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名人孔昭绶介绍
孔昭绶(1876年-1929年),我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诗人。字明权,号竞存,笔名攘夷。长沙浏阳东乡达浒人。1910年冬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留学日本,1913年获得日本法政大学学士学位后归国。1913年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提倡学生自治和自助,创办技能会(即一师学友会)。因发表反袁檄文,逃亡日本。于1914年再次入日本法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16年9月复任一师校长,聘徐特立、杨昌济等任教员,以“明耻”为校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张敬尧据湘后,于1918年9月再度被迫辞职。1922年5月当选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后任中华民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国民政府考试制度编撰等职。1929年病逝于南京。
孔昭绶人物生平
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浏东乡达浒(今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1895年,庠生,补廪科举停,未食廪膳。1909年,湖南全省优级学堂豫科最优等毕业,升入历史地理本科。1911年,选科毕业,照钦章奏奖举人。旋即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13年日本法政大学校毕业,授学士学位。在日期间历任留学生经理。1913年4月至1914年1月,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二次革命时,发表反袁檄文。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汤芗铭统治湖南,派兵包围一师,孔昭绶化装逃脱,东渡日本,留学法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16年9月至1918年9月,复任一师校长,兼湖南省教育会副会长,除教书外兼任《长沙日报》主编半年。1922年至1923年任湖南省参议会副会长。(谭延闿与赵恒惕混战期间回家在孔祠教书),1925年春,辞去议长职务赴西北调查垦务。主持冯玉祥开办的“辅治讲习所”“兼办”《西北汇刊》、北伐战地政务视察员。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豫、 陕、甘三省考核院考核官,国民政府考试院考试制度编纂。1929年病逝于南京康济医院,终年五十有三。葬于长沙湖迹渡大极坡狮茅冲。
孔昭绶轶事典故
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最初两年,毛泽东对一些多而杂的课程及繁琐的校规是不满意的,有退学的打算。孔昭绶刚任校长,他就提出了退学的申请。孔昭绶在问明原委后没有批准他的申请,也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只是希望他再观察、等待一段时间。毛泽东观察着,在不长的时间内,学校一天天在变化,气象日新。孔昭绶上任后,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管理办法,大胆革新,“采最新民本主义规定教育方针”,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惟一之教旨”,废除了许多陈旧的校规,将自由清新的空气带入学校。他广招人才,聘请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有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到学校任教,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他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要向社会学习。孔校长的这些改革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越来越佩服、尊敬孔校长,也打消了退学的念头,一面认真读书,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孔校长对这位有才气又能干的学生也是很看重的,对毛泽东主持的学友会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对他办工人夜校等社会活动也给予了支持。
孔昭绶的改革举措中,有一项是组建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正是在这一活动中,他真正发现了毛泽东的才干。学校张贴出成立志愿军的布告后,学生们踊跃报名,毛泽东也积极参加。全校报名学生组成一个营,下设两个连,孔昭绶任总指挥。学生志愿军除在课上学习军事常识外,还在课下进行军训。学生志愿军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为保卫学校,避免兵祸,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长沙城内秩序混乱。11月15日,北洋军阀混成旅之一部约3000多人,由株洲、湘潭一线沿铁路向长沙撤退,已经到了离湖南一师不远的猴子石一带。校内气氛非常紧张,校方准备将学生疏散暂避。毛泽东反对撤离,他建议由学生保卫学校,孔校长同意了他的建议。毛泽东带几个同学去打探敌情,了解到北洋溃兵疲劳、饥饿,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于是指挥学生志愿军与维持秩序的警察配合,发动突然袭击,使溃兵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纷纷缴械投降。随后,毛泽东以一师校友会的名义,组织妇孺救济会,援救因战事遭难的市民。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孔校长对这位智勇双全的学生更是喜爱有加,他将毛泽东由一连的上士文书提升为一连连长(营长、副营长由兵式操教师担任)。
1918年春,南北军阀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孔校长授权毛泽东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组织警备队,由毛泽东担任队长,保卫学校。毛泽东带领警备队日夜巡逻,保卫学校的安全,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为了纪念这件事,孔校长特命摄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写:“戊午上期,该校教职员学生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孔昭绶当时还将毛泽东带领学生志愿军智取溃军、组织警备队护校等事亲笔记入《一师校志》,并将毛泽东写的1917年至1918年间《学友会记事录》一本、《夜学日志》两本一起收藏起来。1951年,这些册子在孔昭绶家中被发现,成为珍贵史料。
孔昭绶历史评价
湖南一师校史中这样评价孔昭绶:“顺应新文化运动的潮流,运用在国外考察教育的结果,进一步发展了湖南第一师范的民主教育,并使之章程化、制度化。”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他在陕北与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谈话时说:“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这里,我也获得了社会活动的最初经验。”建国后毛泽东在会见当年的师友时多次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这是对湖南一师的怀念与肯定,也是对老校长孔昭绶的怀念与肯定。
孔昭绶补充介绍
孔昭绶
(1876~1929)
孔昭绶,字明权,号竞存,别号劲秽,浏阳县达浒人,清光绪二年(1876)生。他以秀才被保送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人日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回国。
1913年,他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遵循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法令,倡导学生自治、自动,创设技能会,促使学用结合。“二次革命”时,他发表“讨袁”檄文,历数其罪恶。袁党湘督汤芗铭派兵包围一师,捉拿孑L昭绶。他在办公室顺手系上工作围裙,两手抹上油墨,正在低头油印,躲过围捕,后化装离校东渡日本。1916年夏回国,值刘人熙主湘,他再任一师校长,提出“有治人然后有治法,然无治法未必有治人”的办学观点。延聘了学有专长、思想进步的徐特立、杨昌济等人为教员,坚持教育革新,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鉴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他深感应明耻教战以励国人,故提出“知耻”作为校训,并发表长篇演说。后西南军阀张敬尧督湘,摧残教育,他托病辞职。
1922年,孔绍绶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副议长。次年秋,湖南爆发谭(延阎)、赵(恒惕)战争,他回浏阳达浒,不久赴西北调查垦务。冯玉祥聘请他主办辅治讲习所,兼办《西北报汇》,后历任北伐战地政务视察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豫陕甘三省考核院考核官、南京国民党政府-考试制度史编撰。1929年,孔昭绶病逝于南京。
“孔昭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