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岳阳市名人>临湘市名人

李凤荪

李凤荪人物照片

临湘名人李凤荪介绍

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李凤荪,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做了许多突出的工作,也是我国卫生害虫早期研究者之一,在蚊蝇的防治研究上造诣颇深。他编著的《中国经济昆虫学》是我国较早的专著,在昆虫界有较深的影响。 李凤荪,字力耕,1902年8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湘县一个农村家庭里。全家靠父亲经营茶叶和执教私塾生活。李凤荪上小学时,父亲经营破产,不久又离开人世,家境十分清贫。但他求知欲望甚强,考进岳阳湖滨教会中学。他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到农场做工,以半工半读支撑学习 。

李凤荪简介

李凤荪自幼对农村深有感情。曾在他的专著绪言中写到:“吾华以农立国,垂五千年,国人生活所需,罔不唯农是赖,……然胼胝之劳苦,常不敌蟊贼之损害,如史称飞蝗蔽,螟务禾稼者,无世无之,是不可抗御之天灾乎?!”他取字“力耕”,立下致力于农业科学的抱负。

在大学期间,仍旧靠工读和学校提供的奖学金维持学业。他身怀大志,见解独到,我行我素,潜心攻读。每逢假日,同学们或结伴春游,或秋爽登高,而他总是孤身独坐在阅览室里博览精读,搜集各种昆虫资料。每年一到暑假,他背负简单的行装,奔赴苏北粮棉产区,调查虫害,采集标本,参加治虫。在大学里4年,他踏遍了江苏省40余县的山山水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江苏省蝗虫之分布”、“捕蝗古法”两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得到江苏昆虫局局长张巨伯和中央农业实验所吴福桢主任的赏识。1930年1月毕业后,经二位举荐先后在江苏昆虫局和浙江昆虫局任技士兼主任,从事棉花害虫和蚊蝇防治的研究。在工作中他深感国内科技落后,设备和资料贫乏,很多问题难于解决,于是萌生了出国留学之念。1935年8月在亲友资助下,启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系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承担了实验室制作蚊虫生殖器标本工作,并受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之托,在美国棉产区考察棉花害虫及防治,以挣得回国的路费。193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而且被选为Sig-ma-Xi荣誉学会会员。

1936年回国后,在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棉虫股任技正。1938年回湖南,闭户3月,收集整理自己历年研究资料,写出了50万字的著作《中国经济昆虫学》,出版后影响甚大。

1938年后,李凤荪曾先后在湖南农林改进所、湖南农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湖北农学院、湖北医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湖南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肖杰伍的推荐,返湘出任湖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1年院系调整后,任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授和植保系主任。1959年成立湖南林学院,他奉调任该院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1964年调中南林学院直至1966年8月1日去世。

李凤荪曾担国民政府教育部昆虫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湖南省科联和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昆虫学报》编委等职。

李凤荪简历

1902年8月25日 出生于湖南省临湘县。

1930年 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生物系。

1930—1935年 任江苏昆虫局和浙江昆虫局技士。

1935—1936年 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昆虫学,获硕士学位。

1936—1938年 回国后任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棉虫股技正。

1938年 任长沙湖南农林改进所技师兼任湖南农业专科学校昆虫学教授。

1939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理学院寄生虫学教授。

1940年 任福建农学院昆虫学教授。

1941—1946年 任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及病虫害系主任,并兼任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及湖北省医学院医学生物学教授。

1946—1949年 任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和农艺系主任。

1949—1959年 任湖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后因院系调整任湖南农学院教授和植保系主任。

1966年8月1日 在广州病逝。

李凤荪主要论著

1 李凤荪.捕蝗古法.农林汇刊,1929.

2 李凤荪.江苏省蝗虫之分布.金陵月刊,1929.

3 李凤荪.南京蜻蛉分类之初步研究.金陵月刊,1930.

4 李凤荪.棉作大卷叶虫之数种寄生蜂.中央大学日刊,1930.

5 李凤荪,俞塘.昆虫采集法.1931.

6 李凤荪.棉之劲敌—红铃虫.1931.

7 李风荪,俞塘.棉作害虫农业防治法.1931.

8 李凤荪.世界棉产国之重要棉虫目录.农业周报,1931.

9 李凤荪.浙江省1932年红铃虫损失调查.昆虫与植病,1933.

10 李凤荪.棉作害虫(绍兴县).治虫进习会会刊,1933.

11 李凤荪.助长切根虫繁殖的棉田杂草.昆虫与植病,1933.

12 李凤荪.棉大造桥虫之生活史与防治法.新农村,1933.

13 李凤荪.棉大卷叶虫之生活史及防治法.新农村,1933.

14 李凤荪.蚊虫赐与人类礼物之一——丝虫病.1933.

15 李凤荪.红铃虫.昆虫与植病,1933.

16 李凤荪.杭州市几种蝇类传染病之初步调查.昆虫与植物,1933.

17 李凤荪.世界疟蚊名录.浙江省昆虫局1932年年刊,1933.

18 李凤荪.防治蚊虫之柳条鱼.科学,1933.

19 李凤荪.食蚊之鱼.浙江省建设月刊,1934.

20 李凤荪.利用家畜以预防人类疟疾.昆虫与植病,1934.

21 李凤荪.蚊虫防治法.商务印书馆,1934.

22 李凤荪.棉地老虎之生活史初步观察.昆虫与植病,1934.

23 李风荪.棉作害虫(鄞慈镇奉).讲师讲辞,1934.

24 李凤荪.拾毁落果——中国重要棉虫最良防治法.科学,1934.

25 李凤荪.云南害虫一瞥.昆虫与植病,1934.

26 李风荪.家蝇之传染病与防治.科学的中国,1934.

27 李风荪.江浙棉作害虫之寄生及肉食昆虫.1935.

28 李凤荪.红铃虫问题.昆虫与植病,1936.

29 李凤荪.中国棉作害虫.中华书局,1936.

30 李凤荪.家庭的卫生害虫.科学世界,1936.

31 李凤荪.中国乡村寄生昆虫.新湖北印书馆,1944.

32 李凤荪.中国经济昆虫学(初版).1940.

33 李凤荪.中国经济昆虫学(增订版).新湖南报印刷服务社,1952.

34 李凤荪.我对苏云金杆菌毒力测定的几点体会.中国昆虫学会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刊,1964.

李凤荪补充介绍

  李凤荪(1902~1966),今临湘市长安街道人。民国15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生物系,在考察江苏省40多个棉粮县虫情后,发表处女作《江苏省昆虫之分布》、《捕蝗古法》等学术论文,才华初露。

  民国19年,先后在江苏昆虫局棉虫研究所和浙江昆虫局任技佐,筹建蚊蝇研究室,发表《棉大造桥虫之生活史与防治法》、《世界疟蚊名录》、《中国之黑斑蚊》、《蚊虫防治法》等19篇论文和著作,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医学昆虫学的学者之一。

  民国24年8月,赴美留学。一年后,获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昆虫学硕士学位,25年秋,谢绝美国友人的挽留,毅然回国,任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技正,专事棉区害虫的防治研究,相继出版《中国棉虫研究趋势》、《棉作虫害》、《棉红铃虫》等论著。27年携眷回籍,开办力耕农场,进行果木生产实验,同时撰写50多万字的《中国经济昆虫学》,为国内昆虫学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实用价值较高的著作。29年4月出版后,引起国内外昆虫界的注目。

  民国29年7月,他先后被聘请在浙江大学、福建农学院、湖北农学院、湖北医学院、武汉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林学院任教;其间,结合教学搞科研,到青藏高原、中越边界、海南椰林、福建海滨、湘鄂川边区实地考察,搜集大量资料。通过10年努力,于1951年再版《中国经济昆虫学》,收录昆虫由初版的1300多种增至1700种,对其分布范围、形态特征、防治方法进行详尽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大农艺学院院长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1951年湖南农学院成立,任该院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写作出版了30万字的《中国乡村寄生虫学》,先后被选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昆虫学报》编委。

  1957年,被错划为“ ”,他忍辱负重,仍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58年调至刚刚成立的湖南林学院,主讲《森林昆虫学》。他结合教学,先后深入会同、靖县等30个主要林区考察森林害虫的防治方法,写出《竹蠹虫的发生及防治的研究初报之一》、《江华麻江伐松蛀虫简报》、《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简报》等10余篇学术论文,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作出了贡献。他深入临湘、岳阳等湖区,调查血吸虫危害,向省政府提出灭螺治病的建议,受到重视。

  1959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在《湖南日报》公开为李凤荪摘掉 帽子,同时赞扬他的工作成就。1960年,他作为湖南省惟一的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家会议,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此时,他写出了10多万字的《中国昆虫谣谚集释》初稿及《养蜂学》。1963年调任广州中南林学院教授兼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1966年8月病逝。

  长安街道 白云镇、城南乡、长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安街道-湖南省临湘市长安街道长安街道位于临湘市域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绿树成荫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尖山,有风景秀丽的长安河横穿而过,有连接祖国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山水相依,绿树环绕,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明洪武十年(1381年)始设……

  “李凤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