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顾逸东介绍
顾逸东,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1993年7月-1995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工作,任副主任、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宇宙射线和高能天体物理试验研究。曾组织领导了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的建立,组织指挥了一百多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试验,解决了气球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中国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开拓了系留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
顾逸东人物经历
1964年9月-1970年3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74年2月-1993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高能宇宙线与气球飞行器研究,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2年6月-1993年6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访问工作。
1993年7月-1995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工作,任副主任、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95年4月-2003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工作,历任该中心副主任、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2003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工作,任研究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系留气球系统总指挥。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
顾逸东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顾逸东77年倡议和推动发展中国高空科学气球,在气球设计研制方面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研制和发放成功系列化的高空气球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达40万立方米大型气球的国家;领导建成了中国高空气球系统,组织指挥180余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的发展,是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的开拓者、奠基者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他在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科学与工程的结合问题,领导应用系统高质量地、出色完成了五艘飞船全部预定的科学与应用任务。
他采用有特色的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模式整合分散的空间任务,领导建成了完整的载人航天应用技术体系,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平台、有效载荷公用设备、集成仿真测试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中心等,解决了与飞船和测控通信系统接口统一和载荷测试充分性问题,开辟了多学科共同利用载人航天器开展应用的技术途径,成为航天多应用任务系统集成的成功范例。
提出并实践了工程技术与科学和应用结合的新思路,在坚持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阶段的同时,将科学与应用研究,科学搭载试验、科学样品与设备匹配试验、科学实验全过程演练、同步天地对比科学实验,对地观测设备航空校飞和在轨地面配合试验等列入工程研制流程,促进了科学研究与载荷研制的紧密结合,并将用户需求、工程研制、验证试验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显著提升了空间科学、应用研究和有效载荷研制水平。
建立了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将不同类型工作纳入严格统一的航天工程轨道;全面主持应用系统的研制、试验、测试发射和在轨运行;决策解决了研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全部空间应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取得显著进步。 顾逸东是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领域,成功地在科学与工程之间架起了桥梁,在航天航空系统工程的航天应用系统和气球技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科技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85年
中国科学院万米级高空科学气球技术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神舟四号留轨飞行综合精密定轨
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资料来源:
代表性论文
据2018年2月中国科学院信息显示,顾逸东已发表论文60余篇。
顾逸东.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5):575-582.
顾逸东.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J].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2014,(第9期).
顾逸东.心系空天:王大珩先生与我国航天航空事业[J].办公自动化,2012,(第A1期).
顾逸东.谱写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的新篇章[J].载人航天,2004,(第5期).
顾逸东.高空科学气球的研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第Z期).
截至2016年,顾逸东培养硕士15位,博士12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顾逸东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时间
题目
作者
类型
1986
非零周向应力零压式气球球形的确定与应力分析
李雨航
硕士
1989
高空科学气球微机化遥控系统设计
刘斌
硕士
2002
《轨道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强
李强
2003
空间发可展伸杆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李振华
硕士
2008
系留气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何泽青
硕士
2009
空间信息网络动态多径路由协议技术研究
唐剑
博士
2009
平流层飞艇运动控制律与定点控制律设计
周江华
博士后
2009
软件特征模型与测试应用研究
王晓华
博士
2010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李宗峰
博士
2012
航天器光学遥感载荷动力学环境适应性研究
王珂
博士
时间
荣誉/表彰
2004年
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资料来源:
顾逸东人物评价
顾院士把高深神秘的高科技知识带到孩童们中间,顾院士像老爷爷一样走进校园和孩子们握手、拥抱、交流,这是在为我国科学普及做贡献,也是在为科学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奠定基础。(大兴七中校长贾海军评)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顾逸东总设计师(右)和赵光恒(左)副总设计师。
顾逸东补充介绍
顾逸东,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9月生于江苏淮安。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顾问。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总体和专业技术工作。领导建立了我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解决了气球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我国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开拓了系留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在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工作中,领导建成了适应多任务的空间应用技术体系提出了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思路,主持制定了有效载荷研制技术流程和规范,通过地面和搭载实验、航空校飞、系统联试、全程演练等有效途径,保证了各项科学和应用有效载荷测试验证的完备性严格把关,保证了方案合理性、系统可靠性和任务成功。
“顾逸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