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名人程玮介绍
程玮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江苏江阴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又毕业于西柏林国际电视中心。高中毕业后曾赴农村插队务农,后任江苏电视台电视剧编剧。
2018年11月8日,凭借《海龟老师1:校园里的海滩》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程玮人物经历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少年文艺》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如《我和足球》、《淡绿色的小草》等,深受小读者喜爱,被评论界喻为“80年代最有才情的少儿文学作家之一”。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她编剧的电影《豆蔻年华》获金鸡奖及政府奖。
1957年生于江阴城内一个教师家庭。
1975年秋高中毕业插队至周庄农村,创作发表了3个中篇小说,10多个短篇儿童文学小说。
1980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1984年参加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是与会者中最年轻的代表。
1989年因中德文化交流需要,被遴选派往德国,在汉堡大学、科伦学院深造。
1993年毕业于西柏林国际电视中心,即以编译兼制版人供职于德国电视二台。
2008年,阔别文坛10年之久的程玮复出。
2018年11月8日,作品《海龟老师1:校园里的海滩》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文字)奖。
程玮获奖经历
共获全国及省市文学作品奖60多次。
电视剧《秋白之死》获全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电视剧《满票》获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影《豆蔻年华》获1989年电影“金鸡奖”一等奖;
1996年根据《少女的红发卡》改编为电影的《红发卡》被评为1996“十佳”国产影片。
《海龟老师1:校园里的海滩》
近10多年来,程玮一直奔波于欧洲和中国之间,拍摄了《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和《孔子》等10多部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为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
这些年每次回国,程玮都能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楼高了,车多了,人们的生活更好了。中国社会在二三十年里经历了西方社会二三百年的历程,堪称奇迹,但这样的高速度也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副作用就是社会变得浮躁了。急剧的变化让人们变得急功近利,忽略了精神建设,很多人有了房子、汽车,物质上变化很大,精神上却远远没有跟上。概括地说,就是有了钱,反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合理地花了。“这好比有‘时差’,要‘倒时差’,我觉得靠的就是读书。”程玮说,不光是孩子,整个民族都要沉下心来读书,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程玮的青少年时期遇到了“文革”,很多人丢了书本。但幸运的是,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坚信无论怎样的社会,怎么样的国家,知识总是最有用的。所以,她幸运地比别的孩子多读了一些书。程玮上中学时,同学之间开始传阅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程玮曾看到过一本没有头也没有尾的书,由于排队等着看的同学太多,她甚至晚上躺在被窝里看。多年之后,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程玮才知道,那本书名叫《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时还流行手抄本,我的字不好,轮不到我抄书,只能等着看。”程玮说,《第二次握手》等都是看的手抄本。“写文章时,就会用到里面的一些美丽的语言,渐渐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每天要阅读1小时 “我现在至少每天阅读1小时。”程玮告诉记者,她是利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看书的,主要是看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有朋友写的,有网上热门的,还有一些国际热门的读物。“实在没什么书可以看了,我就看《圣经》。”程玮笑着说,“《圣经》也挺有意思的。”程玮说,国外孩子的读书习惯就是在父母的引导下,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在中国,少吃一顿麦当劳,就可以让孩子多看一本好书。这份精神养料所带给孩子的,或许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记者希望程玮向广大读者推荐一些书籍,程玮想了想,“《小王子》吧,人类的希望和梦想都写在里面了。”
我是精神海归
尽管旅居德国近20年,但由于工作关系,程玮每年都会回国拍摄,走遍了几乎全国各地。“我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过中国。而当我在巴黎、伦敦、东京和罗马这样的地方行走时,我也没有很多异乡人的孤独和隔膜,因为我是精神海归。”程玮表示,这种精神海归的背后是中国优秀文化强大的吸引力。“我很喜欢回中国,也很喜欢住在德国。”年轻时,读了太多的欧洲文学,心里把欧洲当成了精神家园。程玮说,“一个精神上拥有两个家园的人,是一个很富有的人。”
开展中西交流很有必要
这些年来,程玮常年在欧洲和祖国之间奔波,为德国电视台拍摄传播中国文化的纪录片,拍摄制作了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孔子等题材。“我认为我做的工作很有意义。”程玮表示。很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对国外有所了解,并看过一些西方的名著,但到了国外,程玮却发现,就连大学生都不知道中国的《红楼梦》,在绝大多数外国人心里,中国是贫穷、落后的。程玮说起一件事,1988年她在西柏林电视制作中心学习时,在一间休息室里,她从冰箱里拿了一瓶饮料,一位德国老师热心地向她介绍,这叫冰箱,新鲜的东西放进去,过了几天还是新鲜的……这件事对程玮触动很大,“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很有必要。”现在,她正为2008北京奥运专题纪录片而忙碌着。
害怕重复自己
程玮曾被评论界喻为“80年代最有才情的少儿文学作家之一”。而就在她在创作方面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她却选择去德国。对此,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要离开。程玮说,“因为那时我有了一种危机感。我从很年轻时就开始写作,我觉得我已经把自己写空了。”“当我正式离开中国,到德国生活的时候,我心里已经跟写作进行了告别。”程玮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只是凭着性情和兴趣写东西。她很怕再写下去会重复自己。“这个世界上已经充斥了很多很多的书,少我一本书,对这个世界毫无影响。”这是她当时的想法。
责任感让我回归创作
“时隔16年重新回归少儿文学,真的是感觉到了一种责任。”程玮说,如今国内的孩子有着很好的条件,受到很好的学科教育,但他们在很多方面是欠缺的。在国内看过一个电视广告,一个孩子嚷嚷着:“奶奶做的菜不好吃!”程玮向记者举例,她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引导。在西方,即使父母给你做事情,你也要说谢谢,这是教养。程玮曾帮助国内朋友的孩子申请大学、找住房,很少听到他们说谢谢,没有人教他们这么做。这样的经历使她想再拿起笔为孩子们写作,告诉他们如何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世界接轨,做一个素质全面的“地球公民”,否则哪怕外语再好,也难以真正融入“地球村”。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也许听不进父母长辈的语重心长,而文字却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一种影响和教化。程玮说,这就是她回来的理由。“孩子要有感恩之心、独立之心、同情之心和寻常之心。”为此,程玮写了《少女的红围巾》,就是叙述80后这批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怎么通过艰苦的人生历练逐步提升锻造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希望年轻一代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能静下心来阅读,懂得爱和尊重。国内的80后作家有才气 说起目前国内文坛,程玮认为国内一些青春文学作家很有才气,“我真的很欣赏他们。让我很有意见的是他们常常把死亡写得那么简单,那么轻而易举,似乎很酷,这是像我这样身为母亲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青少年还没有定型,把死亡写成游戏,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作家在这样写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我愿意不愿意给我的孩子看这样的书?国内一些孩子动不动自杀,不能不说是受到影视剧、小说的影响,他们的生命还没绽放就结束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程玮个人作品
《我的鸽子号》
《邱家老宅》
《豆蔻年华》
《中学生三部曲》
《少女的红发卡》
《少女的红围巾》
《少女的红衬衣》
《风中私语》
《夜莺的歌唱》
《白色的贝壳》
《蓝五角星》
《我和足球》
《永远的秘密》
《山那边的世界》
《今年流行黄裙子》
《白色的塔》
翻译作品
《小王子》
编剧作品
《秋白之死》
《红发卡》
《豆蔻年华》
《满票》
《朱自满》
《秦淮人家》
《米兰的秘密花园》
《会跳舞的星星》
《黑头发的朱丽叶》
《海龟老师1:校园里的海滩》
程玮补充介绍
程玮 (1957~)
女。江苏江阴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又毕业于西柏林国际电视中心。曾任江苏电视台电视剧编剧。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永远的秘密》,电影文学剧本《豆蔻年华》等。《永远的秘密》获新时期儿童读物一等奖,《豆蔻年华》获全国庆祝建国40周年儿童电影剧本奖,电视剧剧本《秋白之死》获飞天奖最佳编剧奖,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奖。
“程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