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湘潭市名人>湘乡市名人

易本羲

暂无易本羲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湘乡名人易本羲介绍

辛亥革命志士

易本羲(1887—1911),湖南湘乡人 ,辛亥革命志士。是辛亥革命时期华兴会、科学补习所最早的成员之一。长沙武备学堂毕业,16岁便跟随黄兴革命,加入华兴会。后因在学堂组织义勇队,被清廷通缉,乃避走武昌,遁迹行伍之内。旋与胡瑛、吕大森、宋教仁等组织“科学补习所”,以科学补习为名行革命之实。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给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忧愤交加,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

易本羲生平经历

1903年入长沙武备学堂,年仅16岁的他到长沙不久后即追随黄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深得黄兴器重。次年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在长沙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团体时,17岁的易本羲毅然加入,成为华兴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在他们的影响下,明德、经正等学堂涌现了一大批同情革命的进步师生。易本羲与胡瑛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经正学堂组织义勇队。但不慎为清政府侦知,危急之时避走武昌,入清军工程营当兵以掩护身份。不久胡瑛与吕大森等深感非组织一机关不足以联络同行以促革命,与易本羲、宋教仁等在武昌加紧筹组革命团体。1904年5月,一个以补习科学知识为名的“科学补习所”便在武昌正式成立。科学补习所的创办对此后长江中游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数年后在武昌组织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成员,早年多因参加科学补习所或受科学补习所传播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

1904年黄兴、胡瑛等组织长沙起义,并决定由易本羲行刺张彪、王怒行刺张之洞,但关键时刻长沙起义事泄,易本羲与黄兴等遭清政府通缉,黄兴亡命日本,易本羲被迫匿迹湖北各地。起义的受挫,使易本羲大受刺激,遂决定加入暗杀行列。是年底,他听说满清的死硬派大臣铁良即将巡视南方,以镇压南方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他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在南京下关潜伏下来准备击杀铁良。无奈此事被李茂桢得知,李是当时两江总督李兴锐的孙子,又与组织暗杀铁良的章士钊、俞大纯等过从甚密。李茂桢苦苦劝章、李等人不要在他祖父任地发难,以免连累李氏家族。革命党人为了日后利用李茂桢筹款及交通等便利,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暗杀铁良的行动遂告中止。易本羲只好将暗杀器械运回上海,不料途中被清军密探侦知,清廷悬赏两万元捉拿。易本羲应革命党人之邀南下桂林伺机起义,可又因事机,泄密而告败北,易本羲因迭遭通缉,国内难以立足,只好亡走香港。

20世纪初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生活艰难但没能动摇其为革命的心志。1905年9月,易本羲由宋教仁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湖南留学生早期加入同盟会的最年轻会员之一。后因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勾结作出了限制中国学生留日的决定,陈天华、姚宏业激奋投海投江自杀,以惊醒国人,易本羲奋而回国,为反清革命,日益奔波,吸纳志士。

因他屡次参加革命行动,且多系骨干,早已被列入清吏逮捕名单。易本羲被迫再次去国离家,赴南洋,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反清活动。还为同盟会在南洋华侨中募捐数10万元以支持革命。

由于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且久羁异国他乡,心情抑郁不伸,以至积劳成疾。每每念系祖国现状及革命前途,常常忧愤不能自己,最后竟至吐血。

1911年,一心希望回国杀贼的易本羲不顾体弱多病,冒险毅然回至长沙,与同盟会湖南分会主要负责人曾杰等秘密策划,准备在广州起义成功后,鼓动长沙、湘潭的湘军和防军发难响应起义,又与王荷亭、杨阜青等人在长沙路边井开设武城试馆,作为革命的联络机关,秘密商讨策动新军响应广州起义事宜。不意震惊清廷的黄花岗起义失败,给对这次起义寄予无限希望的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他忧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吐血不止,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壮志未酬的他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辛亥革命后,谭延闿第一次督湘,为易亲笔题字“就义成仁”并将他改葬岳麓山云麓宫左侧。

易本羲人物简介

易本羲,字羲谷,别号竹心,湘乡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肄业于湘乡师范学堂。二十九年(1903年)至长沙,入武备学堂,同年参加华兴会。三十年初,与经正学堂学生胡瑛避祸走湖北,旋与宋教仁、胡瑛等创设反清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于武昌。又受派遣回湖南筹措活动经费。长沙起义事泄失败,他匿迹湖北。是年底,因参与谋刺户部侍郎铁良一案牵连,不久逃亡日本,留学东京早稻田大学。三十一年秋参加同盟会。同年冬归国,在上海与马君武倡办中学,藉以吸收革命同志。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易本羲经冯自由介绍,和陈方度等人赴南洋任教员,在荷属邦甲岛华侨中宣传爱国救亡思想。授课之暇,著《南洋历史》、《国语读本》和各种诗文,要旨不离宣传反清革命。在南洋任教期间,曾与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联系,又为同盟会募军债10万元。

易本羲久羁异国,抑郁不伸,每念中国革命前途,尝忧愤至于吐血。三十四年冬,赴日本江户就医,又抱病撰写《南洋华侨史略》,以羲皇正胤笔名,连续发表于《民报》第25、26号上。宣统二年(1910)归国,居长沙,在同盟会湖南分会工作。三年初,为响应同盟会拟在广州发动起义,他与党人曾杰等秘密结社,鼓动湘军发难,常在天心阁开会;又与王荷亭、杨阜青等人在路边井设武城试馆,以为革命联络机关。嗣后得悉广州起义失败,愤而吐血,不久病逝,时年24岁。

易本羲人物评价

作为革命前驱,易本羲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直接所从事的反清活动又多以失败而告终,也许正因如此,后人很难在有关史书中找到其生平事迹。然而,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正是有一批如易本羲这样为了中国的民主与进步而鞠躬尽瘁的斗士,正是有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迎来了中国几千年帝制的倾覆,才迎来了辛亥后民主潮流的高涨。

易本羲补充介绍

  易本羲,(1887-1911),字曦谷,别号竹心,笔名羲皇正胤,湖南湘乡县十都大坪(今湘乡市潭市镇大坪村)人。

  东皋书院肄业,1903年入长沙武备学堂,黄兴在长沙创办的明德学堂、经正学堂,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革命思想,筹组革命团体,策动反清起义。年仅16岁的他到长沙不久后即追随黄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深得黄兴器重。次年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在长沙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团体时,17岁的易本羲毅然加入,成为华兴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在他们的影响下,明德、经正等学堂涌现了一大批同情革命的进步师生。易本羲与桃源籍学生胡瑛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经正学堂组织义勇队。但不慎为清政府侦知,危急之时避走武昌,入清军工程营当兵以掩护身份。不久胡瑛与吕大森等深感非组织一机关不足以联络同行以促革命,与易本羲、宋教仁等在武昌加紧筹组革命团体。1904年5月,一个以补习科学知识为名的“科学补习所”便在武昌正式成立。科学补习所的创办对此后长江中游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数年后在武昌组织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成员,早年多因参加科学补习所或受科学补习所传播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1904年黄兴、胡瑛等组织长沙起义,并决定由易本羲行刺张彪、王怒行刺张之洞,但关键时刻长沙起义事泄,易本羲与黄兴等遭清政府通缉,黄兴亡命日本,易本羲被迫匿迹湖北各地。起义的受挫,使易本羲大受刺激,遂决定加入暗杀行列。是年底,他听说满清的死硬派大臣铁良即将巡视南方,以镇压南方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他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在南京下关潜伏下来准备击杀铁良。无奈此事被李茂桢得知,李是当时两江总督李兴锐的孙子,又与组织暗杀铁良的章士钊、 等过从甚密。李茂桢苦苦劝章、李等人不要在他祖父任地发难,以免连累李氏家族。革命党人为了日后利用李茂桢筹款及交通等便利,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暗杀铁良的行动遂告中止。易本羲只好将暗杀器械运回上海,不料途中被清军密探侦知,清廷悬赏两万元捉拿。易本羲应革命党人之邀南下桂林伺机起义,可又因事机,泄密而告败北,易本羲因迭遭通缉,国内难以立足,只好亡走香港。20世纪初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生活艰难但没能动摇其为革命的心志。1905年9月,易本羲由宋教仁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湖南留学生早期加入同盟会的最年轻会员之一。后因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勾结作出了限制中国学生留日的决定,陈天华、姚宏业激奋投海投江 ,以惊醒国人,易本羲奋而回国,为反清革命,日益奔波,吸纳志士。因他屡次参加革命行动,且多系骨干,早已被列入清吏逮捕名单。易本羲被迫再次去国离家,经冯自由介绍赴南洋任教,在荷属帮甲岛华侨中宣传革命。教书之余,易本羲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其主旨均在于弘扬反清革命大义。在此期间,易本羲还结识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二人经常探讨革命问题。易本羲还在教书的同时,向南洋华侨募捐,先后为同盟会募捐军债票数十万元,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且久羁异国他乡,心情抑郁不伸,以至积劳成疾。每每念系祖国现状及革命前途,常常忧愤不能自己,最后竟至吐血。l908年冬,易本羲赴13本汀户就医。住院期间,他抱病整理旧稿.撰成《南洋华侨史略》、《南洋历史》、《国语读率》及大量诗文。其中,他的《南洋华侨史略》,是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南洋华侨史的专著,以羲皇正胤的笔名,连载于《民报》第二十五、二十六号上。该书共分九章,即"华侨南渡之起源及唐宋交通诸番之盛"、"宋遗臣亡命及元征爪哇之原因"、"明代远略及华侨之发达"、"郑成功独立台湾及漳泉惠潮人之逋逃"、"海禁"、"华荷血战及荷政府-华侨之原因"、"客人南渡与洪天王之关系"、"华侨之膨胀力"、"清政府现今笼络华侨之原因".还有绪论、结论、序和附论等。《南洋华侨史略》是研究华侨与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献。

  1911年,一心希望回国杀贼的易本羲不顾体弱多病,冒险毅然回至长沙,与同盟会湖南分会主要负责人曾杰等秘密策划,准备在广州起义成功后,鼓动长沙、湘潭的湘军和防军发难响应起义,又与王荷亭、杨阜青等人在长沙路边井开设武城试馆,作为革命的联络机关,秘密商讨策动新军响应广州起义事宜。不意震惊清廷的黄花岗起义失败,给对这次起义寄予无限希望的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他忧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吐血不止,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壮志未酬的他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辛亥革命后,谭延闿第一次督湘,为易本羲亲笔题字“就义成仁”并将他改葬岳麓山云麓宫左侧。作为革命前驱,易本羲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直接所从事的反清活动又多以失败而告终,也许正因如此,后人很难在有关史书中找到其生平事迹。然而,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正是有一批如易本羲这样为了中国的民主与进步而鞠躬尽瘁的斗士,正是有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迎来了中国几千年帝制的倾覆,才迎来了辛亥后民主潮流的高涨。

  大坪村 大坪村……

  “易本羲”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