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长沙市名人>长沙县名人

周光召

周光召人物照片

长沙名人周光召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

1951年周光召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1961年至1964年担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至2006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6年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

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1958年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

周光召人物经历

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

195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

1957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

1961年至1964年,担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

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1992年4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1993年8月,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副主席。

1996年5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1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2006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职务 。

周光召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周光召提出“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在国际上第一次引入相对论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应的数学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转到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和中国战略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定型以及此后核武器的预研与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都做出了重要工作,并因此于1982年和彭桓武、邓稼先等8人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最后一批专家。1961年时年32岁的周光召刚从苏联回国,立马被调到了二机部,他仔细检查了原子弹方程式计算的九次计算结果,认为计算并没有问题,便开始着手推翻苏联数据的可靠性。经过连续多日的仔细研究,最后他用“最大功”原理反证了苏联数据有误,该原理证明了爆炸后不可能达到这样大的压力。这样,周光召以一己之力结束了这一年的争论,扫清了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这也是他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突破做出的重要贡献,1962年底,周光召协助邓稼先完成并提交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

1964年10月15日,中国原子弹试爆前夜,一份急电从基地罗布泊发到北京,电文称突然发现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于是,周光召所在的理论小组连夜组织运算,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面前:“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周光召参与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研究工作。1976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对相互作用统一、 CP破坏、非线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论、超对称性破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及其与反常的联系等理论研究工作。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

学术论著

截至2009年8月,周光召撰有《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论文80多篇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64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2年

两弹理论设计定型及核武器研究试验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7年

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0年

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科研机制改革

周光召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办院方针,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实行“一院两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倡导科学院与高校的结合,创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及探索科学技术本身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 。

科学普及工作

周光召赴全国的近百个城市,作科普报告近200场。每到一地,他结合地方的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治理与保护、人才培养等问题,强调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以求发展。他认为,惟有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社会才算真正进入科学时代,科技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

周光召指出,没有宏大的、高素质的、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队伍,科技成果就不可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科协要注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在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努力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育广大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周光召认为,首先要建设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价值取向,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培养人才不只是看重个人的素质,还要求形成集体与团队,充分发挥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形成代表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力量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85年7月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1987年4月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87年4月

纽约市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纽约市立大学

1988年11月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外籍院士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

1988年12月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苏联科学院

1989年10月

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保加利亚科学院

1990年10月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

1991年10月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

1991年12月

蒙古科学院外籍院士

蒙古科学院

1994年3月

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

意大利政府

1994年8月

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1994年10月

罗马尼亚科学院外藉院士

罗马尼亚科学院

1994年11月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1995年1月11日

香港大学科学名誉博士学位

香港大学

1998年12月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香港浸会大学

1999年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2012年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Foreign Member)

英国皇家学会

2022年

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中国物理学会

周光召人物评价

周光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周光召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科普中国评)

周光召是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视野宽阔、影响力深远,并且能够快速洞悉新思想。从我(杨振宁)的个人角度看,周光召是一个完美的儒家思想践行者,而不像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许多物理学家那样咄咄逼人 。杨振宁为《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写的序言)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周光召院士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著。周光召院士倡导和身体力行的“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科学精神与“学术平等、提携后进”的大家风范,已成为中国科学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科学成就、爱国情怀、光辉人格将彪炳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史册 。(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白春礼贺信中评)

周光召补充介绍

  周光召

  (192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929年5月15日生于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界和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年入南开中学住读,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和自学能力培养。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 ,耳闻目睹的事实,改变了他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幸听到周培源、钱三强教授的授课。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系讲师。1957年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发表30多篇论文,两次受到研究所的奖励。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59年苏联从中国撤走全部核专家,声言中国15年也休想搞出 。他闻悉后十分激愤,召集在苏联的中国专家讨论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搞 的问题,并自告奋勇致信中国核工业部:“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科学家,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承担祖国下达的这项光荣任务。”他开始潜心钻研体力学和0力学,对研究 做准备。他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1960年简明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上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国际同行称赞他的研究工作“震动了杜布纳”。

  1961年2月奉命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实际上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隐姓埋名近20年,专心致志研制 和 。参与领导了0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重大研究工作。他和彭桓武等科学家艰苦奋斗,精心设计,严密测算,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第一颗 的理论设计方案,为1964年10月16日0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又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快 研制步伐的指示,白手起家,刻苦攻关。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 试验成功。他在两弹理论设计定型及-研究试验中的成就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60年代以来,历任二机部九所副所长、所长,九院总工程师。1979年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1980年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研究员。1982年以后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198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87年任院长、党组书记。1992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他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办院方针,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实行“一院两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倡导科学院与高校的结合,创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对探索科学技术本身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均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1996年任中国科协主席。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尔后,连续当选为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他是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国际物理 合会副主席,《科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1998年任陈嘉庚基金会理事长。国际科学界对他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是目前中国科学家中当选为外国院士最多者。他发表了《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8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和核应用理论研究,在中国第一颗 、第一颗 和战略-的设计、研制和试验方面卓有成就,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国防科技及科学事业发展作了重要贡献。1980年,他在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上第一次公开露面,钱三强向海内外科学家介绍说:“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称赞说:“在我们同行中,他也是相当出色的。”1987年,他以“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共和国爵士勋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3462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周光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