆,访问江泽民市长。

1988年5月,顾毓琇应邀出席东南大学为他举行的名誉教授受聘仪式。受聘仪式结束后,他在礼堂为师生即兴作了《关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的学术报告,思路清晰、视野开阔,令师生受益匪浅。 他还访问南京大学,为先人扫墓;拜见王震副主席,受到老朋友邓颖超的接见。

1989年9月,顾毓琇访浙江大学、沈阳农大,为先人扫墓;参加建国四十周年庆典,拜见江泽民主席、王震副主席、李鹏总理。

1992年5月,顾毓琇参加北京现代物理研讨会(台北“中研院”院长吴大猷以个人身份出席会议),参加众友人祝寿活动:周培源、赵忠尧九十大寿,吴健雄八十大寿,杨振宁七十大寿。

顾毓琇还不顾旅途辛劳,携夫人亲往祝贺东南大学90周年校庆,并欣然题词“九十年乐育英才,廿一世纪振兴中华”。 在校庆大会上,他豪情满怀地宣告:“我相信,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也是东南大学的世纪。”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东大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校庆期间,学校还为顾教授隆重举行90寿辰庆祝会。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恭请顾毓琇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时江泽民赠其“重教尊师新地天”一诗,顾毓琇遂和诗答谢。诗曰:海外欣逢米寿年,兴邦建国仗群贤。遥闻亚运精神健,日月光辉耀碧天。

晚年生活

1993年以后,顾毓琇遵医嘱不再远行,但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东南大学的发展,并不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时,顾毓琇虽然无法亲自前来参加校庆盛典,但一直期盼着这一天的他,早就精心拟好了题词:“理工并重地入廿一世纪,乐育英才共祝百龄寿辰。”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于美国逝世,享年100岁。遵其遗愿,顾氏后人将家族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鉴于顾毓琇在海内外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决定修复保护顾毓琇故居,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顾毓琇轶事典故

心怀家国

顾毓琇是一位爱国者。民国八年(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游行示威;他曾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以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带学生到南京下关车站恭送十九路军到上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春,他与蒋梦麟、胡适和梅贻琦等12名知名人士发表声明,要求政府“用全国的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他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的受降典礼。

作为世纪老人,顾毓琇虽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但如歌所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顾毓琇早年求学美国,1950年又赴美进修,后定居。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籍。直到1973年,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非美籍不能办签证。作为科学家,他绝不能放弃这一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于万般无奈之中他加入了美国籍。两个月后,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冒险试飞,由伦敦、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内地,与阔别24年的亲友欢聚,重访北大、清华故旧。8月29日晚,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与夫人及其在京的亲属,“谈至深夜”。

在顾毓琇逝世后举行的追悼会上,他的次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顾慰庆曾说:“父亲一生唯一的遗憾是未能见到中国的和平统一。顾毓琇在耄耋晚年仍心系祖国统一,他虽身在海外,但对国内大事至为关心,经常为国献计献策。”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时,江泽民与顾毓琇在纽约共进午餐,畅谈两小时。顾毓琇提出建议:“一个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后来,他十分称许这成为中国大陆两岸政策的组成部份。

顾毓琇虽学贯中西,但却心胸坦荡,淡泊名利。顾慰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说:“我父亲多次说,‘生前了俗事,身后少虚名’……父亲临终前讲了许多话很少谈家事,对国家大事却非常关心。我向他报告了国内情况,他感到鼓舞和安慰,说他对祖国的事情抱乐观态度,希望我们也应乐观。”近年来顾慰庆每年都会来美国侍候父亲几个月。但顾毓琇总是劝他:“早点回去,不要耽误了国内工作。”

顾慰庆说:“父亲百年人生,艰难曲折,生活俭朴,不图享受,有点积蓄就用来设奖学金和捐献救灾。他教育子孙发奋图强,自己靠自己,他没有遗产留给我们。父亲留下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它激励我们爱国爱乡、弘扬中华文化。”

情系清华

2000年11月20日,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张素久会长一行赴费城拜访顾毓琇,被顾毓琇对清华的一片深情所感染。顾毓琇将国际电工和电子学会为表彰他在工程领域中的杰出贡献颁发给他的“巨比利奖”和“千禧奖”的奖盾交给王校长,郑重地说赠送给清华大学,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四千美金的支票一并捐赠给清华做学生奖学金。

张素久写道:顾毓琇被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的许多所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并是台湾“中研院院士”,虽然他的母校在他年届百龄才聘他为名誉教授,但他还是把最珍贵的东西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可见在老人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清华。实际上,无论从他的话语中还是从他的书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他语重心长地告诉王校长,一定要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办好数学系、物理系,不能只重应用科学。并说:不能忘记清华一大批老人,那些老教授们,像王淦昌、钱三强等等,没有他们清华就没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当王大中校长表示,顾毓琇百岁时还要来庆祝他的百岁寿辰。顾毓琇一边连声说“不用了!”一边请人端上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生日蛋糕,然后就分蛋糕给大家吃。顾毓琇的这一安排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张素久后来回忆说:“当时给我一个强烈印象就是,老人为了会见来自母校的客人,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借这次会面,对母校做了一个重要的交托。”

文理通人

“业精于理,学博于文”,这是顾毓琇的独特之处。他在电机专业上辛劳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且还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的博学于“文”不止是文学,而是大文化。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他就爱好文学,创作活跃。民国十年(1921年)底,清华文学社成立,他即与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成为该社成员。当清华剧社问世时,他是首任社长。他用“顾一樵”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至后来他不但成为一个机电工程教授,而且还是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

冰心红娘

冰心与顾毓琇的交往追溯到70多年前。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清华学校读书的顾毓琇被保送公费到美国留学。那年同船到美国去的有冰心、吴文藻、梁实秋和许地山等人。从中国到美国,那时只能乘船去,路上大约要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顾毓琇和爱好文学的冰心、梁实秋、许地山等同学们一起在船上办起了名为“海啸”的壁报。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白话文(当时正提倡写白话文),各自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发表出来。从燕京大学赴美的冰心,表现出特有的文学才华,大家十分欣赏。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本对文学不感兴趣,但因与顾毓琇私交很好,也成了这几个人的好朋友。

到了美国,在波士顿附近,他们几个中国留学生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研究文学、演文明戏。当时因为剧本很少,大家就让以笔头快著名的顾毓琇执笔写剧本。民国十四年(1925年),顾毓琇将中国的传统戏《琵琶记》改编成话剧剧本,由梁实秋翻译成英语,在波士顿公演受到欢迎。剧中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顾毓琇扮演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多才多艺的闻一多,此时也在美留学,他是顾毓琇清华的老同学,为了演出成功,他帮忙将剧中的布景画出来。那宰相的蟒袍也是由他一笔一笔的画出来了。演出那一天,他还专程赶到波士顿,并亲手为冰心等演员化妆。

这次演出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缠绵感人的情节在美国戏剧舞台上首次亮相,大显中国留学生的风姿,令美国观众大开眼界,也使他们这些文学挚友,更加深了了解。

尽管“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可企及”的冰心,令不少爱好文学的男士敬重与爱慕,但她却和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结成了终身伴侣。因为顾毓琇家在江苏无锡,而吴文藻家在江阴,无论是北上求学,还是转路去美国留学,吴文藻每次都要从无锡经过,因此经常要住在顾毓琇的家里。从十几岁起,他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又因为学习文学的冰心和爱好文学的顾毓琇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学,探讨人生,也就使冰心和吴文藻有了更多的接触,并由此渐生爱情,终成眷属。他们夫妻两人和顾毓琇之间的情谊长达70多年,在中国文坛上确是一段佳话。

顾毓琇历史评价

总评

顾毓琇(自评):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为2001年庆祝次年南京大学建校百年及顾毓琇百岁诞辰而设立的顾毓琇塑像题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毓琇全集》编辑委员会:①先生之学,可谓中西兼顾、文理皆精,是中国近代以来惟一能够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的旷世通才。②近世治中国现代文学者,莫不知无锡顾一樵。然而先生的贡献却不止在文艺创作与人文研究方面。事实上,“顾一樵”以文艺名世,“顾毓琇”却以教育家和科学家泽被当代,影响深远。与“左手”的文艺与人文研究相比,他的“右手”对于数学、电机和现代控制理论方面的贡献,更是举世公认,具有开创性的意义。③先生曾自述为学之道,在于“一贯服膺于关怀天下,服务民众,业精于勤,学博于文,好古敏求,淡泊自持,以教育英才为终身职业”。他用了将近一个世纪来实践自己的理想。(《顾毓琇全集·序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①作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管理人才和诗人,顾毓琇对那些听说过他、请益过他的人们显现出了诸多方面的才能,而每一次的才华毕露都向人们展现了一位集种种天赋于一身、取得无比成就的形象。②顾毓琇以其慷慨、耐心并谦虚,为自己的祖国热忱服务,先后担任过两所工学院的院长,两所大学的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职,并且是成人技术教育的建议者和推动者。1949年他返回美国之后,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从管理人士到工程学专家的转变,其主要成果便是:为解决非线性电路与控制系统问题提出一整套分析与图解理论,以及在电机领域的普遍理论。③顾毓琇所创作的那些雅致的诗作受人喜爱,所谱写的温婉的歌曲被人们传唱。他的学生们常常提到,他为教育贡献甚著,能够鼓舞他人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授予顾毓琇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的授词)

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一九六九年七月阿波罗登陆月球之成功为近代科学上最大成就之一,考其成功之因素,固由于美国政府与人民之全力支持,科学家之群策群力,合作无间,始克有成,然而若非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有成,电子计算机之配合运用,则其成功之期,恐尚有所待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者对于非线性系统之研究,风起云涌,文献发表之多,亦如雨后春笋,几至汗牛充栋。然而求其立论精微,贡献巨大,为学者所推崇,公认执国际权威之牛耳者,首推中国顾毓琇教授。顾教授致力于科学之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对于非线性控制系统之研究,尤多发明,所谓能窥宇宙之奥,穷控制之妙者,舍顾教授其谁属?顾教授在国内外科学期刊上所发表之论文几百篇,其中有关非线性系统者五十一篇,电机者三十四篇,网路者九篇,其他六篇。在近十年内发表者占三十六篇,此种契而不舍,老而弥坚之治学精神,诚堪敬佩。除科学论文外,尚有《非线性系统之分析及控制》(AnalysisandControlofNonlinearSystems),《电能转换》(ElectricEnergyConversion),《瞬变电路分析》(TransientCircuitAnalysis)及《线性系统之分析及控制》(AnalysisandControlofLinearSystems)四书问世,在中国文学如诗、词、歌、曲方面之著作有《顾一樵全集》十二册……。世之科学家类多不谙文学,而文学家亦类多不擅科学,欲求其多才多艺,造诣精湛,如顾教授者,堪称仅有。(《顾毓琇科学论文集》台湾版前言)

文学界评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顾毓琇是一位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众多领域,表现出突出的能力和取得杰出成就的世纪性人物。他是“德高、智高、寿也高”的博学鸿儒,文理兼通的旷世奇才。他不仅在国际电机领域享有盛名,而且在文学、音乐、禅学、教育方面卓有建树。他科学与文艺兼长,天才与学力交辉;又能兼通文史哲,兼长诗词曲,学识与才气超逸,精力过人,思维多有出奇制胜的独步之处。这样的文化通才,实在是独出群伦,百年一遇。

钱锺书:《和唐新刻》稍一吟讽,往往与原什功力悉敌。其少陵所谓‘不觉前贤畏后生’者。公此句‘窃意新年多’,亦寿徵也。

张其昀(学者、国民党中宣部部长):一樵兄精研乐律,其作品均可谱入管弦,故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樵兄是中国的君子人,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忠爱之忱,时时流露于楮墨间。他的诗歌,最有贡献、最了不起的,也就在歌咏中华。美国艾默生曾说:“诗人有两种,一种经过教育与训练,百锤千炼而来的,他们使人敬;一种是天才洋溢,如行云流水,明白易晓,他们使人爱。”一樵兄的造诣,天才功力兼而有之,相信国人都会敬他爱他。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顾毓琇把科学和诗融于一炉......科学不但和工程共飞驰,而且和诗比翼齐飞了。因此,顾毓琇被誉为20世纪惟一的文理大师,只在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的全才。

梁敬錞:一樵先生之诗词,或隽逸,或豪壮,或抽美人香草之思,或寄故国山河之慕,诚可各备欣赏。但凡所做,皆讲声韵,一唱哦成,辄尝自谱音阶,试以歌拍,始为定稿。则其洞见诗学之本原,钩寻词学之宗绪,乃不同于凡俗。夫专才代可并出,而通才则并世不能数觏。西人尝谓爱因斯坦于物理科学为天才家,于音乐为业余员,于政治则童稚,通才之不易得如此!今一樵先生通电工,通政治,通诗词,复通声韵,是其通才之器,能补爱因斯坦之所弗及。吾不暇以并世遇此通才幸,抑尤以贞下起元之会,觏此不世出之通才,为国家民族社会庆也。

阚家蓂台湾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顾师一生多采多姿、多才多艺。他本身专攻电机,但他对戏剧、文学、音乐……等无一不精,可说是一位硕学通儒。他年过四十才开始作诗词,近五十余年来,诗歌词曲创作已有七千多首,古往今来的多产诗人,只有南宋陆游可与之相比,但陆游除诗词之外,并未涉及其他科目,而顾师在国内公务之烦忙,以及在国内外教学之严谨,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花费在诗词吟咏上面,以一位“业余”诗人,能有如此创作,古今中外,顾毓琇一人而已。顾毓琇的题画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禅,读后令人悠然神住,充满灵性。其随笔和感怀一类的诗词亦是如此,不但有灵气,而且有灵境。其性灵之表达已至圆融之境。

科学界评价

EduardoD.Glandt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院长)顾博士是当今世界最后的几位博学之士了,他在如此多的领域中做出了贡献,......我们为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BruceA.Eisenstein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长):顾博士是一位尤其成功地融通了东方与西方这两种不同文化、技术与诗歌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卓越人士。他对科学技术所做出的重大而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能有机会嘉奖他,是我们巨大的荣耀。

L.V.Bewley(“兰姆”奖得主,理海大学院长):顾毓琇是世界上六位对电机理论最有贡献者之一。

A.M.Letov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长):顾毓琇博士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为非线性控制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健雄、陈省身等:世之科学家类多不谙文学,而文学家亦类多不擅科学,欲求其多才多艺,造诣精湛,如顾教授者,堪称仅有。(《顾毓琇教授科学论文集》前言)

宋健(中国工程院创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先生(顾毓琇)在网络和系统理论方面的贡献举世公认、功至名归。CircuitsTheory实为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的导源和先驱,如Fourier—Laplace变换、稳定性判据等均源于彼。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都是开创性的。

领导评价

江泽民:①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二零零二年九月十日于北京唁电)②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朱镕基:顾老师毕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二零零二年九月十日于北京致“尊敬的王师母”唁电)

刘延东先生学贯中西,建树卓越,道德文章,世人尊崇。堪称当代科坛巨擘、教坛耆宿、文坛翘楚,是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于一身而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华人瑞。

王次炤(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顾先生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广纳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自强不息,积极入世,备受赞誉,赢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敬重。我们为顾先生卓绝的成就感到骄傲,向这位淡泊自持的宗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郭淑兰(原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顾先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艺诸多领域创造了辉煌业绩,我们时刻记住顾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生命意志,以及他为中国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顾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通、为人师表的优良教育传统,科学与艺术融合创新的精神,探求真理、严谨治学、心系祖国、服务于人民、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与追求时刻鼓励我们前行。

顾毓琇主要作品

顾毓琇一生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如下:

名称

出版社

备注

剧本

《芝兰与茉莉》

商务印书馆(上海)

《张约翰》

6/17/1923在清华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

《国手》

10/10/1924在波士顿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

《瑟琶记》

3/28/1925在波士顿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

《国殇》

9/5/1925在Syracuse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

《荆轲》

单行本(南京)

《古城烽火》

9/9/1938在重庆公演。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公演,中正书局(重庆)

《白娘娘》

商务印书馆(香港)

《荆轲》

插曲乐谱,由陈尚能作曲。单行本(重庆)

《快乐颂》

中译词,乐谱由陈田鹤订谱,抗战胜利后上海重印。单行本(重庆)

《苏武》

11/18/1943在重庆公演,商务印书馆(重庆)

《岳飞》

1940月在重庆公演。另有改编的京剧本,汉剧团在北碚公演。单行本(南京)

《岳飞及其他》

单行本(南京)

学术论文

《四次方程解法》

M.I.T.电子丛刊53

《电机瞬变分析》

TransientAnalysisofA.C.Machinery,M.I.T.

《电工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

《中国科学化问题》

单行本(北平)

《直流电机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

《AnalysisandControlofNonlinearSystems》

TheRonaldPress,NewYork

《ElectricEnergyConversion》

TheRonaldPress,NewYork

《TransientCircuitAnalysis》

D.VanNostrand,Princeton,N.J.

《AnalysisandControlofLinearSystems》

InternationalTextbookCo.,Scranton,PA

《CollectedScientificPapers》(科学论文集,共1205页)

台湾大学出版社

《ScientificPapers》(科学论文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电机论文集》

中国电工学会,C.I.E.E.

小说

《孤鸿》(小说月报丛刊)

商务印书馆

《我的父亲》

新月书店(上海)

《牧羊神》(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

《西施》(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

商务印书馆

人文论著

《中国的文艺复兴》

中华书局(上海)

《中国经济的改造》

中国编译社(上海)

《战时教育的回忆》

单行本(上海)

《HistoryofZen》(英文《禅史》)

英杰出版社(台北)

《日本禅僧师承记》

真善美出版社(台北)

《中国禅宗史》(中英对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蕉舍旅游三百咏》

华冈书局(台北)

《禅宗师承记》

真善美出版社

诗词歌集

《海滨集》(中译诗歌)

单行本(香港)

《唐宋长短句》

《蕉舍吟草》

世界书局(上海)

《海外集》

单行本(台北)

《顾毓琇歌集》

商务印书馆(台北)

《松风集》

《唐宋歌谱廿五调》

《梁溪集》

《惠泉集》

《莲歌集》

《锡山集》

《太湖集》

《冈陵集》

《宋词歌谱四十五调》

《顾毓琇歌十首(乐谱)

“国研院”(台北)

《蕉舍词曲五百首》

华冈书局(台北)

《蕉舍诗歌一千首》

《和清真词及其他》

《潮音集》

《长春集》

《和淮海词及其他》

英杰出版社(台北)

《和渊明诗及其他》

华冈书局(台北)

《顾毓琇诗选》

学林出版社(上海)

《和唐诗三0三首》

英杰出版社(台北)

《顾毓琇词选》

黄河大学(郑州)

《和梦窗词及其他》

英杰出版社(台北)

《顾毓琇戏剧选》

商务印书馆(北京)

《齐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耄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水木清华》

《蕉舍诗词》

《顾毓琇诗歌集》

《顾毓琇词曲集》

《顾毓琇词曲集》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顾毓琇诗词选》(汉英对照)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行云流水》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自述著作

《百龄自述》

江苏文艺出版社(南京)

《OneFamilyTwoWorlds》

南京大学出版社

《自订年谱》

英杰出版社(台北)

《OneFamilyTwoWorlds》(英文自传)

《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中文译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

全集

《顾毓琇全集》(共十六册,获大陆“国家图书奖”)

辽宁教育出版社(辽宁)

《顾毓琇全集:第1卷散文、小说》

辽宁教育出版社

《顾毓琇全集:第2卷戏剧》

《顾毓琇全集:第3—6卷诗词》

《顾毓琇全集:第7卷音乐》

《顾毓琇全集:第8卷论著》

《顾毓琇全集:第9—10卷佛学》

《顾毓琇全集:第11卷自传》

《顾毓琇全集:第12—15卷科学论文》

《顾毓琇全集:第16卷译著》

表格参考资料:

顾毓琇人物荣誉

顾毓琇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早年留学美国,在四年半时间内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

1950年移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休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会士、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曾获得获得过素有“电气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IEEE兰姆金质奖章(LammeMedal)“兰姆”金质奖章以及千禧奖、“巨比利”奖、 “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CASS)金禧奖章(MillenniumJubileeMedal)和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Medal);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台湾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荣誉表彰

时间

——

IEEE“兰姆”金质奖章(LammeMedel)

IEEE金禧奖章、“巨比利”奖(MillenniumJubileeMedal)

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Medal)

台湾“中研院”院士

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

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

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士(IEEEFellow)

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士(IEEFellow)

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华人个人理事)

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

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

欧美同学会海外名誉会长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金陵大学兼职教授

台湾大学访问教授

成功大学访问教授

清华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 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顾毓琇后世纪念

纪念塑像

2002年5月20日,由雕塑家吴为山 雕刻的顾毓琇塑像在南京大学揭幕。

2012年9月19日,顾毓琇铜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落成。

2012年12月18日下午,由雕塑家曹俊亮雕刻的顾毓琇雕像揭幕仪式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友谊厅举行。

由北碚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顾毓琇纪念亭落成典礼暨抗战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北碚图书馆举行。当日,顾毓琇纪念亭及铜像在北碚区图书馆红楼外落成,并对外开放。

纪念建筑

故居

顾毓琇教授旧居位于上海市永嘉路623号,建于1928年,为美国乡村风格花园住宅。占地面积380平方米。为假三层砖混结构,具有现代派建筑风格。1953年到1980年之间为上海文史研究馆所在地。2014年6月14日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

顾毓琇纪念馆位于无锡市学前街3号,是在顾毓琇故居(原顾家“宝善堂”)的原址上设立起来的,建筑是根据江南民居特色修复保护的。修复后的故居总占地面积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共五开间四进。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示,将顾毓琇故居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该馆是江苏省自周恩来纪念馆之后第二座被正式批准建立的名人纪念馆。2011年12月,顾毓琇纪念馆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锡山樵翁顾毓琇百龄堂”

“锡山樵翁顾毓琇百龄堂”位于无锡市吴文化公园。2001年5月15日开馆。是顾毓琇家乡无锡为庆贺顾毓琇百年诞辰而建。顾毓琇曾先后三次由他儿子顾慰庆送来珍贵资料,充实了陈列内容。“百龄堂”展布了顾毓琇的照片、著作、题词、证书、贺信、贺卡等300多篇(幅)珍贵资料。

1997年,江苏无锡市吴文化公园管委会主任高夔请顾毓琇为吴文化公园的“锡山教育馆”墨宝题款,驰函海外。顾毓琇对吴文化公园办成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表赞赏,不仅手书匾额,而且题词“科教兴国功垂万世,乐育英才光耀千秋”。

纪念堂

顾毓琇纪念堂设于费城华埠,为2002年纪念顾毓琇逝世追悼会而设置。目前纪念堂内的展览品大多是大费城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管必红捐出。包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均赠花篮为顾毓琇送别;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等近300人参与开幕仪式。

纪念活动

顾毓琇作品音乐会

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为庆祝顾毓琇90华诞,特地举办了“顾毓琇作品音乐会”。

2001年12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及欧美同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举办顾毓琇作品音乐会,演出的曲目都是由顾毓琇作词作曲、作词或订谱的。时任国家主席、总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出席。音乐会开始前,江泽民、朱镕基、李岚清亲切会见了顾毓琇教授的亲属和主要演员,并请他的亲属转达对顾毓琇教授和夫人王婉靖女士的亲切问候。

文理大师纪念展

2012年12月,清华大学举办为期3周的“文理大师顾毓琇先生纪念展”。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顾毓琇之子顾慰庆、之孙顾宜凡出席闭展仪式并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90余件文献和手稿,除顾毓琇的诸多著作外,还展出了政界、文艺界等名流与顾毓琇的通信及书画作品。

“钟灵毓琇——东南大学纪念一代大师顾毓琇老校长图片展”

2012年12月24日,为纪念文理大师、曾先后担任过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老校长110周年诞辰,“钟灵毓琇——东南大学纪念一代大师顾毓琇老校长图片展”开展仪式在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举行。党委常务副书记左惟;顾毓琇之子顾慰庆;顾毓琇之孙顾宜凡;江苏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为展览剪彩。

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12月1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协办举行了“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991年和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举办过两次顾毓琇作品音乐会。“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纪念大会、顾毓琇生平成就展和顾毓琇教授塑像揭幕仪式、纪念音乐会等丰富内容。

时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左惟分别致辞,中科院院士陈难先、《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李红岩、顾毓琇次子顾慰庆等先后发言。

顾毓琇生平展

2015年11月30日,上海戏剧学院举办该院创始人顾毓琇生平展。顾毓琇生平展展出了由顾毓琇亲属捐赠的顾毓琇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的戏剧的手稿,以及茅盾、冰心、巴金、钱穆、钱锺书等文化名人致顾毓琇的书信和几十部顾毓琇的著作图书。

顾毓琇教授遗存捐赠仪式

2020年1月13日下午,“顾毓琇教授遗存捐赠仪式暨顾慰庆先生追思会”在江南大学举行。仪式由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敏主持。顾毓琇长孙顾宜凡代表家人,将顾毓琇教授著作、藏书、字画、重要书信等近千件遗存捐赠给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党委副书记戴月波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顾宜凡颁发捐赠证书。

纪念影片

2004年9月,由江苏省文联、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人文电影纪录片《百年毓琇》在无锡上映,并在全国播出。

2009年8月,凤凰卫视播出50分钟的顾毓琇生平纪录片《一个家庭 两个世界》。

纪念基金

顾毓琇晚年依靠养老金生活,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拿出来在国内捐资助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青年学生为国家的前途努力进取、全面发展。如下:

清华大学顾毓琇教授奖学金

清华大学顾毓珍教授纪念奖学金

北京大学顾毓琇名誉教授奖学基金

南京大学顾毓琇教授奖学金

东南大学顾毓琇、王婉靖奖学金

上海交通大学顾毓琇名誉教授奖学金

上海交通大学顾慰文教授纪念奖学金

沈阳农业大学顾慰连校长纪念奖学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顾慰国纪念奖学金

顾毓琇补充介绍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他也是钱伟长、吴健雄、曹禺、江泽民等人的老师。

  人物生平1902年12月,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

  192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电机工程,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

  1926年,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同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

  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9年起,担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

  1931年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32年起,历任国立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无线电研究所所长、航空研究所所长、工学院院长。

  1937年起,担任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

  1938年起,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非党派人士)。

  1939年起,兼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导了当时许多著名大学(如西南联大)的南迁。1940年起,兼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首任院长和国立交响乐团首任团长。

  1944年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1945年起,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任交通大学教授,是江泽民主席就读交通大学时的老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顾毓琇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出席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1947年起,担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1950年,顾毓琇移居美国,历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荣休教授。

  1973年,顾毓琇夫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国观光探亲,并于中共“十大”闭幕当晚在人民大会堂与周总理长谈三个半小时。

  1979年,顾毓琇回国讲学,通过王震向邓小平建议施行股份制改革。

  1983年,顾毓琇再次回国讲学,受到邓小平接见。

  1988年,顾毓琇再次回国,受到老朋友邓颖超的接见。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于美国逝世,享年100岁。遵其遗愿,顾氏后人将家族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示,将顾毓琇故居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该馆是江苏省自周恩来纪念馆之后第二座被正式批准建立的名人纪念馆。

  2006年,顾毓琇夫人王婉靖仙逝,享年105岁。同年,顾毓琇夫妇的骨灰被子女送回家乡无锡安葬。

  “顾毓琇”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