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名人杨小凯介绍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汉族,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原籍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还出版有《牛鬼蛇神录》 。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56岁。
杨小凯个人履历
1962年-1968年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就读。当时年仅19岁的他曾以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点名批判,1968年起被判刑十年;
1968年至1978年,杨小凯在监狱服刑期间向与其共同关押的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人学习了大学课程,包括英文、微积分等;
1979年出狱后,杨小凯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一年;
1980年杨小凯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毕业,获计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
1982年,杨小凯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受经济学家邹至庄赏识推荐,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
1988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1990年,杨小凯被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2年,出版专著《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1993年杨小凯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1994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7年,任美国《发展经济学评论》编辑;在中国出版《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书;
1998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了令经济学界关注的《经济学原理》;
2000年1月,杨小凯成为蒙纳士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6岁。
杨小凯人物简介
杨小凯,男,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费希尔·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
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罗伯特·卢卡斯(Lucas)、保罗·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杨小凯人物经历
混乱岁月
1966年他升入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中部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这时候杨小凯是一个忠诚的红卫兵。
1967年2月4日由于路见不平的对抗行动,被关进了市公安局的看守所,监禁了两个月。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初,杨小凯的“文革”活动已很大程度摆脱了当时的派性争执,开始认真严肃的思考,并写出了一批在当时属“大逆不道”、而在今天看来却略显幼稚不成熟的论文,即《中国向何处去?》(1968.1.6)。结果连康生、陈伯达、江青都知道了杨小凯,华国锋也知道并且也认为杨小凯是反革命,于是1968年2月杨小凯第二次被关进了黑暗的监牢,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铁窗十年
杨曦光在狱中开始了人生中最为漫长而黑暗的日子。只有高中学问的杨曦光暗自选择知识作为自己十年的主要生活内容。幸运的是,那个时代的监狱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学富五车却皆因政治问题入狱。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曦光拜当时关在牢里的二十几位教授、工程师为师——他们成为杨曦光黑暗岁月中一团团温暖的光。在监狱里,杨曦光还拜师学习了英语、机械、经济和数学。与生俱来的质疑精神和个人经历使他并不相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在没有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训练之下,他开始了与世隔绝中的自由思考。在狱中,杨曦光自己推导出了戈森第二定律、层级理论、纳什议价模型以及劳动分工理论。
在长达十年的监禁生活里,杨曦光做了五六十本读书笔记,还有一个电影文学剧本。这些材料中包含很多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不相容的东西。狱友曾爱斌一直帮他深藏在监狱的木工房里。
导师刘凤祥
杨小凯在监狱里遇到了他的导师刘凤祥 (刘凤翔 ),他说:“你们这一代人不能再沉浸在法国大革命和苏俄红色革命的怪圈中,你们必须要从这种历史的循环的链条中走出来。你们要去了解英美政治,要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的历史。同时你要懂市场经济,你要学经济学,你要成为经济学家!”
这些话给杨小凯带来巨大的震撼。毕竟他当时还只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英美保守主义传统、宪政民主的传统。刘凤祥 (刘凤翔 )是杨小凯思想的启蒙者。
再陷纷争
1978年4月,杨曦光刑满释放时已是而立之年。杨曦光出狱后,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这位著名反动文章的作者。他在父亲家闲居了一年。这一年,他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了不少课。这些旁听都是由湖南大学刚复职的一些教授安排的。也是在这一年,他决定埋葬“杨曦光”,同时埋葬那段苦难的历史。他恢复使用乳名“杨小凯”。
改名后不久,杨小凯找到工作,在湖南新华印刷二厂当校对工。
1979年杨小凯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实习研究员,但因“政审”不合格,被拒绝参加考试。1980年他用乳名“杨小凯”再次报考,在当时的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的帮助下,他终于获得参加数量经济学考试的机会,后被录取为实习研究员。
1980年,55万在23年前被错整的所谓“右派”们,都已全部获得平反,但杨小凯还没有被平反,主要是因为华国锋当时还在位,而杨小凯的入狱是华国锋做的批示。后来胡耀邦代替华国锋成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后亲自批示中央组织部:“杨曦光的问题要由法院依法处理。”
尽管杨小凯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但由于没有正规文凭,社科院仍不能正式安排他的工作。1982年,当时任武大校长刘道玉得知杨小凯非常有才华,但由于户口不能进京而没有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用时,立即派人到湖南,把他和妻女的户口调到武大。为了让其安心工作,刘道玉又疏通关系将杨小凯及其父母的“历史问题”彻底平反。因此,杨小凯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教授数理经济学课程。在武汉大学期间,杨小凯出版完成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他估计的一些计量经济模型未能在国内引起反响,却获得了当时来武大访问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的注意。
1983年,在邹的安排下,杨小凯被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伴随杨小凯十几年的厄运在这一年才算最终结束。他没有选择学成回国,从此永远留在了海外。
惨淡人生
2001年,正当杨小凯意气风发之时,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这对杨小凯是个相当致命的打击——他在平静命运里刚刚想做些事情。
杨小凯因此开始笃信基督,每日祷告。而杨小凯的基督教信仰依然与他的学术主张相关。“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这就是从宗教和意识形态来的,而不是从经济基础来的。是这种意识形态决定整个制度、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就再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2002年12月,杨小凯的身体出现奇迹。他不仅能够运动自如,打网球玩帆船,更奇怪的是,体内的肿瘤不见了。但在努力抗争了几个月后,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杨小凯最终还是虚弱地走了,享年56岁 。
杨小凯从不吸烟,却患上肺癌。有人认为这恐怕是十年牢狱种下的病根。
杨小凯走后,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悼念和惋惜,包括那些学术上的“冲突者”。一位在学术场上和杨小凯常常剑拔弩张的知名学者说,“他的学术生涯只有二十年:满是火花的二十年。小凯不枉此生。”
杨小凯学术成就
主要著作
1、《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2、《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3、《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北荷兰出版公司,1994年。
4、《数理经济学初步》(中文),中国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
5、《控制论的经济应用》(中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6、《经济学原理》(中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7、“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政治经济学期刊》,1990年第33卷
8、“分工和产品多样化“,《美国经济评论》,1992年第82卷
9、“垄断竞争和最优先产品多样性“,《美国经济评论》,1993年第83卷
10、“专业化、信息和增长“, 《发展经济学评论》 ,1997年第1卷第3期
11、《中国政治随想录》
杨小凯学术文库
1、《经济控制论初步》
2、《数理经济学基础》
3、《经济控制理论》
4、《经济学原理》(含习题集)
5、《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
6、《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本)》
7、《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8、《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9、《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模型:一种微观经济方法》
本书系杨小凯的博士论文,迄今尚未正式出版过。《杨小凯学术文库》将首次对其进行出版。该书原文为英文,由杨小凯的学生张永生翻译,本书拟出中英文合订本。
其他著作
《牛鬼蛇神录》
杨小凯人物评价
杨小凯的出现使国际社会开始重新评价华人经济学者的分量。就全球华人经济学家而言,对中国的政治变迁和经济改革有切身体验和真知灼见者,是少数;能对现代经济学作出理论性贡献或挑战现有理论体系者,是极少数;而同时具备这两者者,更是凤毛麟角。而杨小凯,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于杨小凯的经济学贡献,广为人知的是:他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这一伟大洞见,提供了微观机制和数学框架。另一个伟大成就是成功地创立了一个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的崭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又称“超边际经济学”。
在他离世后,连一向自负的经济学怪才张五常都由衷感叹:“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凯没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种求学的际遇,他在经济学的成就会是怎样的。拿个诺贝尔奖不会困难吧。”
有人分析,杨小凯思想伟大之处还在于其有着强烈的处境意识,即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是他理论的真实背景。正如国际知名学者杰弗里·萨克斯所言:毫无疑问,杨小凯也是研究其祖国——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
杨小凯并非一个纯粹的经济学者,在他的言说中透露着大量的政治智慧,也渗透着他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他始终关注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变迁并提出了众多观点,如开放户籍制度、破除行业垄断、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等等。
1980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一起读书的一位密友说,“当时我对小凯的感觉是,他决心远离中国政治,潜心研究学问,但后来我发现最初的感觉是错的。小凯仍然十分关心‘中国向何处去’。”
“我渐渐发觉他从不回避当代中国面临的许多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他的有些观点会引起很多争论,甚至误解,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除非被证明是错误的。”他的老友,著名经济学家文贯中说。
在杨小凯去世后,一位学术上的死对头放下多年的骄傲对他作了一番真诚的评价:“其一,小凯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预感天分的中国学子;其二,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思想。聪明才智之士不少,博学多识之辈也不难求,但预感好,知道什么重要,则要靠天赋,要学也学不来。”
杨小凯是一位极有远见的头脑非常清醒的思想家。小凯实际上是在提醒,后进国家在整个现代化转型的模式当中,不仅仅是发展生产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变迁。
杨小凯补充介绍
杨小凯
(1948-2004 )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院士,经济学家。
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杨曦光, 1948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是优等生。1966年进入长沙市一中读高中,是校团委宣传委员。”文革”爆发后,其父母都被打倒,他跌落到受人歧视的地步。1967年冬,他阅读了大量的革命导师著作,凭自己的理解,写出一张有名的传单《中国向何处去》,后被定为“-传单”,错判10年徒刑。刑满释放后,对自己蒙受的“-”要求复查申诉。1983年湖南省高级法院审议后撤销原判,宣告无罪,还他以清白之身。
他自幼勤奋好学,毅为惊人,10年牢狱,仍自强不息,自学不辍,读了大量书籍,增进了学识。出狱后,凭英语成绩好,几经周折才安排到邵阳的省新华印刷二厂任外文校对。恢复高考之后,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因政审不合格未能录取,专家们看中他的才华,被借调到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工作。1982年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破格录用他为助教。当时在武汉大学访问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对其研究成果十分赞赏,推荐他到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1983年3月赴美留学,198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澳大利亚英纳什大学,任高级讲师、教授,经济学研究成果令人瞩目。1993年当选为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院士,是该科学院第二位华人院士。曾主持澳洲两个大型研究项目,负责《发展经济学评论》。还兼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耶鲁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的客座讲师、研究员。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助理、世界银行研究助理。1998年迂居美国,任哈佛大学澳大利亚籍华人教授。
他心系祖国建设。1983年至1988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理事。1986年8月以来,曾多次应国务院体制改革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邀请回国讲学,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中国建设的论文和讲话。1995年,应中国科学院之约,整理了有关中国建设的资料,编成《当代经济与中国》一书,于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其著述见于《美国经济评论》、《发展经济学杂志》、《经济行为和组织杂志》、《比较经济学杂志》、《经济学杂志》。已有6本英文著作成书出版,如《经济控制论讲义》、《经济学》等。199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称“这一研究激动人心”,“他是世上更少有的几个可思考这一问题的人之一,他是世上更少有的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人之一”,“杨正迅速建立起他作为主要理论经济学家之一的国际名声”。
2004年7月7日因肺癌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杨小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