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

高良润

高良润人物照片

常州名人高良润介绍

中国学者、农业工程学家

高良润(1918年10月5日~2017年11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人,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学科的创始人之一,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教授。开拓了农业机械的材料学科。在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方面有较深造诣。出版了大量论著,培养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为该领域的开拓、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高良润人物经历

1918年10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北直街。

1929-1932年在武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

1932-1935年在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部学习。

1935-1939年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1939-1941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

1941-1945年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技术室设计组组长。

1945-194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农业工程系学习。

1948-1952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

1952-1960年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农业机械教研室主任。

1960-1994年任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排灌机械研究所所长、副院长。

1994-1998年任江苏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排灌机械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农机教育科研事业创始人之一,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高良润教授,于2017年11月29日下午3时3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高良润人物轶事

高良润,1918年10月5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小商业家庭。5岁时入私塾读书

,后经在武进私立肖溪专修学校补习国文、英文、数学,1929年考入县立武进初级中学,1932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部,在班上年龄最小。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大学四年级时,用读书心得写成论文《列车配合法新建议》,为列车配合提出科学、经济、实用、简便的方法,刊于《机工》杂志,在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年会上宣读,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和表彰。他在教学中结合资料和经验,写成《木工》一书,评为“部定大学用书”,1942年在正中书局出版,1950年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为《木模制造》。1941年参加国家机械工程类建设人员高等考试,名列榜首。1942年他进入中央工业试验所,任技术室设计组组长。由于后方受敌人封锁,自行设计小型企业所需各类机器和编写实用科研资料,为发展后方经济,建树殊多。1945年他考取“教育部公费留美研究生”,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农业工程,副修机械工程,假期在美国大型机械化农场实习。1947 年6月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万国农业机械公司、伯克利(Berkley)泵厂、赫尔斯卡特(Hallscott)发动机厂实习,加入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他与同时考取的中国研究生都非常关心国家前途并愿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利用课余,编译农业机械名词,调查美国工业建设,订阅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报刊图书。他们将学习心得体会写成《为中国农业试探一条出路》一文,阐述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才有出路,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乡镇工业才能振兴中国农业。此文发表在《观察》杂志上,由八人署名。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广大知识分子的共鸣,纷纷投函响应。1948年6月他回国后,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副教授,并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兼课。在此期间,正处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与学校进步人士一道,反对将中央大学迁往台湾并参加护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参加了学校的接管工作。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南京工学院教授。1955年因国家迫切需要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学校增设了农业机械专业,他担任了农业机械教研室主任。1960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以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成立后,调他任该校农业机械工程系教授,并先后任排灌机械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副院长等职。

高良润科学成就

发展农业机械学科

中国设置农业机械学科后,高良润为组织完成新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农业机械教材等费尽心机。他还担任全国农业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推进全国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他在教学过程中,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爱国主义,注意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1981年他当选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培养方向方面,除农业机械外,又拓展了流体机械、农产品加工、农机机构和材料等,为以后建立新博士点奠定了基础。1983年初,学校应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农机网的要求,设立了农业机械高级人员培训班,接纳亚非拉国家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高级科技人员,由他担任培训班主任,为亚非拉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机械专业的高级人才,增进了国际友谊,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了农业机械国际市场。他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副主任编委及其中《植保机械》主编。担任《江苏农业机械化志》副主编。由于他掌握了英、俄、德、日、法多种语言承担了《英汉农业机械名词》、《日汉农业机械名词》、《德汉农业机械词典》的撰写工作。

对植保机械的创新

高效、经济、安全使用农药,需要有先进可靠的植保机械,而关键又在于其工作部件。为此,1960年高良润和本专业的师生一道,创制了试验台,对植保机械的喷头部件和液泵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试验,把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报上;还将国内外植保机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编译出版了30期《植保机械情报资料》,分送各有关单位参考。为了创制新型机具,他在1978年开始对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荷电雾滴两相流、荷电微粒两相流、低污染植保工程的基础及应用、流变热力学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其中“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和“静电微量喷雾机具研制”两项分别于1986和1990年获得机电部的科技进步奖,“荷电微粒两相流的理论、测试及应用研究”和“荷电气固两相流在植保机械中的应用研究”两项获得了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并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群体荷电微粒场与植保机械工程研究”和“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应用”两项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前者于1994年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后者则同年通过部级鉴定。这些研究都属于国际上开创性的项目,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项成果的应用亦已显出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静电喷雾治虫实验”,经众多单位使用通过较大面积试验,表明对草原治蝗和卫生防疫方面有提高功效、节省药剂、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居国际领先水平。

为材料科学奠基

开拓排灌机械应用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机械工业的工艺和材料非常薄弱,迫切需要材料

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950年他开设了金属工学、金相热处理、焊接学等新课程。可是,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一面讲课,一面编写教材,为这方面的专业设置奠定了基础。以后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还开展了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在排灌机械研究所工作时,除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工作外,他还着重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拓展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撰写了排灌事业与三峡工程、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农田水利、环境工程、节约用水等方面的论文,为开拓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提供依据,并供国家决策参考。

为社会服务不断奉献

1951年江苏省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知识,筹建“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高良润积极参加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该会的常务委员长。1957年又参加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该会的副理事长。1983年以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常务理事、中国排灌机械学会和全国植保机械协会的理事长。1990年开始他还担任了江苏省残疾人基金会的理事。

高良润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教师、19名博士研究生和28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12项科研项目,出版的教材、论文、译著、词典、手册、标准、史志、百科全书等在2500万字以上,其中包括大学教材12种、学术论文180余篇。他知识渊博,十分重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创新,以形成他自己的特色,在植保机械、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工程以及农机机构和材料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高良润主要论著

1 高良润。超低量静电设备评述。农业机械学报,1979,10(1):111~117

2 高良润。激光式雾滴尺寸分布测定仪评述。农业机械学报,1980,11 (1):34~40

3 高良润。关于植保机械若干雾化理论问题。农业机械学报,198

0,11 (4):78~884 高良润。我国农业机械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农业机械学报,1985,16(2):25~30

5 高良润。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与技术开发。农业机械学报,1985,16 (4):95~104

6 高良润。我国农业物料加工机械的技术开发。江苏工学院学报,1986,7(1):1~6

7 高良润,冼福生。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的研究。江苏工学院学报,1986,7(2):1~6

8 高良润。中国植保机械发展史。江苏工学院学报,1986,7(2):1~6

9 高良润。论农业药械发展中降低污染的途径。农业工程学报,1991,7(1):1~8

10 高良润。植保机械新机型、新材料和新工艺。江苏工学院学报,1992,12(3):1~8

11 高良润。三峡工程与排灌事业。排灌机械,1993,11(3):3~6

12 高良润。我国农机事业回顾与展望。江苏工学院学报,1993,14(2):1~8

13 高良润,冼福生,朱和平等。静电喷雾治虫实验。农业机械学报,1994,25(2):30~38

14 高良润,王华冠,程晓农。农业机械设计与材料。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4,15(4):1~5

15 高良润。农田水利与排灌事业。排灌机械,1994,12(2):4~8

16 高良润,冼福生,朱和平,等。静电喷雾灭蝗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5,11(2):36~42

17 高良润。环境工程与排灌事业。排灌机械,1995,13(1):3~7

18 高良润。节约用水与排灌事业。排灌机械,1997,15(1):3~7

19 高良润,罗惕乾,王泽。弘扬学校优势,发展高新技术。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7,18(4):1~6

20 高良润。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8,19(3):1~5

21 高良润。科技发展与人才培育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大学出版社,1997:1~12

22 高良润,程晓农,郭乃龙。水力机械的磨损与材料。排灌机械,1998,16(1):3~6

高良润所获荣誉

1987年他获得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授予的“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23版)》和《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11版)》。1995年10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认为:50 余年来,在促进中美学术和人员交往中,高良润教授为国际计划的实施和国际友谊的增进,作出了学术的、领导的和卓越的贡献,特授予“金花鼠奖状”。

高良润补充介绍

  高良润(1918—),江苏常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国著名的农业工程学家、农业工程领域的教育家,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成长经历

  高良润,1918年10月5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5岁时入私塾读书,后在武进私立肖溪专修学校补习国文、英文和数学。1929年考入县立武进初级中学,1932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部,在班上年龄最小。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大学四年级时,用读书心得写成论文《列车配合法新建议》,为列车配合提出科学、经济、实用和简便的方法,刊于《机工》杂志,并在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年会上宣读,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和表彰。他在教学中结合资料和经验,写成《木工》一书,被评为“部定大学用书”,1942年在正中书局出版。1950年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为《木模制造》。1941年参加国家机械工程类建设人员高等考试,名列榜首。

  1942年,他进入中央工业试验所,任技术室设计组组长。由于后方受敌人封锁,自行设计中小型企业所需各类机器和编写实用科研资料,为发展后方经济建树颇多。1945年,他考取教育部公费留美研究生,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农业工程、副修机械工程,假期在美国大型机械化农场实习。1947年6月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万国农业机械公司、伯克利(Berkley)泵厂、赫尔斯卡特(Hallscott)发动机厂实习,加入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他与同时考取的中国研究生都非常关心国家前途并愿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利用课余编译农业机械名词,调查美国工业建设,订阅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报刊图书。他们将学习心得体会写成《为中国农业试探一条出路》一文,阐述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才有出路,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乡镇工业才能振兴中国农业。此文发表在《观察》杂志上,由8人署名。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广大知识分子的共鸣,纷纷投函响应。1948年6月他回国后,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副教授,并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兼课。在此期间,正处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与学校进步人士一道,反对将中央大学迁往台湾并参加护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参加了学校的接管工作。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南京工学院教授。1955年因国家迫切需要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学校增设了农业机械专业,他担任了农业机械教研室主任。1960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成立后,调他任该校农业机械工程系教授,并先后任排灌机械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副院长等职。

  主要成就

  中国设置农业机械学科后,高良润为组织完成新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农业机械教材等费尽心机。他还担任全国农业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推进全国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他在教学过程中,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爱国主义,注意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

  1981年,他当选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培养方向方面,除农业机械外,又拓展了流体机械、农产品加工、农机机构和材料等,为以后建立新博士点奠定了基础。1983年初,学校应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农机网的要求,设立了农业机械高级人员培训班,接纳亚非拉国家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高级科技人员,由他担任培训班主任,为亚非拉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机械专业的高级人才,增进了国际友谊,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了农业机械国际市场。他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副主任编委及其中《植保机械》和《排灌机械》主编。担任《江苏农业机械化志》副主编。由于他掌握了英、俄、德、日、法多种语言,承担了《英汉农业机械名词》、《日汉农业机械名词》、《德汉农业机械词典》的撰写工作。

  高效、经济、安全使用农药,需要有先进可靠的植保机械,而关键又在于其工作部件。为此,1960年高良润和本专业的师生一道,创制了试验台,对植保机械的喷头部件和液泵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试验,把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报上;还将国内外植保机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编译出版了30期《植保机械情报资料》,分送各有关单位参考。为了创制新型机具,他在1978年开始对“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荷电雾滴两相流”、“荷电微粒两相流”、“低污染植保工程的基础及应用”、“流变热力学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其中,“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和“静电微量喷雾机具研制”两项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获得机电部的科技进步奖;“荷电微粒两相流的理论、测试及应用研究”和“荷电气固两相流在植保机械中的应用研究”两项获得了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并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群体荷电微粒场与植保机械工程研究”和“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应用”两项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前者于1994年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后者则同年通过部级鉴定。这些研究都属于国际上开创性的项目,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项成果的应用亦已显示出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静电喷雾治虫实验”,经众多单位使用通过较大面积试验,表明对草原治蝗和卫生防疫方面有提高功效、节省药剂、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居国际领先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机械工业的工艺和材料非常薄弱,迫切需要材料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950年,他开设了金属工学、金相热处理、焊接学、农业机械学、拖拉机设计、农业电气化等新课程。可是,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一面讲课,一面编写教材,为这方面的专业设置奠定了基础。以后,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还开展了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在排灌机械研究所工作时,除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工作外,他还着重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拓展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撰写了排灌事业与三峡工程、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农田水利、环境工程、节约用水、西部开发等方面的论文,为开拓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提供依据,并供国家决策参考。

  1951年,江苏省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知识,筹建了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高良润积极参加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该会的常务委员长。1957年又参加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该会的副理事长。1983年以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常务理事,中国排灌机械学会和全国植保机械协会的理事长。1990年开始,他还担任了江苏省残疾人基金会的理事。

  高良润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教师、19名博士研究生和28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12项科研项目,出版的教材、论文、译著、词典、手册、标准、史志、百科全书等在2500万字以上,其中包括大学教材12种、学术论文180余篇。他知识渊博,十分重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创新,以形成他自己的特色,在植保机械、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工程以及农机机构和材料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1987年,他获得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授予的“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23版)》和《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11版)》。1995年10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认为:50余年来,在促进中美学术和人员交往中,高良润教授为国际计划的实施和国际友谊的增进,作出了学术的、领导的和卓越的贡献,特授予“金花鼠奖状”。

  高良润952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始当选为第五、第六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并当选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高良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