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娄底市名人>冷水江市名人

谢冰莹

谢冰莹人物照片

冷水江名人谢冰莹介绍

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在谢婉莹、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小妹妹。而在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曾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

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可谓情路崎岖。尽管如此,她依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谢冰莹人物评价

因为历史原因,加在她诸多作品中,多有不随潮流的言论,因而她的许多作品难以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实在很遗憾。

谢冰莹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多产作家,正像一位辛勤的农夫,谢冰莹洒下的汗滴已在金色的秋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到了晚年,虽然有视力衰退、两耳重听、记忆力不好、牙疼等老年病折磨谢冰莹,但谢冰莹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写作,因此被人称为“不老的女兵”。谢冰莹说:“我只希望做一个平凡的渺小的人,只愿用整个的心力贡献给文学,读者的眼泪便是我的收获!读者的同情,就是我的财产——我的无价之宝!”“文如其人”一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作家,但用它来形容谢冰莹却是合适的。谢冰莹的文风,一如其人,热情而奔放。

谢冰莹自己在《平凡的半生》里也说:“‘文如其人’这句话,我想大概是对的。我为人处世只有三个‘直’、‘真’、‘诚’,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人说:“谢冰莹的散文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咬文嚼字的,也没有一处是吮笔儒墨刻意经营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好像树叶长在树枝上一样;一切都是那样朴素,你很难找到特别绚烂的词句;一切都是那么坦荡,清澈可爱,一览无遗!如果说冰心的散文以柔见长,那么冰莹的则以柔中带刚取胜,它清新流利、活泼动人,没有一点儿女气。”(《谢冰莹选集·前言》)

谢冰莹的小说,有点散文化,有人说这是“结构散漫”的毛病。谢冰莹的小说取材,“大多数是在许多典型人物身上找到的真实故事”,写作时,又“总是把书中人物当做自己,往往写到不幸的遭遇,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高度的真实,强烈的感情色彩,细腻的刻划,构成了谢冰莹的小说的感人力量,也弥补了结构上“散漫”的毛病。

谢冰莹曾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作品,每一个时代的作品取材和思想,也必定和其他时代不同。尽管写作要靠天分,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少的。我觉得年轻作家应该多读点书,当然,无论那一位作家都是应该多看书的。我希望年轻人不要盲目的反抗传统,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它不像科学是日新月异的。文学的路子很多,最好不要有老作家、新作家之分。”这些话,对青年作家来说,是颇有裨益的。谢冰莹故居命运的鞭子总是将谢冰莹在人生的风雨中驱来赶去。但是谢冰莹是生活的强者,在穷困面前,在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在敌人面前,谢冰莹都没有倒下,没有屈服。谢冰莹走了多少路,便爬了多少格子,写了多少文章。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谢冰莹的作品就是谢冰莹自己——谢冰莹的血肉,谢冰莹的人格,谢冰莹的精神,谢冰莹的光辉。苦难是智慧的磨刀石。是苦难使谢冰莹成长起来,坚强起来,成了“女兵”。谢冰莹回忆说,《从军日记》出版后,“不知不觉地我走上了这条有快乐也有痛苦的写作之路,我仿佛做了一个梦,我绝不承认我有什么写作天才,我是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也是个头脑最简单的人,生来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与世无争,能吃苦,如果问我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能吃苦,不怕穷,不论做什么事,但顾耕耘,不问收获;不肯向现实低头,有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干的勇气。我想这是先父母给我的好遗传,也是军校受训给我的影响,假如不是参加北伐,找不会了解社会如此复杂,民间如此疾苦,革命如此重要,忠实的民众和热情的男女青年是这么可爱的。……这真是一个漫长的梦,从发表《从军日记》以后……,我还在写作的梦里没有醒来,我很想丢下笔,再也不干填方格子的工作,但是朋友们不饶我,他们要逼着我写,读者也不让我休息,那么,我只好继续地写吧。”谢冰莹与故乡的读者断了五十多年的音讯,但海峡的波涛知道,太平洋的风浪知道:作者的心和读者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身在海外,神在故国,谢冰莹写过不少感人的怀念家乡的散文。谢冰莹在《还乡梦》的结尾时写道: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呢?也许是一个真实的梦,不管它是梦还是现实,我都愿意回去,永远投在故乡的怀抱,嗅着泥土的芬芳。可爱的故乡呀,我永远记着你四季如画的风光!

柳亚子曾为其题诗:“谢加弱女胜奇男,一记从军胆气寒。谁遣寰中棋局换,哀时庾信满江南”、绝技擅红妆,短笔长枪,文儒武侠一身当。青史人才都碌碌,伏蔡秦梁。旧梦断湖湘,折翅难翔;中原依旧战争场!雌伏雄飞应有日,莫温漫悲凉”。

鲁迅曾写道:“晴,上午广平携海婴来。午后得冰莹信。下午得小峰信并(美术史潮论)版税三百十五元。侍桁来,同往市啜咖啡,又往内山书店杂志部阅杂志。夜柔石、三弟来。得诗荃信,三月二十七日发”。

冰心曾说过:“我和谢冰莹不是亲姐妹,而胜似亲姐妹”。

谢冰莹个人著作

著作名称

类别

年代

出版社

前路

短篇小说集

1930

光明出版社

中学生小说

长篇小说

1930

上海中学生书局

青年王国才

长篇小说

1933

中和印刷公司

青年书信

散文集

1930

北新

一个女兵的自传

自传体小说

1936

良友

血流

短篇小说集

1933

光华

伟大的女性

短篇小说集

1933

光华

战争的手

短篇小说集

1942

独立出版社

姊妹

短篇小说集

1942

建国书店

写给青年作家的信

书信

1942

西安大东书局

女兵十年

小说

1946

汉口自费书行

红豆

长篇小说

1954

台湾虹桥出版社

圣洁的灵魂

短篇小说集

1954

亚洲出版社

短篇小说集

1955

台北大方出版社

碧瑶之恋

长篇小说

1959

台北力行书局

空谷幽兰

短篇小说集

1961

台北广文书局

林琳

儿童文学

1962

台北教育厅

秦良玉

通俗小说

1961

台北正中书局

梅子姑娘

短篇小说集

1967

西安新中国文化出版社

绿窗寄语

书信体散文

1955

台北力行书局

我的少年时代

散文集

1955

台北正中

冰莹游记

散文集

1956

台北上海书局

故乡

散文集

1957

台北力行书局

马拉西亚游记

散文集

1961

台北力行书局

我怎样写作

散文集

1961

台北力行书局

我的学生生活

散文集

1933

光华

生日

散文集

1946

北新

军中随笔

散文集

1946

广州日报社

女叛徒

中篇小说

1937

国际书局

湖南的风

散文集

1937

北新

在火线上

散文

1938

生活

第五战区巡礼

散文集

1938

广西日报社

新从军日记

散文集

1938

天马

在日本狱中

日记体散文

1940

上海远东图书馆

一个女性的奋斗

散文集

1941

香港世界文化出版社

从军日记

日记体散文

1928

上海春潮书局

挑战文选集

散文集

1941

光明

麓山集

散文集

1942

西安建国书局

梦里的微笑

散文集

1967

光启

作家印象记

散文集

1967

三民

我的回忆

散文集

1967

三民

海天漫游

散文集

1968

三民

在烽火中

短篇小说集

1968

中华文化复兴出版社

爱晚亭

散文集

1969

三民

旧金山的雾

散文集

1974

三民

生命的光辉

散文集

1978

三民

谢冰莹自选集

自选集

1980

黎明

谢冰莹作品集

自选集

1985

湖南人民出版社

小桥流水人家

教材课文

2007

北京人民出版社

谢冰莹补充介绍

  谢冰莹

  (1906-2000)

  现代女作家。

  湖南省新化县(今冷水江市)人,女,1906年出生在新化县大同镇一书香之家。其父是清末举人。自幼熟读经书。12岁考入新化大同女校,一年后转入新化县立女校。1920年考入益阳信义女子中学。因发动同学举行反日--,被开除学籍。1921年8月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坚持写日记、散文、新诗,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厚实基础。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女生部,与200多名勇敢的新女性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女战士。1927年初随军西征,每天走路八九十里,睡门板稻草,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她利用行军作战空隙,两膝当桌,把征战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急就成章,产生了成名之作《从军日记》,在1927年5月14日至6月2日的《中央日报》副刊连续刊登,轰动了文坛。林语堂将其译成英文在《中央日报》英文版上连载,后由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还被译成法、俄、日、朝鲜等文字出版。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亦致函向她表示敬意和祝贺。她的《从军日记》和1933年所写的《女兵自传》,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不肯向困难低头、与男子站在一条战线上献身革命的勇敢女性的形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回到家乡。为了-封建婚姻,又再次离家出走。在长沙教过书,后到上海以卖文为生。她不断与恶势力作斗争,后在钱杏郁(阿英)的帮助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中国文学系,过着半工半读的穷学生生活。1929年考入北平女师大,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之一。因遭国民党当局的追捕,-弃学南下,经武汉到长沙隐居,靠卖文糊口。1931年夏赴上海,夜以继日写了《青年王国材》、《青年书信》两部书稿,获得不菲的稿酬。她赴日本留学,适逢九一八事变发生,参加了留日学生在东京举行的追悼东北死难烈士大会。随后回国,在上海参加了著作者抗敌协会,积极声援上海一二八淤沪抗战,负责《妇女之光》周刊。后到福建厦门大学任教,并《曙光》、《灯塔》。1933年避难长沙,写成了深受读者欢迎的《女兵自传》。1935年再次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院学习西洋文学,并开始翻译小说。因不肯欢迎溥仪朝日而遭到日本警察局的-。保释出狱后回国到广西南宁教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立即投身抗日救亡洪流。在长沙发起组织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不分昼夜地为伤员服务,深受前线将士的欢迎。在抗日烽火中,她跑遍了大江南北,运河东西。在汉口作过《前线归来》的讲演,在台儿庄大捷后写下了《五战区巡礼》等一批报告文学。1939年在湖北宜昌开办了救护人员训练班。1940年至1943年,在西安主编国统区大型文艺刊物《黄河》月刊,促进了小说创作。她将收集的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材料,见诸笔端,出版了《在火线上》、《战士的手》等一批作品,把为祖国而战的无名英雄介绍给广大同胞。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在汉口任《和平日报》、《华中日报》副刊。1946年《黄河》月刊在北平复刊,仍任主编。1948年应聘到台湾师大任教,此后从事教学工作,也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60年以后,主要转向儿童文学创作。1973年从台湾师大退休。1974年移居美国旧金山。2000年在美国逝世。

  她从事文学创作50年,共出版365部作品,1000多万字。晚年仍创作不止,将其70年所写的日记进行整理,出版了《冰莹杂文集》。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谢冰莹文集》(上、中、下)。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谢冰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冷水江市周边名人
苏立文
曾杰
苏鹏
童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