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名人谭戒甫介绍
谭戒甫(1887-1974)原名作民,改名铭,字介夫,又用介甫二字,号墨m,派名有瑾,曾用名穷奇,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人,先秦诸子楚辞金文专家。生于一八八七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湖南涟源市龙塘乡洞冲人,卒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终年88岁。葬武汉市九峰山公墓。
谭戒甫人物生平
先生少时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十二、三岁肄业于先祖墓庐,所居扶南山馆、青石山馆。因馆藏有周秦诸子书和墨子之类的书,每迂谈名理处,即感难懂。十五、六岁时请其六舅颜畏庵师主讲,有所进步。不久,其五舅颜息庵师从日本寄回“新民丛报”,读后见识渐广,并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1905年十八岁时入长沙考入湖南预备科,专读外文,数理化和“伦理学”等六门课程。1909年又考入上海邮传部高等实业学校,后改南洋大学学习电机工程。辛亥革命爆发,投入革命而肄业。
他不满于自己的现状,也不满时政,决心继续攻读自然科学,幻想以“实业救国”。1912年,趁湖南稽勋局选拔留学生之机,申请去德国克努伯厂学习,经湖南省政府批准牌示,但被教育司仗持权势撤销了,几经争取,终成泡影。沉重的打击使他改变了原衷,后来他在一篇文中写道:“从此以后,我不乞怜政府了,我即放弃原学电机工程,任教糊口,继续读先子诸书。”
1914年以后,他到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教英文课,又在第一师范和妙高峰中学兼课,并借空余时间坚读经书,逐步有所成就。1928年被杨树达先生聘为武汉大学讲师,后改聘为教授,与闻一多先生共事。闻一多先生在武汉大学主持文学院工作,要戒甫先生讲授《吕氏春秋》。1938年9月至1945年,他离开武大,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之江大学等校任教授、系主任。日寇投降后,1946年2月到湖南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7年10月至1948年夏,又曾两次应聘去广州中山大学作短期讲学。1953年院系调整,调回武汉大学任历史系教授,讲授过《中国历史文选》,也带过研究生,并着力研究先秦诸子、楚辞和金文,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戒甫先生也曾从另一条道路尝试过,实现为国家出力。他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至1938年间,还充任或兼任过光复军司令部交际主任,湘西镇守使署参谋、湘粤桂联军授鄂第三路军总司令秘书、湘岸榷运脊岭粤税分局兼煤田分局局长、湖南议会编制主任、湘岸榷运总局秘书长、湖南省长公署秘书长、岳关和株洲折验处处长、粤汉铁路湘鄂路局秘书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三路游击司令(归第四路军指挥)、湖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襄校委员、省立通俗日报总编、上海民权报及湖南公报、国民日报各翻译员兼文艺编辑、民国日报主笔,想从另一条道路救国,但终因不遂而放弃,一心以教学为国家效力。
谭戒甫个人简介
谭戒甫1887年生于农民家庭。1905年考入湖南游学预备科。1909年,考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学习电机工程。1914年后,到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教语文课。192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讲师一年,后被聘为教授,讲授“诸子要论”、“诸子专书研究”、“目录学”、“形名学”。1938年9月到1945年,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等校任教授,曾任西北大学、贵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46年2月,到湖南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调回武汉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着力研究先秦诸子、楚辞和金文。
谭戒甫人物评价
先生一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一些见解不但被郭沫若等先生著书所采用,还深受毛泽东赞赏与鼓励,与毛交情甚好。曾经选为武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邀请参加过天安门“五一”观礼。1957年毛泽东还邀他在自己家中作客,并多次通信给以鼓励。1953年11月25日毛泽东亲笔复信“戒甫先生: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惠书收到,满堂教学勤恳,嘉惠后学,极为感谢,此复顺致敬意。”1958年5月20日复信为“戒甫先生:惠书敬悉,极为感谢,此复顺颂敬祺。”从以上保存的二封书信中可见毛对谭之尊重。1958年毛泽东到武汉,一见谭便说:“关于《哀郢》一文,已经看过,可以发表。”
谭戒甫主要著作
谭戒甫先生一生以教学为生,主要研究“先秦诸子”、“楚辞”、“西周金文”,特别对研究墨经成效很大。已出版的著作有《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墨经分类译注》、《庄子天下篇校释》、《屈赋新编》和部分其它论文三十余篇。尚未发表的部分论文或讲稿有二十五篇以上。但他对史学的研究、教学直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均是在没有师承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刻苦钻研而成。
谭戒甫补充介绍
谭戒甫
(1887-1974)
先秦诸子楚辞金文专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人,1887年3月生于农民家庭。1905年考入湖南游学预备科。1909年,考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学习电机工程。1914年后,到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教语文课。192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讲师一年,后被聘为教授,讲授“诸子要论”、“诸子专书研究”、“目录学”、“形名学”。1938年9月到1945年,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等校任教授,曾任西北大学、贵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46年2月,到湖南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调回武汉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着力研究先秦诸子、楚辞和金文。
他一生主要研究先秦诸子,次为楚辞、西周金文。在先秦诸子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墨经分类译注》、《庄子天下篇校释》、《校吕遗谊》等著作。他研究先秦诸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发现形名学与墨经小取论式(近似西方的逻辑学),并对这两个发现,在所著《墨辩》、《形名》二“发微”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阐述。1919年,写出了《墨经长笼》稿本,经刻苦钻研,又发出了形名学。他说:“形名二字的含义,若利用现代语文作解释,是容易清楚的。因为凡物必有形,再由形给它一个名,就叫‘形名”。由是得知:形名家只认有物的‘形”,不认有物的‘实”,他以为‘形”即是物的标志,‘名”即是‘形”的表达。物有此‘形”,即有此‘名”,由此说来,天下万物,‘形”、‘名”二字可以括尽。故公孙龙总揭其义,叫做‘形名”,以成其学"。因此,1920年7月,谭戒甫专门研究公孙龙子,将原来辑有的公孙龙子各种材料,结合墨经进行研究。《墨辩发微》是一部研究《墨子》书中《上、下经、说》和《大、小取》等六篇辩学的专门论著。《公孙龙子形名发微》一书则是《墨辩发微》的姊妹篇,是他集中多年研究墨家、名家的心得,二“发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哲学研究所,他即和苏联科学院立约译注墨经,1957年就完成了《墨经分类译注》。反复修订过颜昌尧的《管子校释》稿本,其中还有不少见解为郭沫若等的《管子集释》所采用。可见,他对诸子的研究既深入,又比较全面。
他另外两部著述《庄子天下篇校释》、《校吕遗谊》,是自1928年起,在武大任教时的教本,几经修改,日积月累而成。《庄子天下篇校释》是精心之作,此书对了解当时各家学派的源流及其演变的分合,有很大的启发。
对于金文的研究,他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董武钟传》是其最早的一篇研究金文的作品,1933年脱稿,于1936年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五卷上发表。以后,他对一些金文资料不断地积累、研究。解放后,他由中文转教历史后,对西周金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渐有成就,并拟定撰写《西周金文综合研究》,其中有些篇先后在《考古》、《中华文史论丛》、《西安人文杂志》、《武汉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等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他从事金文研究,力主对西周史料的某些方面,用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对勘,加以补充修正,使学习周史者得到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应用。
1974年逝世,终年87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谭戒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